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國地稅合并中職務調整方式:交流到省局機關或回原籍任副職等
今年的國地稅征管體制改革伊始,職務調整問題就受到稅務系統干部等各方人士關注。《中國稅務報》提到一組數字:這次機構合并涉及1000多個市級國稅局、地稅局,6000多個縣級國稅局、地稅局,2萬多個副科級國稅、地稅分局(稅務所)。加上合并的各級國稅、地稅內設部門,從正職轉為副職的處級、科級領導干部,數以萬人計。
在機構改革中,稅務系統是如何解決干部配備及安置問題的?
澎湃新聞此前的梳理報道曾提到,“由于省級以下稅務部門黨政正職不實行分設,各級稅務部門的內設機構領導職數也會相應減少,部分領導干部將從正職轉任副職”,此外,北京門頭溝區常務副區長彭利峰曾說,“如果有干部想到區里其他部門,區里在推進區級機構改革時一并予以考慮”等等。
澎湃新聞注意到,最近,又有一些稅務領導干部職務調整的提法獲得披露。
7月15日,中新網名為《甘肅稅務妥善做好干部配備安置確保機構改革順利進行》的報道提到,歷次機構改革,人的安排始終是矛盾焦點和核心難題之一。甘肅省稅務局聯合黨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在甘肅這樣一個自然條件艱苦、“老少邊窮”聚集、地域差別顯著、干部交流掣肘因素多的地區,如何科學統籌現有人員結構、職位職數、工作需要、地方黨政意見、干部個人訴求等諸多因素,讓盡可能多的干部在有限的“板凳”內各安其位、各盡其才;如何改革出團結,改革出合力、戰斗力,改革出甘肅稅務長久的發展基礎,尤其考驗著決策者的智慧和擔當。
報道稱,稅務機構改革,勢必導致部分人員崗位或者職務調整。在省局機關處室負責人和市級新機構班子配備中,省稅務局聯合黨委充分兼顧了干部的來源、年齡、資歷、能力特長、性格氣質等,總體搭配較為均衡合理。對于未能留任人員,省稅務局聯合黨委綜合工作需要、個人意愿、職位職數、培養儲備等因素,分別按照本地改任副職、交流到省局機關、異地交流人員回原籍擔任副職等方式予以妥善安置。
7月19日,央廣網名為《愉快履職新角色 勇立潮頭再出發》的報道提到,這次機構改革,陜西省稅務系統有多名機關正處級干部不僅“正轉副”還被下派到基層局任班子副職,面對組織的安排,不僅愉快服從,還向組織立下了“軍令狀”。他們說,只有把基層作為能力的磨刀石、意志的試金石、成功的鋪路石,才能促進自身成長、成才和成功,繼而助力改革、推進稅收事業發展。
報道所舉例子中,原陜西省國稅局納稅服務處處長張琨,被安排到離家100公里外的楊凌區稅務局任聯合黨委副書記、副局長;原陜西省地稅局黨辦主任、陜西省稅務局黨建辦臨時負責人黃煒,被組織安排到渭南市稅務局任聯合黨委副書記、副局長;原陜西省國稅局督察內審處處長李麥玲改革后任延安市稅務局聯合黨委副書記、副局長。
此外,《中國稅務報》報道提到,7月3日,在全國稅務系統機構改革推進工作視頻會議上,國家稅務總局黨組書記、局長王軍同志在講到“正”轉“副”干部表現出來的深明大義、忠誠擔當精神時,眼眶濕潤了。他站起身來向這些同志深鞠一躬,動情地說:“凡因改革而使個人利益受損者,又何嘗不是大局利益的守護者呢?又何嘗不是這場改革的有功之臣呢?大家變動的是一時的職位,但一定會贏得中國稅收發展史上令人尊敬的歷史地位。”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