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論】民間公益的光環,不能掩飾性侵之惡

7月23日,一位不具名女生發長文指控知名公益人、“億友公益”創始人雷闖曾性侵自己。之后,雷闖發布聲明:承認性侵指控,愿意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在考慮向警方自首,并不再擔任“億友公益”負責人。
整個民間公益圈面對雷闖性侵事件,感到錯諤和驚訝。在公眾視野中,雷闖是一個不羈的挑戰者:他本科就讀于浙江大學,研究生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卻在畢業時撕掉了自己的畢業證書,宣布自己走上公益之路;他為乙肝患者3年徒步2500公里,呼吁降低乙肝藥物價格。
高大的形象、崇高的反歧視事業、圣徒般的苦修 ,如今卻與猥瑣的性侵者聯系在了一起。對于這次畫風突變,有人憤怒,有人惋惜,有人為他搶白,有人幸災樂禍——早知道他有今天。
對于雷闖的爭議,源于民間公益的不易,和行為人齷齪形成的鮮明反差。
可怕的是,個別公益組織成員出于小集體的“江湖義氣”,選邊站隊,為雷闖的行為打馬虎眼兒,將矛頭指向性侵的被害人。相關的微信截圖流傳出來后,引發了輿論對民間公益的一波差評。
不因事而廢人,不因人而廢事。雷闖之前從事反乙肝歧視的公益事業,的確意義重大,為中國一億的乙肝人群爭取公平就業、就學的機會。而且,中國民間公益事業這十多年來從零起步、篳路藍縷,不應該被個別人的惡行所打斷,更不能讓整個行業承受污名。將雷闖個人與整個民間公益行業搞捆綁,對性侵行為搞“投鼠忌器”是錯誤的。民間公益的光環,也不能出離于法律和道德之外。
民間公益組織通過道義訴求,汲取社會能量與公眾支持,理應對自身有更高的道德要求。“欲戴其冠,必承其重”,民間公益事件是一個需要高度道德感召力的行業,從業人員,特別是大V,必須謹言慎行、模范遵守法律,否則,會導致整個組織,乃至中國整個方興未艾的民間公益事業的信任雪崩。
雷闖踐行反乙肝歧視的滿滿公義,不是其性侵女性的“減罪”借口;民間公益從業人員要珍惜行業的社會聲譽,就必須亮出明確的態度,而不是袒護惡行;同理,性侵個案應依法解決,該怎么處罰就怎么處罰,不該借這個由頭向整個民間公益行業潑臟水。
民間公益,“公”是初心,不是小集團的自娛自樂,這個道理并不復雜。但是,需要局內人有這樣的公心,也需要領跑者有足夠的清醒和自律。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