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筑夢“天宮”|“貨運專列”再立功,長七向“智慧”火箭邁進
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成功將天舟六號貨運飛船送入預定軌道。
5月10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制的長征七號遙七運載火箭托舉天舟六號貨運飛船點火升空,順利將飛船送入預定軌道。
這是2023年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任務的首次發射,也是我國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的首次發射任務。本次發射是長征七號運載火箭(以下簡稱為長七火箭)與天舟系列貨運飛船第六次攜手奔赴太空,六戰六捷,配合十分“默契”。

長征七號遙七運載火箭。 本文圖片 史嘯、宋濤、王瑩 圖
從38天到25天
經過八年的艱苦攻關,2016年6月25日,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征七號發射成功。2017年4月20日,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開始攜手天舟貨運飛船“筑天宮”。
作為我國第一型新一代高可靠、高安全的中型運載火箭,長七火箭入軌精度是現役運載火箭中最高的,偏差不超過4秒,在發射天舟五號貨運飛船的任務中實現了世界最快太空快遞“簽收”紀錄,作為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的基本型,在此基礎上衍生出長征七號A、長征八號等多型運載火箭。
雖然在天舟貨運飛船發射上已經取得七戰七捷的優秀成績,但長七型號團隊并沒有裹足不前,仍在持續優化火箭設計和發射場測發流程。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火箭院”)長七火箭動力系統副主任設計師周宏介紹,研制隊伍對火箭發動機等產品進行了可靠性提升改進,進一步消除薄弱環節?!霸跍y發流程方面,本次任務優化了地面測控軟件,并進行了單機、系統和全箭驗證,測發流程可靠性得到進一步提升。同時,經過流程優化,發射場測發時間從27天縮短到了25天?!被鸺洪L七火箭總體主任設計師邵業濤說。
38天→31天→27天→25天。
這是長七火箭自第一發任務以來,發射場工作流程所需的時間變化。
在外人看來,遞減了13天可能不足為奇,但為了這13天,長七型號隊伍走了7年。
“隨著空間站任務的推進,長七火箭的發射密度越來越高,質量和效率成了保證成功的‘兩條腿’,失去任何一條,都不符合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被鸺洪L七火箭總設計師程堂明說。

長征七號火箭轉運。
心有夢而不畏路遠。在這條與時間賽跑的賽道上,長七型號隊伍分秒必爭?!伴L七火箭立項階段設立了發射場工作流程控制在25天的目標,如今,我們順利完成了階段性目標?!被鸺洪L七型號隊伍總體副主任設計師郭金剛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目標是如何一步步實現的?一組數據可以給出答案:
通過對項目的調整、嚴密和靈活地組織,火箭箭體狀態恢復、產品交接、關鍵單機等工作的準備時間,從首飛時的5天壓縮到了1天。
通過優化測試項目,火箭吊裝完成后進行的測量、控制、動力等分系統測試,由首飛的9天縮減到了5天。
在總檢查階段,從長七遙五火箭開始,減少一次總檢查,并進一步優化流程,縮減了1天。
從長七遙五火箭開始,加注發射階段,液氧和煤油兩種推進劑從串行加注變為并行加注,使得長七火箭進入發射程序時間縮減4個小時……
4天、1天、4個小時……就這樣,時間一點點“壓縮”出來?!?年前,相比于國際先進水平,我們還有差距,現在,長七火箭的發射場工作流程已十分接近國際先進水平。但這不是終點,我們還要一棒接著一棒跑,實現從追趕到并行再到趕超?!惫饎傉f。
時間的壓縮絕非是對流程、步驟的簡單取消,而是在吃透技術的基礎上對流程進一步優化。郭金剛提到了一個細節,以往團隊采用高精度水平測量儀來測量火箭的垂直度,之后,團隊以廠房平臺等設施為參考,保證了火箭“站立”安全,簡化了發射場操作項目,也為火箭整體降本增效作出了貢獻。“在型號兩總的帶領下,類似的流程優化體現在各個專業、系統,這不是一朝一夕的權宜之計,而是系統性、整體性的完善。正是7年的優化流程‘接力賽’,讓我們跑贏了時間?!?/p>
時間壓縮,但質量不能有絲毫放松,質量是航天的生命,航天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質量。相比于我國另外三大內陸發射場,文昌發射場不僅濕度大,還高鹽霧,這些都在影響著發射平臺等地面設備。“知道海南的氣候潮濕,但沒想到會常年這么潮濕。”火箭院長七火箭發射支持系統副主任設計師李超被問及常年在文昌出差的感受時說道。
常年在文昌與疾風驟雨打交道的火箭院長七火箭地面設備保障團隊,更懂得“未雨綢繆”的含義。對那些接近設計壽命的產品,從2021年開始,他們提前采取了措施,與發射場方面溝通啟動主要設備更新換代工作,更換的產品目前順利通過測試投入使用。對于那些一時難以更換的設備,他們通過精心維護、加強狀態監控、準備充足、完好的備件,確保設備狀態良好,滿足發射任務需求。

吊裝中的火箭助推器。
向智慧火箭邁進
發射成功率100%,這是7年來長七火箭在空間站任務中一次次交出的亮眼成績單。當成功成為常態,這支“常勝”團隊并沒有選擇躺在“功勞簿”上,而是朝著運載火箭更為前沿的發展方向——智慧火箭邁開腳步。
“航天人一次次用成功刷屏,中國人抵達的遠方更高、更遠。太空探索永無止境,我們的腳步也不會停歇?!被鸺洪L七型號隊伍總體主任設計師邵業濤說,“浩瀚宇宙既有機遇也有風險,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讓火箭更穩、更可靠地托舉夢想?!?/p>
隨著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時代的來臨,智慧火箭也吸引了航天界更多的目光。邵業濤解釋說:“火箭以精準入軌為終極目標,如今,我們多是通過提高火箭可靠性的方式來提高發射成功率,但火箭發射具有高風險的特點,往往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異常狀況決定任務的成敗。智慧火箭能實現在通常意義的致命性故障情況下進行智能糾錯,轉危為安,確保入軌?!?/p>
邵業濤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好比人們通過加強鍛煉來抵抗感冒,不至于危及生命,同樣地,未來,長七火箭也要能在即使有一些‘小毛病’的情況下,確保任務成功,提高發射成功率。”
從完美到更完美,是突破,更是目標?!扒Ю镏校加谧阆隆保鸺洪L七型號隊伍圍繞智慧火箭領域正在開展故障診斷、任務重規劃等技術研究,目前原理樣機已經研制完成,在后續的任務中將進行飛行驗證,推動智慧火箭關鍵技術的工程應用與落地。
“按照設計的一攬子計劃,我們將一步一個腳印走下去,智慧火箭的目標會一步步達成?!鄙蹣I濤信心十足地說。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