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杜拉斯 | 其實我也是個電影導演

▲ 瑪格麗特·杜拉斯(法語:Marguerite Donnadieu,1914年4月4日-1996年3月3日)
1984年,《情人》榮膺龔古爾獎。1992年,讓-雅克-阿諾執導同名電影,梁家輝和珍·瑪琪演繹的情愛在欲望都市泛濫成災。杜拉斯毫不避諱地說,她之所以有拍電影的念頭,是因為她實在無法忍受別人根據她小說改成的電影。
從《音樂》開始,杜拉斯總共導演了十九部電影(其中包括四部短片)。她拋棄商業電影的套路和敘事,熱情洋溢地追求視聽語言的突破。如《印度之歌》里所展現出來的夢囈一般的交談,她鼓吹另一種電影,一種不同的電影,反電影的電影,她追求的是無法看見和不可言說。
我們推出一份杜拉斯影單,其中包括杜拉斯親自執導的《音樂》《娜塔莉·格朗熱》《印度之歌》《孩子們》,也有由她撰寫劇本的《廣島之戀》《長別離》,由此走近杜拉斯的電影人生。
01
音樂 La Musica(1967)

導演:瑪格麗特·杜拉斯 / Paul Seban
編?。含敻覃愄亍ざ爬?/p>
電影改編自瑪格麗特·杜拉斯的戲劇《音樂》,講述了一對夫妻正式分居后,時隔三年再度相逢,他們回到了曾經居住過的城市并提出離婚。影片精確地描述出了雖然短暫存在,但含義深刻的場景,就像回憶一樣,稍縱即逝。男女主角各自憂郁的表演大放異彩,其中,女主角的金色波波頭再度喚醒三十年代著名演員莉莉安·塔什曼的標志發型。
02
娜塔莉·格朗熱 Nathalie Granger

導演:瑪格麗特·杜拉斯
編劇:瑪格麗特·杜拉斯
瑪格麗特·杜拉斯采用不加潤色的方式,無聲地展現出女性的一天。她和她的朋友在院子里工作,談論各自的家庭,偶爾接待來訪者。當一名洗衣機推銷員上門拜訪時,這一天的生活出現了亮點。
03
印度之歌 India Song (1975)

導演:瑪格麗特·杜拉斯
編?。含敻覃愄亍ざ爬?/p>
影片由一個印度鄉間的黎明之景緩緩展開,屏幕之后的畫外音女聲開始漫不經心卻又溫柔地講述故事。本片由74個鏡頭和500多句畫外音構成。畫面上的人物并不開口說話,導演杜拉斯堅持所有聲音必須是旁白的傳統。由此拍出這部“聲畫分離”之作。
04
孩子們 Les Enfants (1985)

導演:瑪格麗特·杜拉斯
編劇:瑪格麗特·杜拉斯 / Jean Mascolo / Jean-Marc Turine
瑪格麗特·杜拉斯作品。通過家庭內部關系透射出杜拉斯的生活意見,故事聚焦于七歲小男孩埃內斯托身上,他入學幾周后便因為不喜歡學習選擇輟學,堅信在這個精神荒蕪的世界上知識毫無用處,憂郁難當之下開始推崇自己的理論。父親無法理解兒子的行為,但是無論他顯得多么奇怪,格格不入,母親始終支持著他。
05
廣島之戀 Hiroshima mon amour (1959)

導演:阿倫·雷乃
編劇:瑪格麗特·杜拉斯
1957年,法國女演員來到日本廣島拍攝一部宣傳和平的電影時,邂逅當地的建筑工程師,兩人在短暫時間內忘記各自的有夫之婦、有婦之夫身份,產生忘我戀情。然而因為廣島這塊土地的特殊性,兩人在激情相擁時,女演員腦海中總會閃現若干有關戰爭的殘酷畫面,建筑工程師也常令她回憶起她在戰時于法國小城內韋爾與一名德國占領軍的愛情。電影拍攝結束后,被糾纏的女演員感覺自己唯一能做的,是在有限的時間里,更加投入地把身體交于建筑工程師。
06
長別離 Une aussi longue absence (1961)

導演:亨利·柯比
編劇:瑪格麗特·杜拉斯 / Gérard Jarlot
特雷斯是一家咖啡店的老板娘,她的丈夫在十六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到了德國士兵的驅逐,就此失去了蹤跡。但特雷斯依然堅信丈夫還活在世界的某個角落之中,并且依然在等待著他的出現。某日,一位衣衫襤褸的流浪漢從特雷斯的咖啡館前走過,直覺告訴特雷斯,這位流浪漢就是她闊別已久的丈夫。特雷斯想盡了各種方法想要喚醒流浪漢對自己的記憶,但均以失敗告終。
《杜拉斯傳:我的生活并不存在》
[法] 勞拉·阿德萊爾 著
袁筱一 譯
大方 | 楚塵文化
2022年03月
定價:168.00元
推薦理由:
該書作者勞拉·阿德萊爾與瑪格麗特·杜拉斯交往12年之久,期間采訪了許多與杜拉斯生活相關的人物,包括她兒時的鄰居和當地政府,因此掌握大量私密信件、照片和手稿。她以詳盡的采訪、冷峻的敘述和嚴謹的解讀,直面杜拉斯生命中的真實和謊言——書中的真實遠比作者本人所經歷的一切更加真實。
《愛、謊言與寫作:杜拉斯畫傳》
[法] 蕾蒂西婭·塞納克 著
黃葒 譯
大方 | 楚塵文化
2022年03月
定價:148.00元
推薦理由:
這本書是迄今為止收集照片與原始資料最多的杜拉斯畫傳,也是一部彌足珍貴的致敬并紀念杜拉斯的傳記作品。全書以圖文結合、圖片主導的方式闡述了瑪格麗特從出生到死亡的傳奇的一生。近兩百幅的圖片,不僅囊括了瑪格麗特的個人照片、家庭照片、與情人朋友的照片,還包括她參與的電影、舞臺劇劇照,以及她的創作手稿留影。
名家推薦:
◆ 杜拉斯的一生帶有20世紀的鮮明印記……她將她的經歷轉化為荒涼、詩意的小說,即使不熟悉這些作品,阿德萊爾這本精心建構的傳記也會如杜拉斯的小說一樣緊緊抓牢讀者。
——《紐約客》
◆ 1943年,她很年輕、很漂亮,有點歐亞混血兒的模樣,她很有魅力,也常常施展她的魅力……是的,她就是這樣,已經有一點我們在她身上都見識過的愛操控的個性,她統治著她的小世界,我們都愿意接受,因為我們愛她。
——弗朗索瓦·密特朗(法國前總統)
◆ 瑪格麗特是一個謊話連篇的人。
——埃德加· 莫蘭(法國哲學家)
◆ 對待瑪格麗特·杜拉斯的文學沒有中間路線。要么為之傾倒,要么厭惡至極。我認為有一點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這種針鋒相對從來沒有間歇。
——恩里克·維拉-馬塔斯(西班牙作家)
◆ 杜拉斯,她是一個火球,一個所到之處無不留下溫柔灰燼的火球。
——埃瑪紐·麗娃(《廣島之戀》女主角)
◆ 現代小說的最高成就者是卡爾維諾、君特·格拉斯、莫迪亞諾,還有瑪格麗特·杜拉斯。
——王小波
文字丨本文授權轉載自:中信大方
編輯 | Cujoh
原標題:《杜拉斯 | 其實我也是個電影導演》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