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博納影業于冬:中國電影已經具備春節檔全球同步的能力
“從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邁進,需要增強中國電影的國際發行能力,在海外市場逐漸擴大中國電影的影響力、出口能力、輻射能力,這是我們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努力的方向。”
4月23日,在第十三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強國產業論壇上,博納影業(001330)董事長于冬表示,中國電影海外發行需要三步走。第一步是培養國際買家,多多邀請全球買家參加中國的電影節,更好地了解和挑選中國影片。第二步是國際合拍,共同出資,各自拿出自己的市場發行能力,先預售先投資,提前捆綁利益。第三步,打造成熟的國際檔期,真正融入世界市場。
于冬指出,目前有兩個重要的標志說明中國已是電影大國——連續十幾年來,中國影片在中國電影市場占有超過60%的市場占有率,本國電影在本國市場占絕對主導地位。疫情之前,年產國語片數量連續5年突破800部,甚至達到過1088部,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的電影生產大國。
他認為,今天的中國電影已經具備了春節檔全球同步的能力,“每年2月份我們就集中打造春節檔檔期,就像好萊塢電影去打造圣誕節和暑期檔。2月的春節檔實際上是全球相對比較弱的檔期,但是對中國人來講,是全球同步觀影的機會。海外有7000萬華人,還有很多希望能同步看到中國大片。所以,我們現在從50個城市、50個首都推廣到100個城市、100個首都,再到200個重要城市,去打造成熟的發行檔期,到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全球發行。”
左一為德國導演弗洛里安·亨克爾·馮·多納斯馬爾克,右一為博納影業董事長于冬。(澎湃新聞記者 秦藝逍 圖)
對于德國導演弗洛里安·亨克爾·馮·多納斯馬爾克提到的“中國電影不缺資金”的觀點,于冬表示,目前中國電影處在一個需要改變的時候,畫面和鏡頭不能是拿錢堆出來,應該更關注的是人的問題,“寫好中國人的故事,講好中國的故事,前提是通過我們的藝術手法、技術手段,輔助于人物塑造和故事的講述方式。”
在培養國際發行能力的同時,于冬還強調了對海外知識產權的保護,“其實我們中國電影走出去都被盜賣。我記得在倫敦有一個網站叫多瑙網,是海外留學生最愛的網站。當時《哪吒之魔童降世》剛上映一個星期,在這個網站上就有全片高清的資源了,一個月之內點擊量達到80萬,但是我們沒有收到一毛錢。”
對此,于冬提出可以學習美國電影在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我們已經看不到過去那樣盜播的海外電影了。中國本土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非常嚴格,包括影院的刻錄、盜版都能追蹤到人,然后采取法律手段,打擊盜版的執法力度也在加強。這些年中國在知識產權保護上飛速進步。這樣的力度在海外能不能加大,尤其是在重要的國際市場能夠給中國電影予以保駕護航,這樣我們走出去才能走得更快、更廣、更長久。”
博納影業成立于2003年,是國內首家從事電影發行業務的民營企業,主營業務覆蓋電影的投資、發行、院線及影院等產業鏈上下游環節,是業內少數實現產業鏈條閉環的企業之一。除該公司以外,進行全產業鏈布局的行業巨頭僅中國電影(600977)和萬達電影(002739)。去年8月,博納影業在深交所上市交易,成為近五年來首家在A股上市的影視公司。
今年1月,博納影業披露的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2022年虧損3700萬元至7400萬元,上年同期盈利3.63億元;扣非歸母凈利潤預計虧損1.17億元到2.34億元,上年同期盈利3.01億元。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