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8年漲價8倍,怪獸充電市值蒸發8成

漲價8倍反倒跌了18億美元?
帥真商業視界(ID:ailishi777)出品
說一組有趣的數字:
2015年,共享經濟興起,共享充電寶應運而生。8年時間,小小的充電寶基站布滿了大街小巷,減緩了手機使用者的電量焦慮。
這8年時間也是共享充電寶變成“充電刺客”的8年。平均客單價從0.5元/時漲到了4元/時,有些人流量特別大的商業區,甚至出現了6元/時的天價。8年漲價8倍,用戶直呼“充不起”。
搞笑的是,天價充電費仍養不起怪獸充電。上市兩年來,怪獸充電連續虧損,市值從21億美元縮水至2.7億,蒸發了8成多。

8年漲價8倍,市值卻蒸發了8成。好一個“888”,怪獸充電沒有“發發發”,反倒是去年虧損了7個億。
這究竟是為什么?
問題一:怪獸充電嚴重依賴營銷
共享充電寶是個門檻很低的行業,主要靠規模取勝,沒有技術壁壘。
2022年,怪獸充電的營收為28億,研發費用為9000萬元,僅占營收的3%,遠低于華為、小米等科技企業10%的投入。
但我們不好苛責怪獸充電不做研發。
共享充電寶的技術是透明的,市場上都能買到,自研的成本比市場采購還高,怪獸充電沒必要投重金搞研發。技術不是共享充電寶的護城河,規模效應才是。

查理·芒格曾說過:“規模效應是所有企業最容易找到的競爭優勢。”
為此,怪獸充電非常重視規模,每年都在拼命增加充電基站的數量。截至去年底,怪獸充電共設基站99.7萬個,可供外租的充電寶達670萬個,分別比上年增加4.1萬個和30萬個。
對于有技術壁壘的航空業、芯片業等高科技產業來說,規模效應非常明顯,航空巨頭僅空客、波音兩家;芯片產業僅臺積電、三星而已。
但對缺乏技術壁壘的行業,如共享充電寶,大企業對小企業的規模優勢較小。
越來越多的基站,在覆蓋更多用戶之際,也讓怪獸充電背上了沉重的營銷費用。
2022年,怪獸充電的總營收不過28億元,但營銷費用居然高達27億元,占比95%,幾乎吃掉了所有的營收。
有趣的是,2019年-2022年,怪獸充電的營銷費用不斷膨脹,占比分別為67%、75%、82%、95%。

這一組數字說明:怪獸充電正承受著巨大的競爭壓力,為了維持營收的增長,交出一份漂亮的財報,除了擴大市場規模和搞各種營銷活動外,怪獸充電幾乎拿不出其他辦法。
問題二:用戶正在棄用共享充電寶
“用不起共享充電寶”是當下消費者共同的心聲。
外出吃飯時,用了一下共享充電寶;吃完歸還時,發現被收了十幾元的費用。高達4元/小時的費用,令人望而卻步。
一個小米充電寶的售價不過百元,多租幾次的費用都快趕上買一個充電寶的價格了。除非有緊急情況,否則沒人再愿使用共享充電寶。
我們走訪了南京幾個商業廣場觀察怪獸充電的使用情況,單個可容納12個充電寶的基站,在周末午高峰時,平均出租率僅1-2個,最少0個,最多4個。
怪獸充電很難為用戶提供差異化的使用體驗,用戶黏性弱,隨時可以棄用。
比如,用戶想用共享充電寶時,多數情況下是用微信、支付寶掃碼,這部分流量進入不了怪獸充電的APP,減弱了用戶黏性。
同時,限制了怪獸充電APP的廣告議價能力。互聯網時代,APP有了流量,不愁沒錢賺。但怪獸充電有一部分流量握在微信、支付寶等平臺手里,限制了自家APP對廣告主的議價能力。

財報顯示,去年廣告和其他新業務僅為怪獸充電帶來2457萬的收入,占總營收的1%不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服務差異性方面,用戶在用共享充電寶時,非常容易衡量不同品牌之間的差異性:看看充電速度即可。
在上游充電寶產業高度透明的情況下,怪獸充電在充電速度上,沒有任何優勢。用戶找不到忠誠于品牌的理由。
我們隨機問了五位身邊的同事“能說出幾個共享充電寶的品牌”?
其中,有兩個人對此毫無概念表示:身邊有什么牌子有什么牌子。另外三人說出了“街電、美團、怪獸、小電”等多個品牌,但也表示“品牌之間沒有區別,不會特意選擇”。
問題三:資金正在逃離共享經濟
怪獸充電上市兩年,市值蒸發8成多,并非CEO一句“去年疫情給怪獸充電運營造成了重大挑戰”所能掩蓋的。
誠然,疫情對企業經營造成了一些損失,但絕不是怪獸充電市值暴跌的主要原因。
怪獸充電上市的2021年,同樣有疫情的困擾,為何市值有21億元?如今,解除管控近5個月,零售復蘇、經濟回暖的趨勢明顯,為何怪獸充電的股價仍然低迷?
怪獸充電市值暴跌的主要原因是資金已不看好共享經濟的商業模式。
共享經濟從誕生開始便充滿爭議。2017年,敗光了聚美優品的陳歐宣布進軍共享充電寶行業,開始二次創業。
王思聰在微博上Diss陳歐說:“共享充電寶如果能成功,我吃翔!”兩人隔空對噴,暴露出了共享經濟的脆弱性。

共享經濟的本質是多人共同出資購買某件物品,然后按需使用。由此可見,共享經濟的出資方應該是多元的,來減輕每個參與者的資金壓力,多人共同持有某個物品的產權和使用權。
現在共享經濟最大的問題是出資的責任被壓在了企業單方身上。由于OFO押金事件,消費者連押金都不愿意付了,企業資金壓力進一步提升。
同時,共享經濟的盈利能力又很弱。多人共享相當于“拼車”,消費者選擇“拼車”是因為價格便宜,如果“拼車”價格貴,消費者立刻會選單獨打車。
消費者對共享充電寶的價格非常敏感,而怪獸充電背負了沉重的運營成本,又不得不提高客單價。
現在的共享經濟已名存實亡,怪獸充電做的根本不是“共享充電寶”而是單純的“租賃充電寶”的生意。
資金壓力大,造血能力差將一直困擾著共享經濟。
這也是為什么共享單車全都被巨頭收購了。
美團有摩拜;滴滴有青檸;阿里有哈嘍——市場上已經沒有獨立存在的共享單車品牌了!獨立的共享品牌沒有盈利能力,只能依附于巨頭而生。
共享單車做不到的,共享充電寶也不行。被收購或許是怪獸充電的最終結局。
END
原標題:《8年漲價8倍,怪獸充電市值蒸發8成》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