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科普︱為什么糖尿病會對腎臟造成損傷?糖尿病腎病能治好嗎?

58歲的陳承(化名)平時不愛運動,整天坐在電腦前,近期出現顏面部、雙下肢浮腫情況,尿液中泡沫增多,遂前往上海市浦東新區公利醫院腎內科就醫。經醫生仔細詢問病情后,得知他患有糖尿病20多年,平時吃降糖藥控制病情,但并沒有嚴格監測血糖,也沒有進行飲食控制,導致血糖控制不佳,近兩年血壓也逐漸增高。
尿檢結果顯示,他24小時尿蛋白定量多達2.0克(正常為少于0.15克),眼底檢查發現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腎功能也出現了下降的跡象,醫生診斷他患上了糖尿病腎病。
為什么糖尿病會對腎臟造成損傷?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血糖增高為特點的全身代謝性疾病,大家都知道得了糖尿病要控制血糖,過高的“糖”會對全身臟器產生慢性損傷,形成“甜蜜的負擔”。其中,糖尿病的腎臟損傷就很有代表性。
據調查,我國糖尿病的發病率為11%,其中約1/3的患者可能會發展成糖尿病腎病。而在腎功能衰竭透析的患者中,20%左右是糖尿病腎病所致, 且比例在逐年增加。由糖尿病發病至發展為糖尿病腎病,到腎功能不全,大概需要10-20年,有些血糖控制不佳的,5-10年就可以發展至糖尿病腎病。目前糖尿病腎病已替代慢性腎小球腎炎,成為慢性腎臟病患者住院的首要病因。
糖尿病腎病為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發癥,是一種因為血糖長期控制不佳而發生的腎小球腎小管間質病變,其發病與糖尿病病程有關,一般需要10至20年的時間。但是,由于部分糖尿病患者(主要是2型)起病早期沒有得到及時診治,因此在糖尿病確診的時候已經經過了相對較長的一段疾病期,這部分患者最終發生糖尿病腎病的時間窗明顯縮短。
糖尿病一定會演變成糖尿病腎病嗎?
在腎臟科門診,經常有一部分患者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也積極地聽從醫生進行降血糖治療,但是平時并沒有定期地監測血糖、及時地調整用藥,導致血糖控制并沒有達到理想水平,進而誘發后續并發癥。
所以糖尿病是否會發展為糖尿病腎病,和早期是否糖尿病血糖和血壓控制達標有一定的相關性。如果在糖尿病發生早期,就強化干預,血糖、血壓、血脂等各方面控制得比較好,那么以后患上糖尿病腎病的幾率就會少,至少可以延后,這也是一種“代謝記憶現象”。
糖尿病腎病能治好嗎?
一旦發生糖尿病腎病,遵從醫囑、積極治療是前提,更加嚴謹地自我監測管理血壓、血脂、血糖才是重中之重,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延緩腎臟病變進展,具體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控制血糖。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使1型糖尿病患者發生糖尿病腎病的幾率下降一半,使2型糖尿病患者發生糖尿病腎病的幾率降低1/3。如果單純飲食和口服降糖藥控制效果不佳,應及時根據醫囑調整用藥。作為患者,在遵從醫囑服用藥物治療的同時,規律性地監測血糖并將近期血糖水平及時反饋給主治醫生進而進行藥物調整至關重要。
第二,控制血壓。高血壓是誘發糖尿病腎病加重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糖尿病患者應該保持清淡的飲食,嚴格限制攝入食鹽不高于6g(相當于1啤酒瓶蓋)。伴有高血壓的糖尿病患者必須應用降壓藥進行治療,嚴格控制血壓處于正常水平,最好低于130/80mmHg或根據醫生的建議將血壓維持在適當水平。
第三,控制飲食。低蛋白(盡量優質動物蛋白)飲食能延緩糖尿病患者腎臟損傷速度。糖尿病病人低蛋白飲食的標準為每天每公斤體重0.6~0.8g蛋白質,同時注意食物中保證充足的熱量。而患有肝病、處于妊娠或生長發育期的患者應特別注意,不宜過度限制蛋白質的攝入。
第四,控制血脂。高血脂對糖尿病腎病特別是合并心血管并發癥有極其不利的影響,若發現血脂偏高,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降血脂的藥物以糾正。
第五,保持良好生活習慣。適當控制體重、適度運動、戒煙限酒等。
第六,腎臟替代治療。生了糖尿病腎病,即使到了終末期腎病也不是世界末日,腎臟替代治療在所有器官替代治療中是最成功的。即便腎功能衰竭,也可以進行血透、腹透以及移植。
怎樣預防腎臟過“甜”?
糖尿病腎病早期最主要的表現是微量白蛋白尿,小便中泡沫增多,若血糖得不到有效控制,長此以往,則會進展為持續大量的蛋白尿,若再進一步發展,腎功能逐漸下降,最終將進入腎功能衰竭(尿毒癥)階段,需要透析、換腎才能維持正常生活。因此,早期識別并進行規范治療很重要,常見糖尿病腎病預防有以下幾點:
第一,定期評估。糖尿病病程超過5年的病友要每3-6月化驗腎功能、尿蛋白定性、24小時尿蛋白定量、糖化血紅蛋白并注意監測血壓,每年到眼科做1次眼底檢查。
第二,關注尿蛋白。有條件時應做尿白蛋白測定。如果尿微量白蛋白增加,要3-6個月內加測3次,以確定是否為持續性微量白蛋白尿。
第三,嚴格控制血糖血壓血脂。如果確定微量白蛋白增加并能排除其他引起其增加的因素,如泌尿系統感染、運動、原發性高血壓,應高度警惕并注意嚴格控制血糖。若血壓>140/90mmHg,血脂高,應積極降壓,降血脂,使血壓、血脂維持在正常范圍。平時還應注意低鹽、低脂、低蛋白飲食,以攝入優質動物蛋白為佳。
第四,適當運動。體重過重會加重腎臟負擔,并可損傷腎臟。我們建議患者每個星期有超過150分鐘的一個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比如每周運動5天,每天半小時。每個星期可以安排兩天以上或者是三天的一個對抗的訓練:如啞鈴、俯臥撐、平板支撐等。
第五,關注藥物對腎臟的損害。一些常用的藥物,比如解熱鎮痛藥、胃藥、造影劑等,都可能對腎臟有不同程度的損害。還有一些中草藥,也會引發腎損害。雖然中醫中有“補腎”一說,但此處的“腎”和人體器官的“腎”,并不等同。切勿自行亂用藥物,包括中草藥,以免因使用藥物不當而引發腎損。藥物治療包括中藥治療,一定要到正規的醫院請專業的醫生開處方,不能聽信各種偏方、驗方自行用藥。而且鼓勵正常飲食,不鼓勵為了健康刻意長期吃某些特定的食物,這樣腎臟損傷的風險反而比較大。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