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我活了二十多年, 你突然告訴我,昨天、今天、明天的我不是同一個人?

2023-04-19 12: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作品《三體》獲雨果獎,創造了中國科幻文學的一個記錄,掀起了中國科幻文學的熱潮。繼劉慈欣之后,也有一批優秀的作者出現,今天,小畫君為大家帶來5本優秀的科幻文學作品,其中,也有劉慈欣點贊推薦過的作者作品哦,快來吧。

《時空訂制》

“星云獎”合集

科幻先鋒·思辨之作

出版時間:2022年12月

《時空訂制》是第十二屆·全球華語科幻星云獎獲獎作品集,精選了中、短篇獲獎小說共八篇。

入選作品聚合了新一代科幻先鋒作家的審美與思辨,展望著——

在幾乎觸手可及的近未來中,我們可以自由地訂制時空;

在嚴酷的氣候變遷里,人類同時成為螻蟻與神明;

在機器人覺醒了自主意識以后,判定個體為“人類”的依據,應該是“人性之光”,還是血肉之軀?

試讀(上下滑動)

《2181序曲》再版導言

顧適

2088年7月,我剛從冬眠中蘇醒不久,就收到了這本《2181序曲》。我當時以為它是本科幻小說,便沒有翻閱,只一門心思去適應這個新世界——它才渡過黃石火山噴發的大災,全世界人口僅余十億,而我所生活的城市,我的小家,也遭受了滅頂之災。后來等城市恢復秩序,多數人都有了果腹的食物和遮陰的居所,我才知道:全世界三十九座冬眠城中,已有十五座毀于大災引起的核反應堆故障;另有二十座則在災后的大亂中,被暴徒拆毀、炸碎。我所在的長安地下城,是最后幸存的四個冬眠城之一。這些日子,我常常夜不能寐,總會想起早先同我一起簽下“冬眠合約”的人,我們曾約定在未來相見,如今卻永久地失散了。

大約會有人說:你們把自己冰凍,陷入無知無覺的冬眠,自然是要冒這樣的風險的,然而醒著的人,也未必能想到會有火山爆發,灰霾遮天蔽日,多年不散。

這看起來是詭辯,可我還是要多說兩句:在那個時候,跨越時間的確是一件不同尋常的事,但算不上十分冒險。在這本《2181序曲》的前言中,就詳細介紹了它的起源:起初,是科學家在實驗室里,成功地冰凍和蘇醒了小鼠和猴子;五年后,瑞士就允許絕癥病人用冬眠的方式等待新藥研發,許多人在蘇醒后成功獲救;由此,冬眠開始成為安樂死的替代品,進而逐漸演變為富豪競相追逐的時尚墓葬,吸引了投資人去建設第一座伯爾尼地下城,當城中批量建設的冬眠艙開始售賣時,又降低了售價,引發大眾的購買熱潮;最終,人們開始視冬眠為一種交通工具,認為時間和空間一樣,只是一段可以跨越的距離——我們可以從北京飛到巴黎,自然也可以從現在冬眠到十年之后。彼時與彼方的差別,只是在于前者不可知,而后者可知,故而冬眠就比移民多了一點點“風險”,同時又多了一點點“機會”,用幾乎同樣的錢購買哪種服務,就要看個人的選擇了。

這次改變人類生死觀和時間觀的革命,只用了三十多年就完成了,現在想來真是令人覺得不可思議。其間當然會有種種議論的聲音,反對者、甚至是以恐怖行徑來威脅的人,亦為數不少。尤其是當冬眠技術不再是一個問題,其安全性也不再令人懷疑之后,反對的聲浪卻愈演愈烈,幾乎上升到宗教和哲學層面。當然如今回頭去看,這些爭論不過是言人人殊罷了,To be or not to be ,這是一個問題,卻永遠不會有統一的答案。本書最為可貴之處,就在于作者采用了中立、客觀的立場,在對“冬眠”這一議題進行了長期追蹤后,她找出了那些最關鍵的、足以改變歷史走向的人物,和最特殊的、讓人深入思考的案例,再平和地向讀者展示出來。

這些內容構成了本書的正文,并按照采訪和寫作的時間順序展開。本書的第一章寫于二零三三年,正是最早的絕癥病人“夏娃”蘇醒后不久,那時一些人開始想要突破法律的界限,讓健康人去冬眠。這當然會引起質問——“健康人為什么要冬眠?”這篇《自由意志的邊界》,便記錄了第一位預約伯爾尼地下城艙位的健康人李子萱,與《冬眠法》立法調研組成員的鄭一諾之間的數次對話。其中很多問答在今天看來,依然頗有趣味。

在本文之前,所有采訪李子萱的文章,都會提到她的祖母因癌癥去世的事兒。李子萱的父母在國外工作,她由祖父母撫養長大,是一名留守兒童。二零二四年,她的祖母不幸罹患鼻咽癌,還在讀中學的子萱聽聞動物冬眠實驗成功的消息,便想到為祖母申請冬眠試驗。然而當時冬眠在中國尚不合法,李子萱便寫了一封很長的公開信,發表在微博上向公眾求助。這封信引起了一定的關注,但更多的還是諷刺和辱罵,終究沒能挽留祖母的生命。九年后,她賣掉深圳的房子,去伯爾尼支付了地下城艙位的定金。很多人認為,她是在用自己的生命賭氣。然而本書作者并沒有給出這樣的評判,她選擇了李子萱的另一段話來闡釋:

大家總想要給我找一個冬眠的“理由”,就好像我還一直沉溺在奶奶去世的悲傷里,就好像我還是個情緒激動的孩子。我當然不會說我選擇冬眠和奶奶沒有關系,但我認為那最多只能算是一個“啟發”。她的病讓我意識到,原來世界上還有這樣一種技術,原來人還有這樣一種選擇——原來我們可以冬眠。

為此,我選擇了冬眠醫學專業。在瑞士實習的時候,我親眼見證了“夏娃”的蘇醒和治愈。如果那種程度的重病患者都可以安全醒來,那么我這樣的健康人更不會有任何問題。

我去伯爾尼訂地下城艙位時,他們要搞清楚的第一件事,就是我是理智的,冷靜的,這是我自己的選擇。而媒體和輿論最可笑的地方,就是他們不肯相信我是一個正常人。他們不相信科學,不相信心理醫生的判斷,他們只相信自己的“想法”,并且由此出發,一定要幫我找一個“理由”。

好吧,那就讓他們覺得我有一個理由吧。不過你們等著瞧,再過三十年,甚至只要十年,這都不再會是一個問題。我只是比他們更早看清楚這條路而已。生而為人,就有自由去選擇生活在哪里,也有自由去選擇活在哪個時代。

《天地大沖撞》

當人類文明因被人工智能背叛,

對科技失去信心,

面對巨大災難將何去何從。

出版時間:2023年4月

《天地大沖撞》為蕭星寒個人科幻小說集,收錄《癌變蟠桃》《紅土地》等獲獎作品。作品多講述科技對人性的考驗,帶入讀者深入思考科技對人類、生活帶來的負面影響。

以卵擊石” 人類進入保衛地球新時代!約6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劃破大氣層撞向地球,引起全球性海嘯與地震,讓恐龍最終走向滅絕。而今天,又有一顆更加危險的小行星飛向地球,當人類文明因被人工智能背叛,對科技失去信心時,他駕駛著老舊飛船義無反顧的駛入深空。仰望蒼穹,當小行星被摧毀只在天空燃起微弱星光,卻為人類點燃了希望之火……

試讀(上下滑動)

天地大沖撞

作者:蕭星寒

1

同地球同步軌道上另外200多座太空城一樣,119號太空城也是計劃中的“地球同步軌道環”的一部分。它的特別之處在于,三分之二的結構用來關押罪犯。簡單的說,這是一座太空中的監獄,大家都叫它“天獄”。

“天獄”里關押著近10萬名犯人,各種罪名都有。而現在,父親也成了其中一員。想到這里,蕭菁不由得輕聲嘆息。此刻,她坐在擺渡飛船里,透過智能玻璃,看到119號太空城越來越龐大的灰色身影,心情十分復雜。

在過渡艙等待消毒的時候,蕭菁再一次清理了紛亂的思緒。她反復對自己說:一定不要和父親爭吵,我只是來詢問毀神星事件的真相的。

兩個太空軍士兵在過渡艙門邊等她。“蕭菁上尉嗎?”其中一個問,在得到肯定的答復之后,他說:“蕭司令已經等了你30分鐘了。請跟我來。”

父親一向遵守時間,但凡與人有約,他都會提前幾分鐘去。“總會有意外的。凡事有提前,才會有充足的時間解決意外。”他總是這樣說,“時間很寶貴的。”

跟在帶路的士兵后邊,穿過略顯狹窄的甬道,蕭菁的思緒又一次混亂起來。

士兵們還是叫父親蕭司令,絲毫不管他現在已經是個階下囚的事實。一個月前,火星上的鐵族與人類殖民者一起宣布脫離地球同盟的統治,建立火星同盟,蕭司令奉命率領地球太空遠征軍前去平叛,結果在途中就中了鐵族的埋伏,全軍覆沒。蕭菁腦海里閃過遠征軍出發時的場景:五艘五十萬噸級航天母艦“珠穆朗瑪”號、“乞力馬扎羅”號、“麥金利”號、“阿空加瓜”號和“厄爾布魯士”號,以及它們搭載的近千多架各種型號與類型的空天戰機,光是著名的“廓爾喀彎刀”式空天戰機就多達678架;四艘三十萬噸級太空戰列巡洋艦“馬丘比丘”號、“赫拉克勒斯”號、“庫庫爾坎”號和“赫維德奧佐”號,六艘十萬噸級太空驅逐艦“芝加哥”號、“天津”號、“開普敦”號、“悉尼”號、“雅加達”號、“雅典”號……然而這一切,這所有的戰艦,連同上邊的數萬名士兵,如今都化為數以億萬計的碎片,漂浮在寂靜而寒冷的太空中——他們可能要在那里漂浮數千年!

而這一切都是父親的錯誤指揮造成的,所以他現在在天獄里待著,罪有應得。遠征軍出發時時有多榮耀,現在就有多恥辱……蕭菁再次咬緊了牙齒,提醒自己:我不是來審判父親的,我只是來詢問毀神星事件的真相的,我需要真相;千萬不要生氣!

但見到父親的那一刻,蕭菁還是差一點兒就尖叫起來了。

父親坐在“天獄”會客室的板凳上,整個人蜷縮著,似乎沒有長骨頭一般。他穿的不是囚服,而是太空軍的灰色便裝,這顯然是“天獄”方面的照顧。但服裝并不能掩飾父親的蒼老與沮喪。剛過60歲的他頭發全白了,盡管刻意梳理過,依然顯得凌亂。他眼窩骷髏一般深陷著,好像一口干涸的井,沒有絲毫的生氣。

“菁菁!”看見女兒進來,蕭瀛洲忙不迭地起身。

“別這樣叫我。”蕭菁看著頹喪的父親,心中涌起一陣厭煩,繼而冷冷地說,“我現在是地球太空防衛軍上尉,目前擔任038號太空堡壘404團副指揮官。”

蕭瀛洲如遭重擊,大張著嘴,過了好一會兒才緩緩坐下,頭耷拉著,不敢抬頭看女兒。兩人沉默良久,最后是蕭瀛洲打破了沉默。“這么說,是太空軍方面派你來的?”他問。

“不是。”

蕭瀛洲的嘴唇囁嚅著,努力尋找新的話題:“你媽媽還好吧?”

這幾乎不算是一個疑問,但蕭菁還是回答了。“她很好,”她站直了身體,說,“住在堪薩斯的老家。和過去6年一樣,每天不是教堂祈禱,就是去走街串巷,發放福音書,勸人加入天主教歐米茄學派。”

“安柏·希爾娜還是那樣虔誠。”

“關于我母親的宗教信仰問題,我不想在這里討論。”父親和母親就是因為在宗教信仰問題產生了嚴重的分歧才離的婚,一個是堅定的無神論者,一個是狂熱的天主教徒,兩者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母親甚至認為,與父親相識并結婚是她這輩子最大的錯誤。“我來,是我自己要來的。”蕭菁說,“目的只有一個,我想知道毀神星事件的真相。”

“為什么?”

“別問我為什么。我只想知道答案,知道真相,知道事實的全部。”

“真相通常都是很殘酷的。”

蕭菁咬牙切齒地說,“你可以選擇。你要說,我就坐下;不說,我立刻離開。”

蕭瀛洲深深地嘆了口氣。“你坐下,”他說,“我會說出全部的事實。”

2

蕭菁坐到了父親的對面。

以前,父親很少談及他當年的英雄的事跡。即使蕭菁很刻意地問起,父親也不會正面回答。心情好的時候,他會笑嘻嘻地說:“好漢不提當年勇。”心情不好時,他會板著臉說:“去看電影吧,里面什么都有。”

父親說的裸眼3D電影名叫《天地大沖撞》,描寫了2036年一顆名叫“毀神”的小行星即將撞向地球時,一個人類英雄拯救世界的故事。電影開頭就告訴觀眾:這是根據超級大英雄蕭瀛洲的真實事跡改編的。是的,“里面什么都有”:毀神星來之前人們生活得無憂無慮,好像生活在傳說中的極樂凈土;毀神星的消息一傳開,頓時凈土變地獄,處處生離死別;最危急關頭,超級大英雄蕭瀛洲以救世主的姿態出現了,解世界于倒懸……

小時候蕭菁很喜歡看《天地大沖撞》。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她甚至覺得電影里的主人公更像她的爸爸。呵,“他”是那樣陽光那樣樂觀那樣英勇無畏!反觀爸爸,倒顯得普通,乃至有些陰郁。父親并不像電影里演的那樣擅長在大庭廣眾之下演講,蕭菁看過很多次演講前父親緊張得手足無措地樣子;父親也不像電影里演的那樣溫柔多情,當父親和母親因為雞毛蒜皮的事兒吵架時,他爆發出來的沖天怒火往往令人吃驚。最關鍵的是,拯救地球的時候父親并沒有結婚,結識母親是五年之后的事情了,而在電影里,在當著全世界的面拯救了全世界的同時,“他”就為自己贏得了貌美如花的心上人。

母親很不喜歡看《天地大沖撞》,大概就是因為這個情節吧。長得越大,蕭菁自己也越發討厭這部電影。一開始她并不知道具體的原因,只覺得莫名的討厭。后來她聽聞了許多對于毀神星事件的質疑,其中一些說法有根有據,頗有說服力。“整個毀神星事件最大的問題就是巧合太多了,”質疑者說,然后舉了一大堆問題進行分析:比如時間上存在種種疑點,比如核導彈的威力根本不足以炸毀來襲的小行星,比如鳳凰號的燃料根本不夠飛到毀神星附近,比如人類根本沒有能力發現來襲的毀神星,比如根據一份歷史研究資料,毀神星根本不會在2036年撞擊地球。聽得多了,蕭菁心底的疑惑也日漸加深了。

蕭菁也搞不清楚,自己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真正懷疑父親的。但她很早就意識到,自己一直在刻意回避討論那個問題,即:為什么我們一家人都討厭這部以父親為人物原型表現父親拯救世界的災難片?答案說復雜也復雜,說簡單也很簡單。父親的話只說了一半。他說:“里面什么都有”,后面半句話是:“唯獨沒有事實。”

如今,父親說他要說出全部的事實,蕭菁毫不奇怪。她看著父親蒼老的臉,靜靜地聆聽著。

《同溫層食堂》

異星文明、基因工程,未來航天、恐龍制造,包含當下流行科幻元素,滿足你的一切科幻想象。

出版時間:2023年4月

《同溫層食堂》為汪彥中個人科幻小說集,收錄《造物》《夜眼》等獲獎作品。汪彥中的作品著力展現人性在科幻時代的掙扎與反思,文章既著眼于科幻又關照現實,構思清奇、引人入勝,令人意猶未盡。

橫亙數億年的文明興衰,人類的進化,離不開的不是科技,也不是思想解放,而是一個好大廚。《同溫層食堂》講述了2122年,為了讓所有人能用上免費WiFi,國家的上空,正有六十多萬個高空信號站在日夜運作。超過一百二十萬人離開地面,就這么十幾年、幾十年孤獨地漂浮在同溫層中,他們害怕孤獨,也想念親人,但在同溫層存在的食堂卻能夠給他們快樂......

試讀(上下滑動)

同溫層食堂

文/汪彥中

入職第一天,朱末在機場的公司辦事處多等了一個鐘頭,送他上去的飛艇司機才到。對方反復致歉,表示部門里工作交接出了點小問題。

小師傅,麻煩你理解一下,這也不能怪我們。司機遞給他香煙,說:今天不是換班的日子,往天上送人的事情我幾年也碰不到一回,交接上出點小差錯,難免的嘛。那幫人做事……

兩人從辦事處后門出來,司機帶朱末直接穿越機場戶外工作區,路線比較省事。

朱末抬頭看,今天天色淡灰,也是典型的夏季天氣,氣溫為攝氏四十度。摘掉墨鏡一路走一路仰頭,他始終沒能望見想象中的那些信號站陣列,盡管在電視新聞的畫面里那些高空信號站是那么巨大和壯觀。司機解釋,像今天這樣的空氣污染指數,從地面上根本不可能看見它們。

等會兒飛到海拔差不多一萬米的時候你就能看到了。對了,就帶了這點行李?他指著朱末身后的背包。

朱末點頭,不說話。

人事部門交代過,公司的高空設施里所有生活設備都齊全,配發的制服從里到外加起來,夠十年里換洗使用;過去還曾有新員工帶了太多私人物品,臨上飛艇才發現行李超重,只好現場扔東西,得不償失。

他包里裝的全是冬裝。

給機場保安們檢查過員工證,兩人就可以登機了。進入機艙前,司機還沒忘記問一句:小師傅,冬天衣服帶了吧?他提醒說上面的空調有可能會故障,萬一漏氣,艙外溫度只有零下四五十度,很危險。

朱末沒回應他。

五分鐘后,氣囊充氣完成,鎖鏈打開,交通飛艇開始上升。

系過了安全帶,朱末閑著無事,再次掏出食堂工作手冊。很厚重的一本書,每頁都用硬塑料膜包裹。人事部門的人說,它是按太空站上宇航員使用的標準制作的。

司機走進客艙抽煙,看見手冊,拿過來用手指關節敲擊書殼,笑了。又是這破玩意,他說,重得要死,浪費我的載重量,那幫人還規定不準不帶。明明就是個屁用沒有的東西。

朱末點頭。面試那天,人事科長也說過類似的話……

面試那天的人事科長一臉疲態,因為此前已見過太多的應聘者。他問朱末為什么來應聘。朱末說自己從網絡新聞里看到招聘信息。

科長重復道:我問的是你為什么要來找這份工作。

朱末答,因為自己離婚不久,積蓄空了需要錢。

人事科長不再看他。

朱先生,你還沒聽明白。我問的是:能賺錢的工作那么多,為什么你要來這里?你應該知道這里的工作環境和要求,為什么還想要來這里干?

朱末這才真正領會招聘者話里的意思。

食堂所在位置,距離地面二萬二千五百米。運輸飛艇每兩個月抵達食堂補給一次,只帶東西不帶人。一年兩次回地面休假,每次十來天,并且不是在春節、中秋節、圣誕節期間。為保證通信網絡的運行安全,食堂生活艙里不通網絡和電話。合同期以十年為計算單位,非緊急情況下不允許中途退職,否則要在社會保險里扣去罰金。沒有女性員工。

能夠接受這種工作條件的應聘者按理不會多,但人事科長這兩天還是接待了三十多名應聘者。科長沒有精力去詳細判斷他們的理由是否站得住,然而招人的事情已經不能再拖下去了。

朱末回答科長:我不喜歡和人打交道。

說服力一般。人事科長又問他有幾個孩子。

三個,根據政策規定。

雙方的四個父母都還健在?

是的。

人事科長用電腦調閱他的社會檔案。還不錯,沒說謊。

這時候下班鈴響了。科長不想再拖延下去。他問出最后一個問題:是否自己做過飯?

得到的答案是“做過”。

朱末以為對方

還要問自己有哪些拿手菜,但對方已經起身在收拾東西了。厚重的工作手冊被遞到他手里。

先翻翻看吧,僅供參考,實際工作的時候基本用不到。半小時后去人事科辦公室找他們簽合同。

如此交待完后,人事科長撕下一張餐券,離開會客室。

選擇在兩萬多米的高空工作,人人都有自己的理由。科長知道自己體會不到,也不會再費心去猜。他只求這人別中途鬧著要辭職就好。

……

飛艇持續上升。感慨了一陣最近全國的空氣質量后,司機還是沒能忍住,隔著駕駛艙門問朱末:

小師傅,你為什么會選擇去那里上班?

朱末始終沒找到合適的說辭,便干脆不做聲。

***

客艙的高度計在飛艇升至一萬米、一萬五千米、二萬米的時候分別敲響一次。每次敲完,朱末就會朝窗外望去。

每一次朝外望,黑色背景天空中的那些紅色光點就變大一些,最終,它們在他眼前變為一層漫無邊際的紅色大網。

同溫層信號發射網以每三架永久式信號基站組成的正三角形信號陣為基本單位,全國上空有超過二十萬個這樣的三角信號陣,朱末今天要去的是編號為23號的信號陣。但是,與手冊前幾頁繪制的基站原理示意圖不同,此刻窗外的信號陣并非由無數個等邊三角形組成,而是更像是用許多菱形網格構成。

他隨即意識到,這是由于每三個基站之間都另有一個食堂的緣故。

食堂和基站一樣都是永久性氦氣球站,氦氣囊尺寸從遠處看相差不大,但因為是通信集團內部福利設施,所以在技術手冊和對外資料的圖上都不會標明。

飛艇繼續上升,距離食堂很近了,天空也更黑。他看出食堂的艙體是球形,邊緣懸浮連接著一艘黃色的小型飛艇。

將要生活超過十年以上的地方到了。

飛艇停靠并系留好之后,穿過氣閘,人直接可以進入食堂二層的能源艙,空間還算開闊。司機領朱末爬梯子下到三層的廚房艙,迎面看到掛著一塊黑布,把艙體隔成兩半。

他們來到明亮些的那一半空間。師傅老全此刻站在工作臺用電板炒菜。

老全戴著巨大的黑色日歷手表,身旁墻上掛有面積驚人的電子鐘,顯示目前時刻為上午十點三十。朱末已經背熟了工作時間表,知道還有半小時就要開始分餐,現在正是忙的時候。

當初簽完雇傭合同后,人事科長提醒過他:千萬記住,在“上面”工作絕對不要忘了時間,其他的事隨你怎么發揮。此刻他看到司機走過去和老全交談,老全邊談天邊忙著手里的活,工作并未被打斷。

對方應該是個工作過許多年頭的老員工了。

那兩人聊的是上個月休假期間,臨時代班工人的一些瑣事,話語里盡是嘲笑挖苦。

十點五十分,所有六份飯菜裝盒完畢。老全把塑料膜封好,脫下帽子借司機一根煙抽。頭上白發過半,但沒有禿頂,并不算太老。

老全看朱末幾眼,發現對方年紀不大,問了司機后知道朱末今年三十五歲。

他問朱末為什么要來這里。朱末簡單解釋說自己缺錢。

老全當然不信,但也沒再說話。他用水龍頭沖滅煙頭,扔進垃圾袋,說:走吧小伙子,這兩天我帶你一下。

離開時,司機留給老全一包煙,替老全帶走一封信,然后穿過氣閘返回飛艇。

朱末隨老全穿過另一側氣閘,鉆進先前看到的那艘黃色飛艇。老全把六只餐盒放入保溫箱,檢查完自己的安全帶后再檢查朱末的安全帶,隨后設置好導航線,打開逃生座艙的保險,控制飛艇倒車,駛離食堂。

食堂懸浮于第23號信號陣的正三角形平面中心位置,與三個信號站的距離各有約十五公里,送餐用的飛艇時速在六十公里左右,抵達第一個目的地——A站大約需要二十分鐘。這二十分鐘時間里,兩個人幾乎沒有交談,只是在航程過半時,老全問了朱末一句:會開飛艇吧?

會。

朱末在公司培訓部花一周時間學完了VR飛行科目,逃生座艙使用方法也掌握了。

二人隨后便無話可說。

《神諭之城》

出版時間:2023年5月

《神諭之城》是顧備的長篇科幻小說。故事講述了林凱達是烏拉星治安部刑偵科的科長,一次出外勤的過程中,林凱達發現父親居然跟叛黨有密切的聯系,并親手打死了父親。最終,他發現了一個關系到全體烏拉人生存的驚天大秘密,他將何去何從?

《貓知道一切答案》

出版時間:2023年5月

貓的科幻中、短篇集,出自多位銀河獎獲獎作者。包括凌晨《貓》、犬儒小姐《應許之子》、星河《婦道人家》、段子期《貓在犯罪現場》、寶樹《少女與薛定諤之貓》、羅隆翔《朕是貓》、范軼倫《黑夜是綠色深瞳》、關德深《男人與貓》等篇目,其中凌晨《貓》獲得第十屆銀河獎一等獎、犬儒小姐《應許之子》獲得 27 屆銀河獎最佳短篇獎、《男人與貓》獲得光年獎二等獎。

原標題:《我活了二十多年, 你突然告訴我,昨天、今天、明天的我不是同一個人?》

閱讀原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饶阳县| 沈阳市| 隆昌县| 应城市| 贵定县| 义乌市| 台湾省| 剑阁县| 东城区| 泸溪县| 东港市| 永春县| 河池市| 丁青县| 木里| 锦州市| 承德县| 盖州市| 通辽市| 安达市| 石狮市| 郎溪县| 依兰县| 潜山县| 衡南县| 盐池县| 连南| 留坝县| 什邡市| 南溪县| 潮安县| 吉林市| 平泉县| 安化县| 鄱阳县| 五寨县| 江川县| 许昌县| 崇礼县| 锦屏县| 凤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