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師生對話:我們需要怎樣的師生關系
編者按:近期發生在高校的幾起新聞事件備受關注,也引發了導師權力和師生關系的討論。師生之間是怎樣的“權力關系”,為什么會形成“權力差”,師生關系的邊界在哪里?六位來自高校的導師和學生向澎湃新聞講述了他們的故事,和他們眼中的師生關系。

“師生不對等,學生對導師的恐懼心理強烈”
講述者:趙顯 性別 :男 國內某985高校工科專業碩士畢業生
我當時是通過一個已經保研的同學聯系的導師,我們都不了解他,見面后的第一印象還可以,感覺他比較嚴厲,不茍言笑。
導師學術造詣還可以,但是因為本校大牛比較多,他就不那么突出了。入學后我們基本上是導師給選課,研一前半學期上課,然后進入教研室學習,基本上就是幫導師做項目、寫論文等。
一般的實驗室是學生在一起,導師偶爾過來看一下,每周一次匯報。我們導師要求比較嚴,和互聯網公司加班時間類似,早上9點工作,一天工作9個小時,每周工作6天。老師規定,一天中9:00-12:00,15:00-18:00,21:00-24:00,三個時間段必須在,一般夜里都會被導師留下來加班。導師是夜貓子,我一般走的時候到凌晨兩三點,只有每周六晚上和每周日上午休息,偶爾還有加班。基本上休息不過來。
最令人感到壓抑的是,導師會一直在教研室盯著你,就像在工作時老板坐在你旁邊監工一樣。當然,我們導師這種情況算是比較極端的,更多的還是自己做項目,一周匯報一次。
導師會讓我們做兩種項目,一種是研究所或者公司的項目,一種是國家的科學研究基金。第一種項目是有實物或者其他軟件要交付,學生要不停地調試出差;第二種基金主要就是寫論文和相關的一些實驗,一直在教研室坐著不出門,不過論文有SCI或者EI的要求,壓力也是比較大的。
我們導師也是經常潛在研究室,他租住學校的宿舍,平時基本上是教研室-食堂-宿舍,基本不出校門。
他對學生到崗的規定特別嚴。有一次十一假期, 我的姥姥去世了,當時沒來得及和導師請假就回家奔喪了,在家待了五天,剛到學校就接到電話被罵了一頓,可是我當時還在假期啊,為了不耽誤進度我八號就返校了。
這件事之后,我就預感自己的研究生生活可能會很苦。導師基本上除了上課,就是在教研室盯著,我和師兄弟在教研室基本是零交流,一言不發地盯著電腦,不是看論文就是編程序,環境特別壓抑。
導師對同學們的態度也很差,基本上就是諷刺加吵,平時沒有交流。有一次,一名同學騎自行車被摩托車撞了,找導師請病假,他很不屑地對那個女孩說,為什么那個摩托車只撞你不撞別人? 因為長期壓抑,有兩個學生因一些小矛盾和導師爆發沖突,相繼離開了實驗室。
教研室是一個導師獨裁的空間,學生要去適應老師,我的一名本科同學因為項目延期,被迫留級半年,完全是導師決定的。
我也只能平時和同學吐槽傾訴一下,但是交流也不多,因為教研室工作太忙,我回宿舍的時候別人都睡了,也想過退學或者換導師,但是所有人都勸我忍忍就畢業了,不要沖動。后來我忍不住,還是和導師爆發了沖突,當時就想干脆退學算了,之后和同學商量,找學院領導反映情況,領導說“你不是第一個離開這個導師的學生,也不是最后一個。”
在同學們的支持下,我最終換了導師。我是近幾年第一個成功換導師的,之后幾年也有同學更換導師,然后學校反復和他談話,聽說這兩年已經有所改觀。
導師對我的監督比較嚴格,學術上打下了比較好的基礎。現在回頭來看,最大的問題就是當時的工作環境過于壓抑,而不是工作強度大。
我關注了最近幾起高校事件,我覺得學生自殺并不是某件事情直接引起的,而是導師和學生的地位不對等,學生對導師的恐懼心理強烈,長期以往,個別人會有一些極端的選擇。高校應該多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并從制度上解決學生和老師之間地位不對等的關系。

“畢業之后做到老死不相往來就好了”
姓名:喻玉 性別:女 國內某高校醫科專業碩士在讀
我2015年從外地考過來,導師是學院直接安排的,我事先對他一無所知。
導師在我們這個領域很有名氣,他確實有很強的學術能力。剛開始我覺得他挺好的,很喜歡他的課,會給他發微信講我最近遇到了什么新鮮事兒,有什么問題也會去問他。他很有愛心,有的病人家庭條件特別差,他會主動減免費用、給病人捐款。過年回家時,他會給我們一些路費。
入學第一個月,我的手機丟了。導師把我叫到辦公室,說手機丟了,飯還是要吃的,就給了我一個信封,里面有800塊錢。我推辭了好幾次,他一直說沒事沒事,你就拿著吧。我當時覺得這屬于長輩對晚輩的關心,絲毫沒覺得有什么問題。
有時候我會發微信提醒導師注意身體,會使用喵、啦等語音詞,或許是我沒表達好,讓導師產生了誤會。
有一次下課以后,導師把我叫去他辦公室,詢問了我學習和生活方面的事,然后又給了我一個信封,我當即表示沒干活不能要錢。導師說他喜歡我,愿意照顧我。我從小被家人疼愛,以為長輩對我的喜歡只是單純地疼愛。況且導師都五十歲了,我怎么也沒有往男女之間的喜歡那方面想。
在我彎腰收拾東西準備離開時,他突然過來,親了一下我的額頭。還沒等我反應過來,他就退了回去。導師以前有出國留學的經歷,我以為這是他表達親昵的方式,仍然沒有多想。
我和導師關系的轉折點發生在2015年12月份。一天,我因事去找導師,路上很冷,手快凍僵了。他說來我給你暖暖,我說沒事一會兒就好了,他就直接握住了我的手。他力氣很大,我沒能把手抽出來。然后他又摸了摸我的頭發,我只是尷尬地笑了笑。
我以為這就結束了,他卻說親一下,我沒有多想就低頭把額頭給了他。導師吻了一下額頭,然后居然親了我的嘴,連舌頭都伸進來了一半,這也太惡心了吧!我馬上推開他,大喊,老師這太過了!
死一般地沉默。我當時整個人都懵了,直接傻掉了。我萬萬沒有想到,作為一個旁人眼中事業有成、疼愛妻女的模范老公,居然會對一個二十多歲的小姑娘舌吻。
導師問是不是嚇到我了,問有沒有人喜歡我。他讓我笑一笑,我僵硬地扯了一下嘴角,轉身走了,沒走兩步忍不住眼淚就掉下來了。
回去以后我給導師發了一條微信,說您今天的行為實在是超出了我所能接受的范圍,我是您的學生,請您以正常的師生關系對待我。然后我把導師曾經給過我的錢都轉了過去。他表示自己很內疚,說不要錢,這不是交易。
自那以后,每次見他我都有所防備,如果單獨見他,我就把手背在后面,站得離他很遠。這段時間要修改畢業論文,需要經常去找他。你知道每次去我心里有多慌嗎?我連門都不敢關,隨時做好逃跑的準備。
當時我想的是,如果他繼續侵犯我,我就跟他拼個魚死網破,哪怕是退學,我也不能讓他把我怎么樣。
所幸他還沒有壞透,那之后沒有發生什么特別過分的事了,平時拍拍肩膀我就忍了,畢業之后我趕緊滾蛋就好。
他以前從來不罵我,從那以后就開始罵我了,我犯一點錯,他就說你不要來上班了,你出去吧。還有一次,我男朋友來科室接我,被他看見了,回去以后他就給我發微信,說我很討厭,不要我了,讓我休學。
剛開始我還打算讀博,現在我靠自己已經找好了工作。即使以后工作一段時間再去讀博,我也不會讀跟他相關的專業,他在我們這個領域算是大咖,我不想和他再有任何接觸,畢業之后做到老死不相往來就好了。
“評判學生的最大權限都給了導師”
講述者:李立 性別 :男 國內某高校理科專業博士在讀
當時考上碩士后,我剛開始進行本科的畢業設計,那天老師還沒到辦公室,我在研究生辦公室等待,旁邊的師兄師姐們跟我搭話,問我考研了嗎?選好導師了嗎?我稀里糊涂地啥都不知道,他們就推薦我選現在的導師,說他很年輕、比較容易溝通。
第一次見到導師,給我的感覺就是他很有氣場,說話也比較嚴肅,一開始討論的問題就是專業,然后問我對于他的了解(網上有資料),還問有沒有感興趣的課題。我覺得他給學生的選擇挺多的,給人感覺很開明,于是堅定地選他了。
之前我沒有想過導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應該是什么樣的,大概就是帶著做事學技能;現在覺得其實也差不多,導師指導做課題、提點需要注意的方向,額外也就是做項目跟偶爾跑下腿,沒有其他多余的事。
我的導師要求每周發報告,所以和他溝通是最少一周一次,內容都是課題方面的。有解決不了和需要確認的問題都直接找導師,他一般都在辦公室。
平時都是學術研究,需要合作的項目是找好了相關的學生,安排好各自的工作然后去做。頻率不好說,要是外面自己接的項目一般都是合作完成,抽空做,最后大家分成,國家項目就是當課題做,這些行政上都有分配。
實際情況自己分配時間,時間最久的從早9點到晚11點,有些科研任務客觀要求比較高也可能需要通宵。雖然自己的時間不夠了會不舒服,但是為了實驗和工作也可以接受,畢竟完成項目確實是需要時間和投入的。而且如果有特殊情況可以跟老師解釋。
實驗室的工作是比較累,但自己的課題做出成果也會很開心。工作的理由最主要還是想要畢業,當然也想學到東西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我覺得我的導師還是不錯,碩士畢業的時候論文抽到盲審,我擔心論文寫不完于是向他求助,老師熬夜到凌晨三點多幫我改論文。如果我延期其實還能幫老師至少多做半年的事,但是老師更希望我順利畢業。
他能給指導的都給了,不能的大概率會提供一個思考方向,讓自己去摸索。有時候導師比較嚴格,每個微小的方面都要我們去深究其原因,工作量大的時候會覺得顧及不過來,我會覺得心理壓力比較大。
他也讓我幫他做過私人事情,比如取過工廠的樣品,然后轉手就讓我做相關分析了;還辦過個人信息,用于參加會議等。
有一些學生可能會經常幫導師跑腿甚至做家務,這個情況看導師個人,如果雙方平時溝通比較多,有這種信賴感,大體上是沒問題的;如果沒有,只是導師單方面要求的話,就很不合適了。
我覺得師生之間相處首先大前提是雙方都覺得OK,比如我的導師幾乎只關心學生工作方面的事,學生也從導師這里學到了很多科研的思路。有的導師會與學生走得比較近,邀請學生一起吃飯,同時也互相分享各方面的信息。這些都挺好,主要就是要規避其他不健康的關系,比如處理涉及個人生活的私人問題或者是單方面的索取而另一方忍氣吞聲等。
相比遇見過的很多正常的導師,我覺得近段時間這些高校事件中導師自身思想行為不當是主要的原因,任何人有這種不好的特質都容易引起不良事件的發生,而擁有這些特質的人群擔當導師這個職位的時候會產生很大的反差,從而引起更廣泛的關注和討論,畢竟老師作為教育者的形象一直都被要求光明與正直,然而個人特質與其學歷或者某方面的思想深度無關,人很復雜。
我和同學有討論過,按照現行的導師制,導師和學生的關系很密切,導師最了解學生的學術能力,因此評判學生畢業相關問題的最大權限都給了導師,但權力過于集中就會導致類似事件的發生。
有人提出過釋放這些權力,就我個人經歷而言,碩士畢業時,學院給的各種要求也挺讓人喘不過氣的,我的導師也感嘆畢業怎么這么麻煩。所以事情還是要專業的來做,權力需要監管。

“師生之間的界限需要導師和學生共同維護”
講述者:張晶 性別 :女 國內某高校人文社科專業碩士在讀
我是自己選的導師。第一印象是老師很可愛又溫柔,會很認真傾聽每個學生的講話,也會很興奮的討論他鐘愛的哲學,沒有一點點的架子,很有耐心。
我咨詢過師哥師姐的建議,覺得老師的性格和自己更合拍,個人更加偏愛這種暖心型老師。之前在準備讀研前讀了許多導師寫得書,他擅長用最簡潔的文字闡釋清楚復雜的理論,覺得更適合跨專業的自己。
我覺得師生之間亦師亦友,學業上傳道授業解惑,生活上也會有關心和慰問。課程多的時候我和導師溝通比較頻繁,特別是老師在學校時,都會和我們溝通一下最近的學習狀況,及時予以指導。
開始實習后我由于經常不在學校,溝通頻率降低,我和導師溝通方式主要通過微信。溝通的內容主要有最近的學習狀況,論文準備,生活狀態,實習進度。
我覺得一個好的導師首先在學業上會花大量時間和學生討論如何讀書寫論文,了解學生對學術生涯的整體規劃并予以指導。碩士階段,最重要的就是幫學生找到好而且可行的題目,并逐步增加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我的導師會分階段對我們看書論文做出不同的要求,并且耐心的傳授自己讀書教學的一些感悟,自己感興趣的主題可能與導師研究方向有些偏差,老師也會在和自己溝通過題目可行性后寬容地鼓勵自己去探索。
他是一個很溫柔善良的人,對教過的每個學生都會熱情的打招呼,非常認真的傾聽你的問題給出反饋。
印象最深的一次便是期末復習焦頭爛額時,導師給每個學生準備了橙子,希望我們學習之余也要注意身體健康;他一直保持著健康的生活習慣,早起和跑步,他也會把他的生活理念傳達給我們,在微信群里早起打卡,言傳身教,每天看到老師的早安打卡都會覺得既溫暖,又是自己的榜樣。
導師有什么困難,學生提出幫忙,分擔自己能分擔的工作,自然是皆大歡喜。作為學生,我覺得幫老師干活能施展自己的才華,鍛煉自己的能力。并且,我的導師一般不會讓學生去分攤瑣碎的雜事,連報賬這些都身體力行,把更多時間交給學生好好讀書。
可能工科研究生需要到實驗室做實驗等,師生見面機會更多,除了學習工作之外,在生活上有些接觸也是很正常的。但師生之間應該有一定的邊界,絕對不能把家里的瑣事讓學生去承擔。
我覺得老師關心學生的個人生活是正常的,任何事物都有量和適度的要求,中間的界限是需要導師和學生共同維護的。師生關系應當保持在正規的軌道上,盡量拒絕導師在學生職責之外的要求,不要把師生關系變成主奴式人身依附關系。

“導師沒有決定學生是否可以畢業的壟斷權”
講述者:鄭淑 性別 :女 國內某高校人文社科專業碩導
我在高校工作有17年了,當碩導有10年時間。
我每年會帶2名學生,是按學校統一的招生考試方式篩選的。學校研究生選擇導師原則上以學生的想法為主,學生填表格申請導師,有三個志愿,原則上滿足學生第一志愿,由研究生院統一調度。當然,從我個人的角度講,是不愿意選擇高分低能的學生。
所謂導師,就是學生學術上的指導老師。這一角色即便不是唯一的,也是首要的,至于其他角色如生活顧問等則不是必要的。當然,這也不排除和反對導師對學生生活上的關心和愛護,但這種關心和愛護是要有度的。
我帶學生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面授讀書和研究方法;一是修改學生的論文。我對他們沒有太高和太多的要求和期待,只要求學生在畢業前能寫出一篇合格的學位論文就夠了。
作為導師,關心和愛護學生是一回事,但師生關系還是純粹一點好。我并不主張導師要當學生的生活顧問,更不希望老師扮演學生家長或保姆的角色。我之所以在生活上給予學生一定的關心,是覺得通過這種生活上的關心可以一定程度地緩解師生之間的嚴肅的“高級政治”關系,緩和其“官方”色彩。
從客觀上講,正如家庭里面父母與子女的關系,學校里的師生之間是存在權力差的。但我并不認為這種客觀的權力關系會必然地產生老師對學生的剝削和壓迫,因為師生之間的這種權力關系不同于政治權力關系,它是自然生成的,是隱性的,它隱秘得幾乎讓老師與學生雙方都感受不到。如果師生之間的權力差引發了災難,那一定是老師有意地“濫用”權力了。
我不會過于親近學生,不會與學生稱兄道弟,因為不希望師生關系發生變異。健康合理的師生關系就是——學問上,學生有求,導師必應。
近期媒體曝光了很多起高校中師生關系的負面新聞,我關注了。我覺得導致這些極端事件的根源不完全是制度上的,主要還是人性上的,關鍵在于個人的修為和價值觀。導師應只有學術指導上的職責,沒有判定學生學術水平和決定學生是否可以畢業的壟斷權。
“如果導師有壞心思,學生容易成為犧牲品”
講述者:孫彬 性別 :男 國內某高校人文社科專業博導
我在2016年招了三個學生,平均每年招收兩個,現在手下就是五個研究生。我會不定時和他們見面,一般都是指導學術論文。
我對學生的要求是,做一篇論文,需要看大量英文文獻,國外的文獻確實在我們專業方面做得比較好。做一篇論文下來實際上也是一個學術的指導。他們要看書,我就讓他們用我的課題經費訂,因為他們的生活費本來就不多,想買什么書就用我的課題經費買,到我這里報銷就行了。
平時,我和學生很少聚餐,一般一個學期一次,我不會單獨和任何學生吃飯。私生活方面的話,碩士生我一般沒有怎么管,博士生的話有兩個一年級的女生都已經成家了,她們一般時間抓得緊,大事會主動告訴我,比如要生孩子了,小事的話我就沒怎么管了。我覺得不需要過多的關注,因為學生都是成年人了。
學術研究之外,我唯一讓學生做的事情就是報賬。報賬是很麻煩的,所以每年我是指定一個博士生,但也不會只讓一個博士生做,會有分工,不然會讓學生覺得壓力太大。
國內的導師制是搬國外的,學生跟老師做實驗,稱老師為老板。但中國的導師制還有他的獨特性,有尊師重道的傳統,學生對老師會更加尊重,服從,這樣會加深導師的這種權力。如果導師有壞心思,那么學生確實容易成為犧牲品。
各個學校可以制定一些相關政策來規范導師的行為。比如可以通過學術委員會,如果導師覺得學生的論文不行,那還有一個學術委員會,如果他們都覺得可以,導師覺得不行那肯定也沒辦法。
此外就是學生要有一個申訴投訴的機制,讓他們能夠向學院、學校直接反映。盡管學校有申請換導師的政策,但是學生很怕老師的話,就不敢提出這個要求。比如我們學院就有一個教授,15年六個博士生聯名告到了黨委書記那里,最后他們是換了導師。那是學生比較多,但是單個人的話,我覺得學生就不敢。
高校師生之間當然是以學術為主,其他個人的事不要去摻和。過于公私不分的話,就會很容易出現問題。
我覺得應該有一種明確的政策,沒有特殊情況,不能讓學生到自己家里去,以前老師沒有自己的辦公室,學生需要到老師家里去。但現在一般都有自己的辦公室,學生有什么事就在辦公室去談,沒必要公私夾在一起。
我在美國做過教授,知道(和學生談話)老師辦公室的門都是敞開著的。說事情我也一般傾向在微信群里說,可以讓其他同學都知道。因為是探討學術方面的問題,其他同學也可以學習。
今年1月19日,我提出了《全國高校教師反性騷擾宣言》。國內高校性騷擾現象確實比較嚴重,受害的學生整個人生都是會受到很嚴重的影響。在中國這種文化環境下,女生遇到這種事可能不會說出來,但如果有老師站出來支持學生的話,實際上對于性騷擾者是一種極大的威懾。
國外對性騷擾的界定很清晰,比如你經常約一個女學生出去喝酒,就已經屬于性騷擾的范疇了,我在國外讀書和工作時也有很多這方面的培訓,而在國內,目前這塊并沒有培訓,還存在制度性的空白。 國內很多老師也都不知道性騷擾是什么,所以我覺得應該讓大家警醒,知道性騷擾的范疇是什么。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