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江蘇灌云欲轉型全域旅游,一條青蟲為何成為“急先鋒”

曾因化工污染問題而多次遭到曝光的江蘇灌云縣,在整治化工污染的同時,也在思考自身轉型的方向。
7月22日,灌云連續舉辦的第八屆豆丹文化美食節開幕。
豆丹又稱豆青蟲,依附于豆子而生,曾經被認為是豆田里的害蟲。灌云民間一直有吃豆丹的傳統。
如今,隨著豆田面積縮少,產量隨之驟減的豆丹,卻因為高蛋白、低脂肪的特點一躍成為價格不菲的美食,被譽為“國內少有、蘇北僅有、灌云特有”。
“華夏第一賢相、烹飪鼻祖伊尹歸隱灌云,留下了千古流傳的神奇廚藝?!惫嘣瓶h委書記左軍在美食節開幕式上介紹稱,灌云希望通過豆丹進一步宣傳和推介灌云。
澎湃新聞(www.kxwhcb.com)采訪獲悉,灌云縣早在三年前,就提出“終結化工大縣,向旅游大縣轉型”的目標。如今,灌云特有的豆丹文化,已成為該縣主攻全域旅游的“排頭兵”。
澎湃新聞從灌云縣農委獲悉,灌云目前全縣豆丹養殖面積為16000畝左右,畝均效益超萬元。2017年,灌云豆丹總銷量為1.5萬噸左右。
然而,要想比肩盱眙龍蝦、揚中河豚等地區特色產品,灌云豆丹的產量和銷量還太少,這也被專家一致認為是制約豆丹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
除此之外,澎湃新聞注意到,對于豆丹的受眾、品牌如何定位等問題,當地仍在思考。這也是一個地區要想把特色產業做大做強所必須面對的共性問題。
豆丹養殖龍頭企業老板殷玉柏認為,在提高養殖技術和產量的同時,豆丹的批發價格也不能下跌,豆丹應果斷定位中高端市場,“掙有錢人的錢”。
“逢年過節,中產家庭的桌上多了豆丹這道菜,那就成功了”,殷玉柏說。
淮海工學院副教授陳之昶則從品牌的角度提出了豆丹產業面臨的問題。他認為,豆丹節要持之以恒地辦下去,“不能形勢好了就辦,形勢差點就不辦了”。
同時,他提出幾個問題,灌云豆丹產業的核心區在哪,游客去哪里、看什么?
陳之昶認為,就好比西湖龍井有核心產區和非核心產區一樣,豆丹產品也應該分幾個檔次。未來,除灌云當地養殖之外,還要將豆丹養殖和烹飪的技術對外推廣。
此外,參照盱眙隨處可見的龍蝦雕塑,還有揚中的河豚塔,陳之昶提出,灌云或許也可以在高速口等醒目位置建設豆丹雕塑,“要讓人滿眼都是豆丹”。
澎湃新聞從灌云縣農委獲悉,灌云豆丹目前已獲得農產品地理標志證書,并將聯合國內權威機構,牽頭打造豆丹養殖行業標準。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