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開放學校運動場,怎樣把好事辦得更好?①
“全民健身”的口號時時回蕩,經常健身的市民對上海的運動場地資源不斷呼喚。
專業體育場館往往價格不菲,且經常一場難求,想運動的市民更多是指望“卡點拼手速”,或是“憑運氣撿漏”。
晨起鍛煉的老人、下班后陪孩子的家長、休息日躍躍欲試的籃球迷,都期待著一片家門口的免費優質運動場地。
遠水難解近渴,中小學校體育場提供了最現成的解決方案。
上海市教委于本月初發布消息,3月31日起,全市1100多所具備開放條件的公辦中小學校園體育場逐步對市民開放。事實上,自2018年起,市教委就已開始牽頭開展公辦學校體育場地向社會開放工作。2021年,該項工作被納入市委、市政府民心工程項目。
此次中小學校園體育場再度開放,規模更大、范圍更廣、組織性更強。如今開放已近一個月,利用率怎么樣?市民反響如何?
校門開不開?居民知不知?
長寧區跑在隊伍的最前列,自3月4日起,就已逐步恢復校園體育場向社會開放。長寧區少年科技指導站開放得更早,從2月15日起就已再度“開門”。
少科站籃球場在工作日也會開放早晚兩個時段,共計6個小時,雙休日和節假日的開放時間還會更長。由此,這里也成為了長寧區最受歡迎的開放點。據站長姜嶸介紹,平均每天約有50至70人次的居民結伴來這里散步、打籃球、打羽毛球、跳繩。一般早上老年人多一些,晚上以上班族和學生群體為主。
長寧區教育局副局長魚東彪介紹,長寧區從3月4日起已有43所公辦中小學和一所校外教育單位率先對外開放體育場地。截至4月2日,超過4000人次進校鍛煉。

居民在長寧區少科站打籃球 受訪者供圖
靜安區的推進同樣較快。靜安區教育局告訴記者,靜安區學校總數101所,截至四月中旬,場地開放學校總數達到82所學校,84個校舍,客流量約1.1萬人。沒有開放的學校或有基建任務,或是寄宿制學校、特殊學校、民辦學校。
各學校進度也有所不同。四月中旬,記者走訪黃浦區具備較好場地條件的盧灣中學等幾所學校,校門安保均表示暫未接到校方通知,還需等待。同在黃浦區,黃浦學校當時已對外開放。
市民翁先生所住小區就在黃浦學校對面。學校操場目前開放的時間是每天早上的6點-7點,翁先生幾乎每天都來健步走鍛煉。他告訴記者:“人多的時候,學校里大概會有四五十人,都是住在附近幾個小區的老頭老太太,沒有年輕人。”
記者隨機詢問了周邊小區較為年長的居民。據大家反映,黃浦學校體育場開放在疫情前就已開始,而且人數較多。近期重新開放,大家也會相互告知。
已開放的校園當中,熱度差異較大。小部分的校園人氣高漲,更多校園還在街巷之間默默面對寥寥鍛煉者。
在靜安區用于入場登記的小程序上,各個學校都會實時顯示在內鍛煉的人數。整體來看,在工作日夜晚的開放時段,大多數學校的實時人數停留在個位。入校鍛煉人數遠遠未達飽和,整體利用率并不算高。
記者在黃浦區采訪時,有幾位老人表示不知道校園可以進入鍛煉,如果知道一定會去。同樣,也有不少青年人表示,知道上海有這項舉措,但是附近學校的具體開放方式并不十分了解。
這種情況在其他學校也普遍存在。不少區教育局認為,一方面是因為當前氣溫還不算高,等到夏天或者寒暑假,客流量會有所上升;另一方面是目前剛開放不久,居民的知曉率還不高。
信息準不準?學校怎么進?

《黃浦區公辦中小學體育場館開放告居民書》 受訪者供圖
校門是周邊居民獲知體育場開放信息最直接的渠道,但目前并不完全通暢。
記者在黃浦區內走訪發現,多所學校都張貼了統一的“告居民書”,但未公示具體開放信息。
以黃浦學校為例,供鍛煉的市民進出的校門一旁,張貼著一份《黃浦區公辦中小學體育場館向社區開放告居民書》。
這份告知書全區統一,但并未寫明所在學校的具體開放時間,而是說“具體開放范圍、開放對象及開放時間見學校公示欄”。但在學校各個校門外的公示區域,并沒有具體信息的公示。在學生出入的校門處,一塊落款為2006年的體育場開放公示牌仍懸在墻上,其上的信息已與實際情況不符。
除了校門公示外,市民還可以通過“一網通辦”查詢全市學校的開放項目和開放時間。但記者查詢發現,“一網通辦”仍會有部分信息與實際情況不符。四月中旬尚未開放的盧灣中學,以及上海市十五中學等學校,在“一網通辦”上均可查詢到開放信息。此外,上海市逸夫職業技術學校等學校雖已開放,但在“一網通辦”上并無相關信息。

夜間的逸夫職校操場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蔣樂來 圖
了解具體開放信息之后,入校也是一道關。
靜安區校園體育場開放的場地管理員丁婷說:“我們有一項最基本也最重要的要求,就是開放時段校門必須打開。”
對于前來鍛煉的市民來說,校門傳遞了一種信號。校門緊閉天然為前來鍛煉的市民設置了一道門檻,打開的校門意味著接納和歡迎,明確地告訴市民可以入內鍛煉。但也有一些學校在開放時段顯得較為“低調”。
在周末的開放時段,記者發現浦東新區臨沂二村小學的校門處于關閉狀態。通過詢問保安得知,校園體育場確實正常對外開放。在記者掃描入場碼之后,保安才通過手中的遙控器打開了校門,隨后立馬關上。附近幾所學校都有類似情況,需要市民飲下這碗“閉門羹”后,詢問門口的保安或是管理人員:“現在是否開放呢?”
由于當前校園體育場地為屬地化管理,各區采取的入校方式各不相同。
部分區采用的是數字化手段,靜安區、浦東新區通過各自的小程序掃碼出入場,楊浦區可以在小程序上錄入人臉信息后掃臉進出,閔行區則要在“隨申辦”或“今日閔行”APP上提前預約。

楊浦區市東實驗學校,市民正在掃臉入校鍛煉 受訪者供圖
數字化手段方便了信息采集,保證了出入效率,但對于不使用智能手機的老人來說也是一道障礙,往往還需要保留線下手寫登記信息的方式。
當然,也有的區保留了早年使用的“街道健身卡”,而未采用數字化手段。要進入長寧區和黃浦區的學校鍛煉,居民需要持有在街道辦理的健身卡。
一定程度上,健身卡的使用把入校鍛煉的居民限制在了本區甚至本街道范圍內,其他居民要想跨區進行鍛煉較為困難。同時,不少居民也表示辦理健身卡這一過程較為繁瑣。
對此,長寧區教育局副局長魚東彪表示,下一步將探索利用數字化的手段,把體育場地開放接入數字基座,從而實時查看各場地的客流情況,方便居民進行選擇。
只能健身跑?七點半就關閉?
進入校內以后,不同學校的開放項目和開放時間也有較大差異。
目前上海中小學體育場的開放,還是以操場為主,能夠滿足居民最基本的散步鍛煉需求。也有部分學校開放了校內室外籃球場,但足球場較少,排球、乒乓球等更多樣化的項目開放尚在摸索當中。
普陀區在“告居民書”中明確表示,“學校場地僅供步行、慢跑使用,不得在場地內進行球類、風箏、輪滑等運動,不得在場地上進行唱歌、跳舞等團隊健身活動,不得使用外放音源”。
靜安區的威海路第三小學操場面積有限,盡管也設有多個籃球架,但面向市民僅限健身跑,不允許打籃球、踢足球等。記者查詢該區入校小程序,可看到多所學校的開放項目僅有健身跑。

靜安區威海路第三小學,該校場地較小,不允許打籃球踢足球。
對于老年群體來說,能夠在校園運動場走一走已滿足基本需求。
市民何先生和太太住在延安中路955弄小區,上海市逸夫職業技術學校就坐落在小區內。每天晚上七點一刻,夫妻倆都會到操場鍛煉,走夠18圈,每圈大約200步。他說:“以前在大路上走不太安全,路也不平。這個場地干凈、安全、衛生,離家很近還有燈光,已經很好了。”
但這對青少年群體和上班族來說并不友好,他們期待可以打籃球、踢足球,以及更多豐富的項目。事實上,不少學校有籃球、足球、乒乓球等場地,但暫未向居民開放。
也有的學校雖然公示信息顯示開放了更多項目,但并未做足準備。比如浦東新區臨沂二村小學的公示信息中有“足球場”一項,但是記者在開放時段看到,球門上正晾曬著一床被子。

浦東新區臨沂二村小學內的足球球門上晾曬著被子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蔣樂來 圖
四月下旬一個周末的傍晚,閔行區莘莊鎮小學,當天入場名額僅剩18個,操場上的圖景充分展示了人氣尚可。不少人在跑道上健步走,籃球架下有青少年練習投籃。一旁的空地上,還有家長在陪孩子進行簡單的踢球練習。
但是隨著天色愈晚,這一切只能在昏暗中進行。因沒有架設專門的照明燈,場地一片黢黑,大家依靠校外路燈和部分遠處燈光獲得有限視野。值班的學校保安也有些許擔憂,有的孩子比較調皮,黑暗中不小心踢到或撞到人怎么辦?
學校保安寄希望于當日開放早點結束。目前,莘莊鎮小學開放時間為工作日的18:35-19:30和周末的18:00-19:30。這個截止時間,對下班稍晚的“上班族”來說幾乎是趕不上的。

閔行區莘莊鎮小學內,市民在摸黑鍛煉 陳寞 圖
事實上,為了與學生在校時間錯開,工作日的校園體育場館開放大多在晚上進行,燈光條件就成了延長開放時間、保障運動安全的基礎。但與此同時,燈光的配備還需考慮鄰近小區居民的感受。
靜安區校園體育場開放的場地管理員丁婷告訴記者,在場地開放便利居民鍛煉的同時,也存在居民投訴燈光影響窗外視野,運動聲音影響老人休息的情況。為此,靜安區有些學校的照明燈在架設后又進行了角度和使用時間的調整。
據媒體報道,為更好地滿足青少年學生和人民群眾健康鍛煉需求,持續提升市民的感受度和滿意度,下一步,上海市教委將針對校內課后服務時間與場地開放時間疊加等情況,會同相關部門靈活推行“燈光工程”、延長雙休日開放時長等措施,保證場地開放時長。眼下,開放項目有限,燈光未配套、時間不夠長,校園體育場開放的體驗感,還有更多提升空間。

海報設計 白浪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