- +1
中特估再重估|連續兩天大跌后,短炒告一段落?后續如何選股

中特估 視覺中國 資料圖
中特估概念再迎調整。
5月10日,市場分化中滬指跌逾1%,中特估指數(8841681)繼前一交易日下挫1.27%后,再次跌超1.6%。
對此,多位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的券商策略首席認為,中特估最近的調整,與此前的大科技類似,短期有些過熱。概念熱度升高后,發散的也有些過度,而增量資金已經跟不上了。
“總的來說,短期對于中特估,可以偏謹慎。”北京某頭部券商策略首席對澎湃新聞記者稱。
繼續調整
截至5月10日收盤,上證綜指跌1.15%,報3319.15點;科創50指數跌0.82%,報1025.71點;深證成指漲0.14%,報11140.19點;創業板指漲0.73%,報2262.22點。
盤面上看,中特估出現連日調整。Wind數據顯示,中特估指數大跌1.63%,79只成分股中,僅有15只收紅,占比僅不足兩成。
其中,大金融繼續跌幅居前。中國銀河(601881)跌停,中信銀行(601998)、農業銀行(601288)、中國銀行(601988)、建設銀行(601939)跌渝5%,分別下行6.18%、5.74%、5.48%、5.29%。光大銀行(601818)、工商銀行(601398)、交通銀行(601328)均跌超3%。

“中特估近期的調整,類似4月份的大科技,有些過熱了。行情發酵到后面又太發散了,導致增量資金有些跟不上。”滬上某券商策略首席對澎湃新聞記者分析稱。
南方某券商策略首席也對澎湃新聞記者進一步指出:“中特估此前的趨勢還算健康,但大盤3400點一線突破的難度也是比較大的。包括大金融在內的中特估權重股經過反復后,預計接下來資金也會更加偏謹慎。”
Wind數據顯示,從去年11月21日探索建立具有中國特色估值體系提出至5月8日,中特估板塊的79只個股,僅有4只未能實現上漲。
而近兩個交易日,中特估也出現了普跌的格局。Wind數據顯示,79只成分股方面,5月9日至10日2個交易日,有69只累計出現下行。

縱深演繹將分化
連續調整兩日后,是否意味著短期炒作告一段落?
中信建投證券董事總經理、首席策略官陳果5月10日在最新報告中稱,市場認同“中特估行情”的基礎在于在整體景氣不強的背景下紅利策略具備吸引力,隨著中特估相關優質國企估值有所修復和經濟復蘇的持續,價值股行情也會有邏輯的演進和分化,具有盈利復蘇彈性的價值股行情還將繼續演繹。
“接下來,中特估板塊內部肯定也會出現分化。例如,運營商就相對還‘安全’,大金融可能就需要再多做一些判斷。”上述南方某券商策略首席進一步分析稱,“目前大盤成交量、北向資金等指標還好,短期大盤也有些超跌,因此中特估作為全年的投資輔線,后面還是有機會的。”
諾安基金提醒投資者,對于“中特估”的投資并非簡單的一股腦買大盤藍籌就行了,相反除了需要兼顧價值與成長,還要尋找風險與收益的平衡。“中特估”背后真正投資邏輯是尋找被錯誤定價、被低估的優質公司。
那么,如何挖掘優質公司呢?
中郵證券建議投資者可重點三大運營商,不僅業績有望在中長期保持穩健增長,疊加央國企重估的大背景,國內運營商有望繼續實現估值重塑。以及新考核體系的要求下,盈利質量提升、估值迎來重塑趨勢確定的建筑央企,一季度業績修復超預期的交運等。
此外,東吳證券5月10日研報認為,金融板塊配置價值仍凸顯。建議投資者重點關注上市金融央企相關的投資機會,具體包括三條投資主線:一是低估值高股息。隨著“中特估”概念的提出,央企在穩定性方面的優勢逐漸收獲市場認同。疊加金融板塊基本面景氣度隨經濟回暖而改善,低估值金融央企將收獲合理的市場定價。
“此外,在‘一帶一路’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的過程中,實業類央企上市金控平臺將充分受益于自身產融結合優勢以及股東海外經營規模的擴展。”東吳證券進一步指出。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