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南京昌健起訴華大基因侵犯名譽權案生變:開庭前一天中止審理

7月17日晚間,有媒體報道原定于7月18日下午14時30分開庭審理的南京昌健譽嘉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南京昌健”)起訴華大基因侵犯名譽權案暫不開庭。華大基因方面稱,“該案中止,等待我方訴對方不正當競爭案審理結果”。
華大基因向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證實了上述說辭。至于兩樁案件存在何種沖突,華大基因方面表示,“一個案子以另外一個案子的結論為基礎。”華大基因訴南京昌健不正當競爭案同樣在南京市建鄴區人民法院審理,開庭時間待定。
值得注意的是,原告方南京昌健王德明,也就是6月14日在天涯論壇發布《舉報華大基因偽高科技忽悠欺詐涉嫌賄賂官員,大規模套騙國有資產》文章的“舉報者”,7月17日晚間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我這邊沒有接到任何法院的通知,我這個當事人都不知道明天法院到底開不開庭。”王德明此前告知,已申請了案件公開審理,并得到法院許可。
就在7月16日晚間,澎湃新聞記者在聯系王德明時,他還提到正在為開庭做準備。
2016年4月4日,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現更名為“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下稱“華大研究院”)與南京昌健簽署了一個做細胞保存的技術服務的合同《國家基因庫技術服務合同》,由華大研究院向南京昌健提供技術服務。
這實際上和王德明的預期有落差,他此前和華大基因籌劃的是成立國家基因庫細胞中心江蘇運營中心。不過,應王德明要求,華大基因最終在其官方網站曾發布關于“國家基因庫細胞中心江蘇運營中心成立”的相關信息(現已刪除)。
就官方網站發布信息隨后刪除這一點,華大集團首席執行官、國家基因庫執行主任、華大基因研究院院長徐訊給出的解釋為,“早期我們管理上也沒有統一口徑,造成了一定誤解”。
合作不到兩年,2018年1月,華大研究院向南京昌健發送《解約通知》,正式與其解除《國家基因庫技術服務合同》。理由為:鑒于南京昌健僅完成17例細胞存儲樣本,占全年300例目標的5.7%,屬于根本違約行為。
5月18日,華大研究院在其官網上發布聲明稱,南京昌健違法冒充“國家基因庫細胞中心江蘇運營中心”。據華大基因此前向澎湃新聞記者等媒體表述,同日,華大基因還向南京昌健發送《侵權告知函》,要求其停止使用國家基因庫名義的一切行為。
5月29日,華大基因在《江蘇金融時報》發布聲明稱,華大從未以任何形式授權南京昌健以“國家基因庫細胞中心江蘇運營中心”的名義開展市場活動、發表相關言論,亦從未以任何形式授予該公司員工王德明“國家基因庫細胞中心江蘇運營中心主任”之身份。同時,南京昌健與華大基因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曾為技術服務合作關系,而并不存在名稱的授權使用或實體的授權運營關系。鑒于合作期間該公司根本違約,研究院已解除與其全部合作關系。
5月30日,南京昌建在建鄴區人民法院提出民事起訴,要求國家基因庫和華大基因停止侵權及恢復名譽,并公開道歉,在全國范圍內消除不良影響,該訴訟案件最終于6月1日立案。
6月11日,事件再起新波瀾,公安機關以“私刻公章”為由傳喚了王德明。隨后,被激怒的王德明便在天涯論壇發布了《舉報華大基因偽高科技忽悠欺詐涉嫌賄賂官員,大規模套騙國有資產》。
值得一提的是,華大基因也已經于深圳市鹽田區法院立案,起訴南京昌健侵犯名譽權。針對的事件即是王德明6月14日發布的文章。
另外,“舉報門”事件以來,華大基因股價已累計下跌31.35%。7月16日也是華大基因巨額限售股解禁日,解禁數量為2.06億股,占公司股本總額的51.6%。按解禁前一天收盤價計算,華大基因解禁股市值約為211億元。7月16日、7月17日已連續兩日跌停。總市值由最高時的1028億元縮水至332.36億元。
為穩定股價,7月17日晚間,華大基因發布公告,公司7名高管擬計劃自本公告之日起的6個月內,以不高于120元/股的計劃增持價格,累計增持不低于3000萬元人民幣。增持資金為自有資金及自籌資金。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