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這幾個頭部主播被點名,透露出重要行業信號

“五一假期前,消費者網、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消費者保護法研究中心、北京陽光消費大數據研究院等機構發布了《直播帶貨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報告中顯示,瘋狂小楊哥和李佳琦的虛假宣傳輿情相對突出,劉畊宏、羅永浩和辛巴的產品質量輿情則更突出。”
作者/希仔
因為虛假宣傳和產品質量問題。瘋狂小楊哥、李佳琦、劉畊宏、羅永浩、辛巴,5個頭部網紅被點名了!
其實網紅主播被點名,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此前也有一些網紅主播因售假、收未成年打賞、偷稅漏稅等問題被點名。短視頻平臺爆發性增長,直播帶貨紅利著實亮眼,暴露出的問題也越來越多……
01
帶貨主播問題頻出,輿情問題凸顯
隨著直播帶貨的紅利爆發,無論是明星還是素人,都紛紛入場帶貨,甚至有網友調侃,“萬物的盡頭是帶貨”。直播帶貨之所以這么受人追捧,一方面是因為明星光環或者網紅光環效應,大多數人由于對某個明星的的喜歡或者對某個網紅的作品喜歡,因而對其產生信任,轉嫁到對直播帶貨的支持,在這種心理作用下,購買了產品。但是直播帶貨也帶來了不小的爭議,假貨、價格虛高、虛假宣傳泛濫,都引起了網友的不滿。
坐擁百萬甚至千萬流量的網紅主播,進行直播帶貨雖然操作流程不難,但如果真的想做好,從選品到比價,最后到帶貨和售后是一個非常繁雜的過程。然而,主播往往沒有太多精力關注產品的質量,或者與品牌方溝通過程有信息差等諸多因素導致觀眾購買收到貨以后大失所望,產品與實際并不符合。
報告數據顯示,在直播帶貨中有約44%的產品因為質量問題而被吐槽,比如三無產品、以次充好等。同時,直播帶貨的明星或者網紅為了更多的銷售產品,會夸大產品的功效或者作用,甚至用演戲的方式利用消費心理,誤導消費者。其中涉及虛假宣傳產品的占比約45%。

在這些直播帶貨的主播中,瘋狂小楊哥涉及虛假宣傳的占比最高,小楊哥也因多次產品實際功能與宣傳不符,被知名打假人王海打假,最終都不了了之。在消費維權中,小楊哥在所有主播問題中占比29%,其次是李佳琦占比28%,反映的問題跟小楊哥相似,均涉及虛假宣傳問題,同時還涉及價格誤導、退換貨等問題。
02
野蠻生長后,直播行業該降降溫了
頭部網紅主播被點名,說明現在的網絡監管力度愈加嚴格。為了保障廣大網民的合法權益,維護網絡的公平與有序,網絡監管部門有必要對不良行為進行嚴格打擊。每一個野蠻生長的行業,在爆發之初的提前入場者中,總會有投機取巧的人,抓住了行業的漏洞,以賺取經濟利益為核心目的。而直播帶貨也經歷了這樣野蠻生長階段,贏來了拔節生長的關鍵期,行業必將進行洗牌,留下真正的優質主播。

回望過去幾年,在短視頻風靡的時代浪潮下,直播帶貨越來越火。直播電商發展到現在,顯然走到了一個關鍵的節點。
今年以來,直播電商圈屢屢有新聞發生,前不久有數據報告顯示,從過去這幾年的監測數據來看,尤其是最近一段時間,主播的薪資總體來說呈現出一定程度的下滑,幅度在30%。
有業內人士透露:“以前,很多頭部主播一年賺一兩千萬元正常,現在一年能夠賺一兩百萬,也是很正常的。”
在頭部主播身價水漲船高之時,與之對應的卻是沒有在產品的選擇上,做好質量的把關。以瘋狂小楊哥為例,《報告》分析指出,瘋狂小楊哥和李佳琦的虛假宣傳輿情相對突出,占比達29.27%。而瘋狂小楊哥的三只羊控股集團,也在輿論中高速發展,除了在杭州開設分公司,未來還將計劃在TikTok發展跨境電商。
從平臺方面看,此次輿情匯總了抖音、快手、淘寶、拼多多、京東、微博、小紅書、唯品會、蘑菇街和蘇寧易購等10家平臺,涉及維權輿情的抖音直播最多,占比55.41%;其次是快手,占比26.76%;排在第三位的淘寶占比15.67%。
一直以來,直播間的假貨問題屢查不止,如何有效監管直播中的諸多問題,讓整個行業規范化已經迫在眉睫。專業人士建議,對直播間應實行分級分類管理,對于粉絲量大、影響力大的主播,因其社會關切度高、出現違法行為的危害后果大,建議重點監管;對于供貨不穩定、品質風險較大、被投訴多的直播間,可針對不同違法傾向、違法階段和違法程度,建立完善針對市場違法苗頭性問題的提醒告誡制度,進行階梯式監管。
03
主播迎來洗牌,觀眾擦亮雙眼
大潮涌現時,總有投機者。大潮落去時,就會發現是誰在裸泳。
作為互聯網時代爆發性增長的一個新興職業,網紅主播們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和機遇。在享受網紅紅利的同時,他們也應該認識到自身的社會責任,提升專業素質的同時,做好自我管理,提升自我修養,嚴格遵循社會規范和法律法規,傳遞正能量以影響他人。
如果想成為一名帶貨主播,要時刻謹記,既然想要成為公眾人物,就應該對自我有更高的要求。未來趨勢也正是如此,擁有更高的專業性和更高的個人素養的主播,方能在激烈的競爭和洗牌中立于不敗之地。
而對于廣大觀眾,看到直播帶貨火熱的同時,也應該看到其背后的問題,大家不能因為主播光環或者是表現出來的人設而過度迷信,不要在一聲聲“家人”“老鐵”中迷失了自我。不少主播為了帶貨,套路滿滿,劇情演繹、價格誤導等層出不窮。
一些直播間為了營造價格低的假象,故意先抬高原價,然后表演為了打價格而吵架的橋段,營造一種錯過會后悔的氛圍,利用消費者的心理,促使大家盲目沖動下單。身為屏幕前的觀眾,只能看到攝像頭前的一面,卻看不到攝像頭后面真實的一面,最終受到了欺騙。觀眾應該要對產品有清醒的判斷和合理的比價,并且需要什么再買什么,避免不必要的消費。

總的來說,頭部網紅主播被點名引起了廣泛討論,這為網絡環境的凈化和整治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和促進。而直播帶貨的問題不僅局限于“頭部”,完善規則、加強監管,以法律手段倒逼規范整個帶貨行業,方能為直播帶貨行業的長遠和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加強監管并不會限制直播行業發展,相反,這意味著短視頻和直播帶貨行業將走向更加規范化、專業化的道路。我們應該以開放的心態看待直播帶貨行業的成長發展,并以自己的行動為網絡環境的健康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