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在“600號畫廊”墻上留下聯系方式

海報設計 祝碧晨
“精神困擾對于你而言是什么?”
“拒絕蕉綠””我的人生會好嗎?”……
這里是宛平南路600號,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醫院6號樓內,藏著一個特殊的畫廊。
2021年8月起,“600號畫廊”開始展出“病人藝術家”的繪畫或攝影作品。墻上一幅幅被稱為“原生藝術”的作品,展現著精神疾病患者的豐富精神世界。
隨著畫展受到越來越多關注,墻面上的交流逐漸掙脫藝術作品的畫框,向整面白墻蔓延開去。五彩斑斕的蠟筆寫滿了兩側的白墻,整條畫廊都在手舞足蹈。

畫廊墻上的留言可以互相交流。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蔣樂來 圖
用蠟筆寫下的留言,有愿望、有鼓勵、有詢問;它們來自前來參觀的各類人,病人、醫生、普通觀眾。彩色的留言同展出的藝術作品一起,把整座畫廊塑造成一個巨大的藝術裝置。
鋪天蓋地的留言中,有人悄悄留下自己的聯系方式,這是在試探著伸手求援,還是默默打開一扇接納的窗?
“你好,是病友嗎?”
小莊是一名雙相性情感障礙患者,很偶然的機會,得知“600號”有一個畫廊。3月27日,已經記不清第幾次到醫院取藥的她,第一次站在了畫廊。
“我覺得那是一個可以讓我們釋放的地方,可以隨便畫,不會有人說你亂涂亂畫?!痹诋嬂葏⒂^時,小莊的這種感受更加強烈。她看到一幅畫叫《六面楚歌》,很快就理解了創作者想要傳達的那種不同于一般人的混亂感。看到墻上還有人寫下“拒絕蕉綠”,她覺得那應該是個小女孩。

有人在墻上寫著“拒絕蕉綠”。 受訪者供圖
“拒絕蕉綠”四個字寫得很大,有兩種不同的綠色。小莊覺得墻上很多字跡和表達方式都很年輕。她現在已年過三十,很清楚二十歲上下患病時所要經歷的那些痛苦。
看著畫廊里的留言,小莊覺得自己也可以寫點什么。于是她挑了幾支不同顏色的筆,在幾處不同的地方都寫了些話,“如果你看到這里,我想告訴你,就像月亮每個月只有一天是圓的,其他的那些天都有缺失。人生也是一樣,如果你一直糾結月亮為什么不能每天都是圓的,那你會一直走不出來。”

小莊的攝影作品。 受訪者供圖
這是小莊留下的最長的一段話,是她經歷過、了解過的極具體的感受?!拔抑篮芏嗖∮讯际歉咧写_診的,很年輕,他們會陷在當下的痛苦之中難以解脫。既然我走出來了,那么我的建議可能會對他們有一些幫助?!毙∏f說。
把所有想寫的都寫完之后,她覺得可能會有人看了有感觸,自己也很愿意給其他病友分享自己的經驗?!叭绻腥讼胍笾?,或者在崩潰邊緣想要找人聊一聊,也可以找我。他可能會覺得跟同類人聊起來方便一點?!?/p>
于是,在那段關于“月亮”的留言旁邊,靠近墻根位置,小莊用紫色蠟筆寫下了自己的微信號。她有意寫得比較小,相信這樣來加微信的人一定很有心,畢竟微信號還需要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地輸入。

小莊關于“月亮”的留言。 受訪者供圖
對于有沒有人真的會來加微信,小莊并不十分在意,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比較“佛系”,“有人來加的話當然好,可以聊聊天。如果沒有人加,可能說明沒有那么多人生病,也挺好的?!?/p>
第一條好友申請到來是幾天后。小莊的圈子并不大,對于陌生的好友請求會直接判斷來自畫廊。她通過了好友請求,并發送消息:“你好,是病友嗎?”
對方回應說只是隨便看看展覽,接著兩分鐘后便主動刪除了好友?!耙苍S是被‘病友’這個詞嚇到了吧?!毙∏f只能這樣猜測,也沒有太放在心上。
4月6日,小莊又通過了一位大一男生的好友請求。他同樣是雙相患者,小莊和他分享了自己的治療過程和藥物使用情況,也提供了一些建議。后來偶爾吃藥難受的時候,他也會選擇和小莊聊上兩句。
小Y是第三位加小莊微信的,她有焦慮和抑郁癥狀,每月去600號復查。畫廊每過兩三個月會更新,她都會去看。但這次去的時候有些不一樣,她看到了之前沒有過的大面積留言。
“有人在墻上寫金榜題名,寫要過四級。我感覺雖然大家可能遇到一些情緒上的困難,但更多的人在好好生活。”看著鋪滿整面墻的留言,其中還有很多的對話和交流,小Y覺得很開心,“有被大家感動到”。

小Y回復墻上的留言。 受訪者供圖
看到墻上有紅筆寫著“自己選擇的路,爬都要爬過去”,小Y在邊上寫下“累了也可以休息噢!”這是她曾從朋友那里獲得過的鼓勵,也希望傳遞給別人。
接著她看到了那段關于“月亮”的表述,便打開微信的“添加好友”,把墻上的微信號輸進去?!熬褪窍胝J識一下,我覺得能寫出這段話的人,應該是比較有意思的人。”小Y說。

小莊的攝影作品。 受訪者供圖
小Y今年19歲,也在讀大一,高中時期就確診了。小莊很清楚,這個年紀的患者除了要面對病痛之外,還要面對身邊人的不理解,需要可傾訴的對象。小Y也覺得,同類人交流起來會更有歸屬感,可能能夠更好地相互理解。對于墻上的聯系方式,她相信是一種尋找共鳴的渠道。
小Y和小莊相差十來歲,但在聊天過程中發現了很多共同愛好。小Y的MBTI測試結果是“E人”(外向型),她開玩笑說自己是個話癆。簡單交換病情和狀態之后,兩人的交流就馳騁在病癥之外了。音樂節、吉他、香水、藝術展……往后日常的對話里,她們不是“病人”,只是兩個“在生活著”的網友。
小Y沒有把小莊當成一個求助的對象,只是想交一個有意思的朋友。她說:“和她聊天我感覺很棒。她有在好好生活,在做自己喜歡的事,身邊也有人可以支持她?!?/p>
抑郁和躁狂的“過山車人生”
“好好生活”,在過去將近十年時間里,小莊其實很難把這幾個字和自己聯系在一起。
有人把雙相患者稱為“過山車玩家”,小莊也覺得還算準確?;仡^去看,小莊說:“人生就是很刺激,感覺自己比別人多活了好幾輩子,不想再經歷了。”
雙相患者會經歷抑郁和躁狂的“雙面人生”,抑郁期和躁狂期交替出現。用小莊的話說,躁狂的時候就覺得自己站在珠穆朗瑪峰的峰頂,抑郁的時候就覺得自己趴在馬里亞納海溝。

小莊的攝影作品。 受訪者供圖
小莊第一次爆發嚴重的抑郁是在十年前,2013年的秋冬季節。晝夜顛倒,閉門不出。她自己去了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醫生說先開藥,調整作息。但是父親在電話里聽說了之后覺得沒有必要,不如先回老家。
小莊后來覺得,那時候是應當吃藥的。
在老家待了將近半年,她再次回到上海,合租了一間房,重新找工作。因為一件小事,她和室友發生了一次激烈的沖突。這次沖突像是撞開了情緒的閘門,小莊一下子像變了個人。
“那次過后,我突然覺得這個世界很美好,思維開始變得非常清楚?!边@是小莊第一次經歷躁狂發作,寫東西、拍照片的靈感如同井噴。小莊當時以為自己的抑郁終于好了,卻不知道迎接她的是病態的亢奮。
小莊說,躁狂并沒有什么暴力性,只是指一種情緒狀態。她聽過有人會在路邊滔滔不絕地找人聊天,一天可以加十幾個陌生人的微信;還有人輕率地陷入一些反常的戀愛關系,愛上平時絕不會愛上的人。

600號畫廊入口處。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公眾號 圖
而小莊自己,曾經歷過在半小時之內花掉幾萬塊,透支自己的花唄額度?!霸谀莻€狀態里,你會覺得這個錢短時間內就可以賺回來,有一種很盲目的自信,這其實是很大的危害?!毙∏f也很后怕,她難以想象沒有父母提供足夠支持的患者要怎么辦。躁狂期不計后果地消費,抑郁期又完全沒有生活和賺錢的動力。
躁狂持續了半年,到2015年春節后小莊又開啟了一段漫長的抑郁期。這段抑郁持續了將近兩年,這段時間里她經歷了婚姻,生下了女兒。
2016年,意外懷孕,奉子成婚。小莊沒想過不要這個孩子,但也很擔心自己的情緒問題會遺傳。
2017年初,漫長的抑郁情緒、生育的巨大壓力,仿佛在產房里嬰兒呱呱墜地的同時,也從某處離開了小莊的身體。順產的劇烈疼痛和幾年前和室友的沖突一樣,扣下了躁狂的扳機。

600號畫廊設有“留言墻”,但留言早已不限于此。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蔣樂來 圖
孩子吸引了小莊的所有注意,世界又一次變得“無比美好”。小莊開始每天在家燒飯、洗衣服、帶孩子?;貞洰敃r,她說自己不知道正在滑向另一個深淵。
寶寶6個月大的時候,小莊突然有一天走失了。四天四夜,獨自離家。直到現在,小莊也不記得那四天發生了什么,只知道自己一直在走,一直在走。
丈夫和父母找到她之后,終于決定讓她住進600號。這是她第一次正式接受治療。
或許是治療手段有一定的記憶損傷,或許是當時病癥已經十分嚴重,對于住院的日子,小莊的記憶完全是碎片化的。她不記得自己是怎么入院和出院的,只模糊地記得病號服是紅色的;飯是用搪瓷盆裝的,不太好吃;有其他病人用上海話叫嚷著要上廁所。
住院短短一個月,之后便開始日常地吃藥。但直到出院,小莊也不知道自己得的是什么病,家人后來也從沒提過“雙相情感障礙”,而只模糊地了解是“躁狂癥”之類的。不到兩年時間,小莊的狀態逐漸穩定,家人也擔心藥物會有副作用,便商量著把藥停了。
后來的事實證明,這一步又走錯了。

小莊2017年的就診記錄顯示診斷為“雙相性情感障礙”。 受訪者供圖
2020年9月,小莊在無錫,躁狂第三次發作。半年多之后,再次轉向抑郁。這次她沒有吃藥,一直在硬扛。
直到去年秋天回到上海,小莊再一次去精神衛生中心。除了就診之外,她也想把五年前的診斷弄明白。她讓醫生打出了所有的就診記錄,終于看到2017年病歷上寫著的就是“診斷:雙相性情感障礙”。
面對過了五年才看到的確診記錄,小莊覺得很神奇:“家里人當時可能也沒研究我得的到底是什么病,所以我也就一直都不知道。這或許也印證了大家對這個病真的沒有什么了解?!?/p>
這一路小莊經歷了足夠的苦痛,也體會過親人的不解,住院、停藥、復發……她說自己絕不希望再來一次了,也希望自己多年的經驗能夠幫到更年輕的病友們。

畫廊墻上的留言。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蔣樂來 圖
互相照看著往前走
小Y的抑郁從高中開始,嚴重的時候會有短暫幻覺。
家人怎么都無法理解:生活條件不錯、家庭沒有問題、朋友很多、成績優異,你在抑郁什么?這個問題小Y也無法回答,她說“不理解也是可以理解的”。
父母一直不支持去看病。第一次去宛平南路600號的時候,小Y記得母親和醫生大吵了一架。當時的醫生是父母的朋友,那一次最終不了了之,“沒有配藥,什么都沒有”。
越是親近的人似乎越是難以理解,不愿接受,同時承受的壓力也越大。小莊的家人同樣一開始不支持去醫院看病吃藥,后來也在沒有醫囑的情況下主動選擇停藥。
2013年小莊抑郁發作回老家的時候,母親一直陪在身邊。她每天幫小莊做飯,也時不時拉上她一塊逛街買衣服。但在抑郁狀態下的小莊就是提不起精神,“就像個行尸走肉一樣,讓我試哪件衣服我就試,但其實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干嘛。”
半年之后,母親的耐心已經消耗殆盡,壓力也累積到了頂點,終于有一天她摔門而去。
“她說,我已經盡力了,做了所有我能做的,所有道理我也都講給你聽了,但你還是一直這樣,我覺得我管不了了。”回憶起這些,小莊沒有怨,她知道即使是至親也會很累。在她和疾病相處的過程中,丈夫是一個“旁觀者”的角色,“不會積極地進行干預,也不會提供消極的情緒”。小莊開玩笑說他是“鈦合金直男”,但也沒覺得這樣有什么不好。
600號畫廊上的聯系方式代表的則是另一種交流狀態。彼此之間沒有壓力,彼此之間能夠理解。沒有血濃于水或是漫長歲月的羈絆,只有同病相憐的互相鼓勵和托舉。就像小莊可以馬上和《六面楚歌》共鳴,小Y可以通過一段關于“月亮”的留言找到小莊。

參展作品《六面楚歌》。 受訪者供圖
小莊進過一個雙相患者的打卡群,大家每天在群里分享自己的狀態并給自己打分。通過這個群和600號畫廊,小莊結識了有大概七八個朋友。他們多數都比她小,但大家同樣分享著彼此的生活,見證各自的精彩。
聊起這些朋友的時候,小莊很興奮,甚至透著一股“炫耀”的意味。
“剛剛通過中傳的藝考,玩電子音樂的,很酷!”
“畫畫的,作品很細膩,很準確地描繪躁狂發作的感覺,超酷!”
“染了紅頭發給我發照片說突破自己,好開心。我好羨慕她的勇氣!”
彼此間的交流沒有筑起負面情緒的回音壁,而是讓大家互相照看著往前走。
小Y有位初中就認識的“革命戰友”,兩人都面對抑郁的困擾,都見證了各自最困難的時期?,F在她們大概每年會見兩次,看展、吃飯、逛街,平時“不太會打擾”。偶爾看到朋友圈釋放了一些消極情緒,小Y也會私戳她安慰一會,共情一會,“總體來說,大家的生活還是在正軌上的?!?/p>
小Y覺得和小莊的相處,估計也會和這份“革命友情”類似,不會過多地打擾,但會關注著,在需要的時候聊聊。
小莊覺得陪伴和理解是最重要的。小Y也說:“有時候不一定非要有類似的經歷,重要的還是能不能理解?!毙∏f一直記得一位沒有類似疾病的網友。當她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講述自己病況的時候,這位網友說“沒什么,我膽比較肥”。
那是小莊第一次在“雙相”這件事上感到被接受,給了她莫大的鼓舞?!爸辽儆腥耸悄軌蚪邮艿模皇撬腥硕加X得好恐怖,擔心我有一天傷害他?!?/p>
小莊寫的“做一個快樂的普通人”。 受訪者供圖
“如果有一天無人可以訴說,我一直都在”
“做一個快樂的普通人”,這是小莊在畫廊里留下的另一句話。
現在她每天按時吃藥,在一家貿易公司做著攝影相關的工作,環境簡單,壓力不大。孩子上了小學一年級,性格比她開朗得多,英語作業上也時不時會打著朱批的“A”。
過了30歲之后,小莊覺得“自己越來越能接受自己了”。以前總想著和別人比,現在只想要健健康康地活著。雙相現在在她眼里就是一個慢性病,和高血壓一樣,“都不過是每天要吃藥嘛”。以前她想著上天不公,現在也明白自己必須接受。

畫廊墻上的留言可以互相交流。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蔣樂來 圖
冥冥之中,小莊回憶起自己出生的醫院正是當年鎮上精神科最有名的醫院。那時候那所醫院的名頭在縣里就和上海的“600號”一樣,大家也會把它掛在嘴上。
“那時候覺得和自己沒有什么關系,誰知道后來還真的會有關系。”小莊笑著說。
面對抑郁,19歲的小Y也表現得很釋然,她覺得它“帶來了一種要去感受痛苦的使命感”。“我從來都沒有過怨恨的情緒,既然它已經在了,那就只能和平共處。”
生活在小Y看來“很無聊,沒有意義”,于是她不斷地往里填充更多的內容,為了找事做,或者是為了發泄。拳擊、鋼琴、吉他、旱地冰球……每過一段時間,小Y會在凌晨和朋友去大街上放肆地奔跑、拍視頻,或是在操場看臺一塊喝酒。她也不會喝醉,只是釋放著積壓的情緒。
她把這稱為“發瘋”,一種調節狀態的方式。

小莊的微信里專門有一個“雙相病友”分組。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蔣樂來 圖
即使在高中抑郁最嚴重的時候,小Y也沒想過休學。她始終希望自己和正常生活接軌,害怕一旦停下來,就無法再繼續了?!鞍l瘋”是一種間歇的主動脫軌,為了日常能夠更好地在軌。
和病友交流的時候,小Y有時會擔心自己提供不了太多情緒價值,也擔心面對他人的苦楚無能為力,要用“說服不了自己的話去說服別人”。但那天站在600號畫廊里,和小莊一樣,她在一處較高的位置寫下了自己的QQ號,前面附著一句:
“如果有一天無人可以訴說,我一直都在”。

小Y留下的聯系方式。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蔣樂來 圖
(根據受訪者要求,文中小莊、小Y為化名)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