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考場那些事:明代的考官壓力很大,出題沒有避諱皇帝的名字都是罪

古代放榜
從小就浸泡在小升初、中考、高考和各類證書考試中的考生們,在備受考試“折磨”的同時,也在備考期間收獲很多知識。現代考試制度日趨完善,監考制度也越來越完備,而文史君今天要跟大家聊聊明代的會試。
一、明代會試考什么
明朝的科舉取士,實行的是三級考試制度,即鄉試、會試和殿試。其中,會試是科舉考試的第二道關卡,三年一考,由禮部主持。鄉試一般在8月份舉行,而會試一般在第二年的二月舉行,地點就設在京師貢院。因為考試時間剛好是在春季,所以會試也被稱作“春闈”,那些通過了會試的人則被稱為“貢士”,會試的第一名則是“會員”。
就考試內容及考試方式來說,明代的會試與鄉試基本一致,考試范圍基本都是《四書》《五經》,考試形式是經義、論、策和詔、誥、章、表等。用今天的術語來說,會試就是一場標準化考試。

古代貢院
二、明代會試主考官的身份
考試就得有主考官,明代的考試官按職能分類,鄉、會試期間,在外提調、監臨的考官稱為“外簾官”,在內主考、同考者稱為“內簾官”,明代會試的主考官就屬于內簾官。
明代會試主考官中,翰林院的儒臣占較大比例。洪武、永樂年間,翰林學士就多作為會試的主考官,比如在洪武四年的時候,禮部尚書陶凱和前翰林院侍講學士潘廷堅就是主考官。

翰林院
宣德、正統年間,會試主考官由三品正卿兼翰林院學士擔任,弘歷以后則一般以大學士一人、翰林學士一人,或“大學士及宰相,或侍郎二員”擔任。天啟二年(1622年),會試主考官由何宗彥、朱國祚兩位大學士擔任。
三、會試出題的限制
明代會試中,主考官作為內簾官,主要職責是根據經典出題,來考察考生們的相關學問與素養。不過在當時的情況下,即便主考官的出題范圍已經被限定在四書五經之中,在實際出題中依舊存在很多限制。
比如避諱。明代發生過不少起主考官命題時沒有注意避諱而被朝廷懲戒的事例。比如說,如果主考官準備出的題目中,有個別字與皇帝的年號、名字等相撞,那就要用減寫筆畫的方式來避諱。

主考官因主持不公,被朱元璋責罰
再比如,不能擅自割裂經典。明代的會試題目,多出自經典,考官往往選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出題。在選取句子時,主考官不能隨便對句子的意義加以自己的觀點或看法,因為這樣有可能導致那些與主考官意見相左的答卷直接被否決。
還有一個嚴格的規定,就是不能夠譏諷時政。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山東鄉試策題第五問是有關于治理邊防的問題,被認為有諷刺朝廷的意思,于是朝廷派禮部去查驗。當時監察御史葉經和布政使陳儒兩人,都被錦衣衛抓起來押送至北京治罪。葉經被罰到午門外鞭笞八十,發配原籍為民,后來死在了發配的路上。涉及此案的提調、監試等外簾官總共13人,均以不能校正為由給下了大獄。

嘉靖皇帝劇照
四、會試閱卷
來參加會試的舉子們交上試卷后,接下來就是受卷官給收上來的卷子蓋章,也就是蓋上官方的戳,蓋好之后,受卷官再把這些卷子送到彌封官處。接著,彌封官把考生試卷中有姓名的那一頁折起來,并且進行編號。此后,還要經過眷錄、校對等程序后,考生的試卷才會到達考試官的手上進行評閱。

宋濂擔任過明朝主考官
考官有主考官與同考官之分,兩位考官各有各的任務。同考官先進行批閱,然后再交由主考官決定,目的在于判斷同考官的評閱是否合理、公正。每一位考生均有3份試卷,評閱試卷的任務由主考官負責分配,第一場的試卷交由一位同考官負責,而后面的第二場和第三場的試卷,則交給另外的同考官負責,以此提高考試的公平性,避免出現徇私舞弊等情況。
另外,主考官和同考官還會對試卷做出相應的批語,比如 “典雅”、“嚴整”等。等到試卷最終評閱結束之后,還會進行備份,以待日后查詢。

主考官在閱卷(示意圖)
文史君說
明代科舉制是朝廷選任官員的重要途徑,科舉制本身競爭性強,會試作為明代三級考試制度的中間環節,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明代考生只要通過了會試,便可擁有進士的身份,如果沒有通過,則保持原先的舉人身份。在會試之后的殿試中,考生都不會被淘汰,而只是排一下名次。舉人和進士這兩個身份在待遇等方面差距都很大,而殿試又不實行淘汰制,所以,會試才是三級考試中最重要的一關。
參考文獻
周丹:《明代會試主考官研究》,江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年。
王凱旋:《明代科舉三級考試探議》 《遼寧大學學報》2009年第4期。
(作者:浩然文史·拂曉)

原標題:《考場那些事:明代的考官壓力很大,出題沒有避諱皇帝的名字都是罪》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