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獲“全國教子有方最美家庭”桂冠,95歲老奶奶是如何做到的

“新華每日電訊”微信公眾號
2018-07-17 18:51
中國政庫 >
字號

6月12日,16歲的黃顏豪在朗誦《黃氏家訓》。本組照片均由新華社記者王全超攝

“家訓是黃家的‘傳家寶’,是黃家的魂,丟了魂,家就會出問題”

如今,五世同堂,約120余人的黃氏家族,依然恪守“以孝為首、克勤克儉、忠厚傳家”的百年傳統,220余字的《黃氏家訓》宛若一股清泉滋潤著這個大山深處幾代家族的繁衍發展,生生不息

“傳家忠和孝,興家文與德,持家勤與儉……”16歲的黃顏豪語音標準動聽。還沒等他背誦完,一邊的姑婆黃繼書語速極快,不帶喘息地用重慶方言繼續道:“早讀書,晚習作,恒可醫愚。嚴教子,莫寵溺,禮教可風……”

聽著三女兒黃繼書的背誦,坐在長凳上,95歲的楊興明默默地笑了。

從重慶武隆城區向西20公里,過烏江,再沿北岸進山,跨過一條小溝,踏一尺多寬的羊腸小道徒步向上,穿過一片茂密的桃林,坐落在羊角鎮石床村的黃氏祖屋便出現在視野里。

拾級而上,在深山里不易尋覓的一片不大的空地上,這座已經居住了百年的老屋,門頭上掛著“俊逸家風”四個大字,門框兩邊的對聯“詩書經世千秋銘祖德”“孝悌傳家勵志榮家賢”在午后的陽光下分外醒目。步入堂屋,墻壁正中高掛著的一幅匾額,“齊家立德”四個大字的一邊,是小楷書寫的《黃氏家訓》。

“古人云:道德傳家,十代以上,富貴傳家,不過三代……”女兒背誦完畢,一臉慈祥的楊興明低聲吟誦,“……箴言具在,門楣高懸,朝夕誦頌。子孫倘敗家風,當鳴鼓攻之。”

這篇220余字的《黃氏家訓》,由黃家高祖輩在清朝年間撰寫,以“忠、孝、勤、德”為核心,內容涵蓋勵志勉學、治家教子、修身處事、慈孝婚戀,是黃家人安家、持家、興家、傳家、守家的基本要求和行為準則,更是血脈同源的精神紐帶和價值坐標。

每個黃家子孫必須接受家訓教育,不僅要會背,還要在生活中執行,家訓教育了家族一代又一代子孫。如今,五世同堂,約120余人的黃氏家族,依然恪守“以孝為首、克勤克儉、忠厚傳家”的百年傳統,《黃氏家訓》宛若一股清泉滋潤著這個大山深處幾代家族的繁衍發展,生生不息。

“在黃家,傳承了百年的黃氏家訓就是家風……”楊興明老人聲音清晰,鏗鏘有力。

家訓比棍棒更管用

“我們家從不打人,但教育出來的娃娃個個是好人”

“我們一大家人沒有一人在外面做過壞事。”黃繼書快人快語,“沒有人干過違法亂紀的事情。”一旁的楊興明老人知足地笑著,“這是黃家人最自豪的事。”

“我們家教育子孫都是靠祖傳的家訓。”1943年,楊興明嫁入石床村,踏進黃家第一天便開始背誦《黃氏家訓》。盡管不識字,在一遍一遍的誦讀中,楊興明理解了什么是忠孝愛國,什么是治家教子;夫妻怎樣和睦、婆媳如何相安……滲透生活細枝末節的智慧與引領都在這短短的幾百字間,越吟誦越覺得祖傳家訓的珍貴,越理解越覺得這是最好的治家良方。

“‘道德傳家,十代以上’,爸爸媽媽經常教育我們品德最重要。”黃繼書記得小時候幫家里放羊回來,發現自家的羊圈里多了一只羊,“爸爸就跑到村飼養室去報告,發現是鄰村人家走丟的,就把羊給送回去了。”

在黃繼書的記憶里,兄弟姐妹們在父母的以身作則、家訓家規的指引下,有些不舍地退回了在放學路上撿到的漂亮鉛筆;在交公糧的長隊里,一再讓忙碌的長者先來;在過烏江的渡船上,永遠讓著急的人先過河。黃繼書說,“爸爸媽媽總是告誡我們永遠不要把自己放在第一位,要先人后己。”

都說“黃荊棍下出好人”,但是在黃家,教育子女,從來都是用背家訓替代“棍棒教育”。

如今已經76歲的黃繼財是黃家長子,提起兒時背誦家訓仍記憶猶新。

一次貪玩回家晚了,母親讓他在門外背了10遍家訓。他邊背邊流淚,當背到“早讀書、晚習作”時,“原來的委屈漸漸變成了羞愧”。

“我們家從不打人,但教育出來的娃娃個個是好人。”黃繼財說,家訓比棍棒更管用。

再后來,黃繼財做了父親,理解了當初父母的用心,更發現曾經背誦的家訓已然刻在自己內心,“很多事情潛移默化地就照著家訓來做了,忠、孝、勤、德,受益終身。”

30多年前,楊興明丈夫去世,她便挑起整個家族的管訓重擔。“逢年過節,我們全家都會聚在一起,點蠟焚香,誦讀家訓。”黃繼財說,“《黃氏家訓》是我們大家庭的‘必修課’,不管大家相隔多遠,一起誦讀家訓時,心都離得更近了。”

家訓里有一句話,“子孫倘敗家風,當鳴鼓攻之。”黃家人若是誰違反了家訓,就會“四面受敵”。第三代孫輩里曾有一人沉迷于麻將,多次勸說無果,楊興明就召集家庭會議,長輩們給這個晚輩上“家教課”……“他不再打麻將了,腳踏實地,好!”楊興明笑著說。

“‘共樓居,休猜忌,寬仁慈厚’,家訓深入人心,不僅夫妻關系和睦,婆媳之間也如親生母女一般。”黃家子孫們說,有時兩口子鬧別扭,只要一句“安家讓和忍,修身戒惱怒”,再大的矛盾兩人也會相視一笑,紅臉瞬間就變笑臉,“有事情好商量”。

楊興明(前排中)家中部分家庭成員合影(6月12日攝)。

“傳家忠和孝”

忠,就是忠于國家,為國家做貢獻,這是黃家家訓的重點”

“我們兄弟姐妹6個,不,是7個。”說起兄弟姐妹,黃繼書介紹道,“媽媽還有一個養子。”楊興明老人一共育有6個子女,而她70年前的一個決定,不僅改變了一個孩子的命運,更讓石床村老小提起此事無不豎起大拇指。

“胡庶發三歲離了娘,父親長年在外不著家,娃兒非常可憐。”說起當年的那個決定,楊興明一臉平靜。

上世紀40年代,看到本村小孩胡庶發生活無著,楊興明便與丈夫商量,把胡庶發接到黃家,每天煮飯洗衣,送他去學校念書,像親娘一樣關心照顧,即便是在家庭經濟最困難的時候,楊明興一邊告誡子女不能做“偷雞摸狗”占集體便宜的事情,更把胡庶發視如己出,不離不棄,“只要我們有口飯吃,就有這個娃兒的一口。”

就這樣,直到胡庶發18歲參軍,老人整整撫養了他15年。如今,已經70多歲的胡庶發會經常回來看望他的“楊媽媽”,“母子倆”在屋前拉家常的場景成了石床村最動人的畫面。

楊興明總是教育后輩“傳家忠和孝”,“忠,就是忠于國家,為國家做貢獻,這是家訓的重點。”

如今,年事已高的楊興明還會經常去給村民、學生講過去的故事,講新生活的美好。“我沒讀過書,文化少,能過上如今的好生活全靠老革命們用生命換來的,要珍惜。”

曾孫黃春紅18歲走進軍營,在部隊一干就是十幾年。不能在身邊照顧曾祖母及親人常常讓他內心不安,楊興明就對他說,“保家衛國就是最大的孝道。”當兵期間,黃春紅先后兩次榮立三等功,兩次獲“武警部隊優秀士官人才獎”,數十次受到各級嘉獎。

黃繼財是楊興明唯一的兒子,也是十里八鄉出名的“土醫生”。幾十年來,村民誰有個頭疼腦熱,或者家里牲畜生病都會來找他,黃繼財不僅藥到病除,而且從來不收取任何報酬,“都是義務的”。

石床村黨支部書記趙明生告訴記者,黃家人以家訓修身立德,常年為村民做好事,從來不計較個人得失。“黃繼財待人熱情,不管什么時候村民叫他看病,總是有求必應。”

“自學成醫”的黃繼財更看重“與人為善,鄰里和諧”。他說自己上山采的草藥“不值幾個錢”,“父親常說以前家里窮得揭不開鍋,都是靠著周圍鄰舍的救濟和恩惠才活下來的,所以有能力了自然要回報村民。”

黃顏豪的媽媽王蘭秀,是楊興明的大侄媳婦,“我嫁到黃家,受家訓影響,公婆關系、鄰里關系都很好,從沒有跟任何人吵過嘴,說過不好的話。”

戴銀貴是黃繼書的兒子,盡管不姓黃,但從小一樣接受著家訓教育。如今經營連鎖餐飲,生意非常紅火。對于媽媽提起他的眾多“拾金不昧”的案例,戴銀貴覺得那是“商人的本分”。他說,自己一直秉承誠信經營、品質至上,“百年家訓的教育,讓自己有信心把品牌經營成百年老店。”

6月12日,16歲的黃顏豪陪同95歲的曾祖母楊興明在屋前散步。

家風帶動村風

一家行善,全村受益。如今石床村涌現出一批好媳婦、好公婆、好鄰里

孝敬老人是黃家家訓最基本的要求。年邁的楊興明老人是全家最大的牽掛,一到節假日,黃家子孫就紛紛趕回老家,陪老人聊天、吃飯,給她梳頭、捶背、剪指甲。

特別是到了春節,五代人齊聚一堂,每個小家庭都做一道拿手菜,大家圍坐在一起,熱熱鬧鬧吃團圓飯,場面十分溫馨。

2014年2月27日,是楊興明老人90歲福壽,近百位從四面八方趕回來的子孫為老人拜壽。壽筵上,老人的子孫們分排站立,齊聲朗誦家風家訓,壯觀的場面令在場村民為之動容。

很快,“五世同堂傳家風”的故事從村里傳播到了全國。2014年,黃家被中宣部、全國婦聯聯合授予“全國教子有方最美家庭”榮譽稱號,楊興明當選“感動重慶十大人物”。

“楊興明一家‘五世同堂’在石床村僅此一家,而黃家子孫相親相愛、恪守孝德的好家風,全村人有目共睹,其尊老敬老的祖德特別值得村民們學習。”趙明生說,黃家是石床村唯一有家訓的家庭,幾十年來,他們熱心村里的公益事業,默默做了很多好事,“黃家‘五世同堂’的好品德、好福氣,要歸功于這個好家訓。”

在村里,即便是鄰里之間發生矛盾,“黃家總是會自我檢討、主動化解。”趙明生說,正是因為有《黃氏家訓》,鄉親們有事總會找黃氏家族的人商量。家訓還被不少村民拿去教育他們的子孫,周圍的鄉鄰也陸續整理或制訂出自己的家訓。

一家行善,全村受益。如今在石床村,家風帶動村風,人人律己修身,善待鄰里,一派祥和安康。趙明生說,“村里涌現出一批好媳婦、好公婆、好鄰里。”

湖南青年張有花嫁到石床村,家境貧寒,丈夫常年在外務工。但受到村里民風影響,她把已經80多歲、臥病在床的公爹照顧得特別好,不僅精心照顧老人的吃喝,給老人洗衣服,床褥收拾得干凈整潔,還會打出租車載著老人去城里喝喜酒。

如今,“家風潤萬家”已經從石床村吹遍羊角鎮的每一個村莊。越來越多的人穿過那片茂密的桃林,來到這個古樸的祖屋,看望身體健朗,依然下地勞動的楊興明老人,讀一讀傳承了百年的《黃氏家訓》,去理解“道德傳家,十代以上,富貴傳家,不過三代”中,每一個家庭所追求的愿景。

楊興明老人最大的愿望就是子孫后代能把家訓代代傳下去,“‘家訓’是黃家的‘傳家寶’,是黃家的魂,丟了魂,家就會出問題。”

《黃氏家訓》全文

古人云:“道德傳家,十代以上,富貴傳家,不過三代。”故撰《黃氏家訓》傳子孫。無論世之變遷,家之貧富,能守,萬世可興。

傳家忠和孝,興家文和德,持家勤和儉,安家讓和忍,守家遵法度,敗家酒和賭,處事遠小人,修身戒惱怒,無嗣宗業毀。父母恩,深似海,終生大孝。同根生,莫相煎,團結共勉。慎婚姻,重品德,咸宜配擇。共樓居,休猜忌,寬仁慈厚。早讀書,晚習作,恒可醫愚。嚴教子,莫寵溺,禮教可風。為人善,不勢欺,天必佑之,能受苦,志遠大,吃虧何妨。祖上在梨坪,休遷門戶、永保田產、建祠修譜、端俗睦鄰,萬世莫違。箴言具在,門楣高懸,朝夕誦頌。子孫倘敗家風,當鳴鼓攻之。(本文原題為《獲“全國教子有方最美家庭”桂冠,95歲老奶奶是如何讓五世同堂黃家做到的》)

    責任編輯:周子靜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基隆市| 郯城县| 奎屯市| 佛山市| 西宁市| 洪泽县| 孝义市| 松滋市| 雷山县| 沾化县| 剑川县| 时尚| 邵阳县| 晴隆县| 循化| 鹤庆县| 商南县| 荃湾区| 阿拉善右旗| 盐源县| 新闻| 泾阳县| 灵台县| 临潭县| 嘉义市| 小金县| 金堂县| 驻马店市| 岳阳市| 黄浦区| 锡林浩特市| 新民市| 合作市| 伊川县| 泰来县| 沙河市| 普兰县| 合山市| 温州市| 两当县| 芜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