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首發比例超燃油車,新能源車呈現4大新氣象

4月18日-27日,第二十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以下簡稱“上海車展”)以“擁抱汽車行業新時代”為主題,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行。
本屆上海車展總展出面積超過36萬平方米,整車展區共展示車型1200個,車輛1413臺。全球首發車93臺(其中跨國公司全球首發車28臺)、概念車64臺。新能源車型271個(其中中國車企新能源車型186個),新能源展車513臺,共吸引海內外觀眾90.6萬人次。
整車之外,本屆上海車展還設置了“汽車科技與供應鏈”展館,眾多國內外一線零部件供應商、汽車芯片企業、智能駕駛解決方案供應商、車聯網解決方案供應商、未來出行領域科技企業、新能源制造企業等,帶來最新和具有前瞻性的技術產品。
基于對上海車展的一線觀察及與參展企業的訪問交流,車百智庫將推出“2023上海車展報告”系列文章,總結上海車展反映出的智能新能源汽車技術趨勢與市場走向。

電動化成為2023上海車展主要特征
新能源車展出規模創歷屆車展新高。本屆上海車展展出新能源車型271個,新能源展車513臺,創歷屆車展新高;在全球首發車和概念車中,有三分之二為新能源車,新能源車首發比例再創新高,并首次超過了燃油車。
縱向對比來看,本屆上海車展的電動化特征更為凸顯。2020年北京車展,新能源展車數量為160臺;2022年廣州車展,新能源展車數量為241臺。與同為國際A級車展的2020北京車展、2022廣州車展相比,本屆上海車展新能源展車數量分別上漲了約220%和113%,集中展現了中國汽車市場向新能源快速轉型的諸多亮點和成果。
2023上海車展的電動化浪潮,反映了我國新能源汽車進入全面市場化拓展期。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688.7萬輛,同比增長93.4%,滲透率達到25.6%,提前完成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中設置的2025年的階段性目標,率先進入規模擴張的爆發期和全面市場化的拓展期。
行業預計,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900萬輛左右,繼續實現快速增長。2025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有率接近甚至達到60%,年銷量達到1700萬輛左右;到203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有率會突破90%,銷量達到3200萬輛。

在本屆上海車展展出的271個新能源車型中,中國車企展出的新能源車型為186個,占全部新能源車型的約69%。從傳統車企一汽、上汽、東風、長安、廣汽、北汽、比亞迪、吉利、長城等,到造車新勢力蔚來、理想、小鵬、哪吒等,均展出了新能源車型。
跨國車企展出新能源車型85個。奔馳旗下邁巴赫品牌全新EQS純電SUV全球首秀,EQG概念車等5款車型中國首秀;寶馬旗下四大品牌BMW、MINI、BMW Motorrad和勞斯萊斯均以電動化陣容參展;大眾汽車展示了多款新能源車型,包括ID.家族全新純電旗艦ID.7 VIZZION等。
整體來看,種類豐富且頗具市場競爭力的新能源車型讓中國品牌展臺成為本屆車展最熱門的展臺,并吸引了眾多跨國車企高管團隊參觀??鐕嚻笳古_總體人流稍顯不足,與自主品牌展臺形成鮮明對比。
瑞士《一瞥報》報道稱,“在上海,我們參觀了世界上最重要的車展,見證了中國汽車工業變得越來越好,令外國競爭者黯然失色。中國對電動汽車的投入超出很多人預期。在參觀各品牌展臺時,我們幾乎看不到燃油車。在極氪、上汽榮威、上汽名爵、哈弗或蔚來的展臺上,對汽車未來的展望是純電動的?!?/p>
外資品牌高管團隊頻頻出現在中國品牌的展臺上認真研究“自主研發技術”,代表了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競爭力從量變向質變轉化。數據顯示,1-3月,新能源乘用車國內零售銷量達到131.3萬輛,同比增長22.4%,滲透率飆升至34.2%。憑借在新能源市場的表現,中國品牌乘用車一季度市場份額達到52.2%。比亞迪超越了大眾,成為了中國最暢銷的乘用車品牌。

新能源汽車多技術路線并行
中國新能源汽車應用場景、需求場景眾多,需要多種技術路線摸清需求、細分定位,進而滿足汽車產業新能源轉型發展。
本屆上海車展展出的新能源車型中,包含純電車型、插電混動及增程式車型。多個汽車品牌發布了未來新能源產品和技術規劃,呈現出純電、插混多技術路線并行的特點。

理想汽車發布“雙能戰略”。在“電能”方面,理想汽車宣布邁入“增程電動”與“高壓純電”并駕齊驅的階段,到2025年,將形成“1款旗艦車型+5款增程電動車型+5款高壓純電車型”的產品布局。
廣汽集團發布“NEXT”計劃,堅持“XEV+ICV”(混動化+智能化)雙輪驅動路線,在EV基礎上,實現廣汽傳祺向XEV,即PHEV(插電式混合動力)、REV(增程式電動車)、HEV(混合動力)的轉型。
合資品牌中,東風日產宣布將堅持純電、e-POWER、插電混動三線并行的電驅化技術路線;廣汽本田2027年之后將不再投放新的純燃油車型,并分別布局在e:PHEV插電混動、e:HEV油電混動、e:NP純電動三大動力領域。
在近日舉辦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3)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明高認為,要深化汽車行業的電動化轉型,可以實行純電/插混“雙輪驅動”戰略。純電/插混“雙輪戰略”有利于汽車全產業鏈平穩過渡,緩解汽車行業電動車和燃油車之間的結構性矛盾;“雙輪戰略”還有利于降低平均電池裝機量,平抑價格波動,緩解電池產業與整車產業的結構性矛盾。
2022年,新能源汽車持續爆發式增長,產銷分別完成705.8萬輛和688.7萬輛。其中,純電動汽車銷量536.5萬輛,同比增長81.6%;插電式混動汽車銷量151.8萬輛,同比增長1.5倍。
未來,插電混動和增程電動乘用車將呈先增后降趨勢。插電混動和增程電動汽車市場將繼續增長,未來5-10年在新能源汽車總銷量中的比例將從2022年的22%上升至30%-40%。中長期看,隨著電池技術突破、成本下降及模式創新,充換電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油耗和碳法規趨嚴,插電混動和增程電動汽車相對純電動車輛的競爭力將下降,2030年開始市場占有率或逐步降低,并可能最終退出市場。

全球新能源汽車發展提速,跨國車企加大向新能源市場轉型決心
全球汽車電動化轉型進入加速階段。國際能源署(IEA)發布的《2023年全球電動汽車展望》報告顯示,2022 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超過1000萬輛。今年一季度,全球電動汽車已售出230多萬輛,比去年同期增長約 25%。IEA預計,今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將再增長35%,達到1400萬輛,占汽車市場整體份額將增至18%。
本屆上海車展,跨國車企加大了向新能源汽車的轉型力度,發布多款新能源車型,宣布了更為激進的新能源轉型計劃;同時,跨國車企“研發入華”趨勢明顯,對中國市場的重視程度進一步提升。
跨國車企多款新能源車型參展。奔馳、寶馬、奧迪、大眾、通用、本田、豐田、日產等均展出了新能源車型,并發布多款新能源新品,寶馬集團等更以全電動化陣容參展。與往屆車展上展出的部分“油改電”車型相比,此次跨國車企展出的新能源車型大多誕生于專門的電動化平臺,產品競爭力進一步提升。
奔馳攜旗下全品牌,含純電、插電混動及內燃機在內的27款車型亮相;寶馬集團旗下四大品牌BMW、MINI、Motorrad和勞斯萊斯均以電動化陣容亮相;奧迪攜手中國一汽和上汽集團,首次以新能源車型陣容亮相上海車展;上汽通用旗下別克、凱迪拉克和雪佛蘭三大品牌均展出了新能源車型等。

多家跨國車企宣布新能源轉型戰略。奔馳計劃2025年前發布3個純電平臺,至2030年在純電車型方面投資超過400億歐元;寶馬計劃2023年推出11款純電動產品,到2030年純電車型占集團全球銷量一半以上;大眾計劃2030年底前完成絕大部分中國車型的電動化;沃爾沃計劃2030年轉型為純電豪華車企;保時捷計劃2025年電動車型占新車交付量一半,2030年純電車型占新車交付量的80%;瑪莎拉蒂計劃2025年旗下所有車型都將推出電動版本,至2030年全面實現電氣化;豐田目標到2026年推出10款純電汽車;日產計劃到2030年電驅化車型銷量占80%等。
跨國車企“研發入華”趨勢明顯。面對中國這一全球最大、競爭最為激烈、前沿技術最為密集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為了更好地參與本土化競爭,跨國車企加速“中國化戰略”,“研發入華”趨勢明顯。
大眾集團宣布投資10億歐元設立“100%TechCo”公司,聚焦智能網聯電動汽車的研發;奧迪在北京建立了研發中心,聚焦針對中國市場的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等領域的研發;奔馳表示中國研發團隊于年底將增加至2000名員工;豐田汽車稱將在中國進行獨立研發;馬自達宣布將中國事業本部從廣島總部轉移至上海;寶馬集團宣布對中國研發體系進行戰略升級,中國研發團隊納入集團研發體系,相關人事任命旨在簡化研發匯報流程等。

新能源汽車產業凸顯跨界融合趨勢
電動汽車是軟件硬件融合的復雜移動基建。它有極強的能力,廣泛吸納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大數據、云計算、新材料、電子電力、先進制造等方面的新技術、新發展,將成為眾多產業融合創新的一個平臺。
本屆上海車展呈現出汽車與新技術、新材料、電子電力、先進制造等多領域跨界融合的特點。在汽車科技與供應鏈展區,近百家軟硬件科技企業參展。百度、地平線、黑芝麻、西井、四維圖新、滴滴、縱目、萬集、東軟集團、佑駕智能、北醒、亮道、森思泰克、美行科技、中科創達等近百家芯片、雷達、ADAS、自動駕駛解決方案、車聯網、高精地圖領軍企業,加速推進汽車行業與新技術、新材料、電子電力、先進制造等多領域的跨界融合。

AI大模型技術加速上車。ChatGPT引發人工智能革命,智能汽車則被認為是實現AI大模型閉環的理想場景。本屆上海車展,AI大模型技術加速上車,商湯科技、阿里、百度等展示了AI大模型技術在汽車智能化領域的應用。
商湯科技“日日新SenseNova”大模型體系亮相,這是商湯首次展示其中文語言大模型“商量SenseChat”與車艙的結合?!叭杖招耂enseNova”擁有語言大模型和數字人等多種生成式AI能力,可為車艙提供智能化的多模態人車交互體驗。
百度展示了以文心大模型為核心的Apollo智艙前瞻技術。目前,百度文心一言已經開啟邀請測試,百度也在探索在出行場景下,利用文心大模型能力重塑用戶與智艙的關系,打造新一代AI智艙體驗。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