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10人獲選上海最美城鄉社區工作者,包括“哭了”的居委書記
“有個獨居老人,脾氣比較古怪,家里(垃圾)堆得一塌糊涂,不愿意開門。當時我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天天敲她的門,她在里面一開始‘嗯嗯啊啊’的就是不開;三個月后,她開了一道縫;再到后面完全敞開了門,我坐進去了。”上海黃浦區打浦橋街道蒙西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尹曉蕓感慨,“助人自助,我特別有成就感。”

4月14日,上海市民政局舉行2022年度“上海最美城鄉社區工作者”發布儀式。 澎湃新聞記者 鄒佳雯 圖
4月14日,上海市民政局舉行2022年度“上海最美城鄉社區工作者”發布儀式,衛華、劉苗、潘志歌、尹曉蕓、朱燕軍、史晨蕾、施云霞、韓東英、呂文潔、劉俞倩等10位社區工作者獲此殊榮。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虹口區嘉興路街道香港麗園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劉苗此次也名列榜單。2022年4月5日,劉苗和被急召返崗醫護人員的一條4分25秒電話錄音在全網刷屏,一邊是被封控的醫務人員為了抗疫要返崗,一邊是社區疫情防控的嚴格要求,面臨兩難抉擇的劉苗經過審慎思考,積極協助護士返崗,過程中難忍落淚。這段錄音讓無數網友紛紛為有擔當、有責任心的基層工作者和醫務人員點贊致敬。在劉苗所在的小區,當時有類似情況的有30多人,其中包括醫務工作者、公安干警,還有一部分是急需看病的群眾,劉苗一一登記資料、嚴格閉環、安全放行,為他們搭建起“特殊通道”。
此次發布的10位最美人物,是5.7萬名上海城鄉社區工作者中的優秀代表,10位獲獎者中有3名是市人大代表,1名是市黨代表。他們中有的是大學畢業即扎根基層、服務社區的“85后”新生代書記;有的是鐫刻軍人本色,勇于擔當、雷厲風行的“兵支書”;有的是心系居民、直面難題、胸懷大局的“海陸空”書記;有的是跨界轉換、善于總結社區工作方法的“電梯書記”;有的是“走百家門”“知百家情”,始終把群眾安危冷暖記在心間的“社區金管家”“居民小棉襖”;有的是扎根農村社區,用鄉土情理和鄉土辦法推動鄉村治理、促進鄉村振興發展的領頭雁。

2022年度“最美城鄉社區工作者”。 主辦方 供圖
今年是上海第三次舉辦“最美城鄉社區工作者”宣傳推選活動。2020年以來,上海市已累計推選產生30名“上海最美城鄉社區工作者”,平均年齡44.5歲,男女比例9:21,居村比例24:6。
上海市民政局介紹,2014年以來,上海出臺社區工作者管理辦法,建立“三崗十八級”薪酬體系。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社區工作者5.7萬人,平均年齡40周歲,大專及以上學歷占比92.3%,隊伍規模持續擴大、結構持續優化、薪酬持續提升。
今年以來,上海市按照“一名好的居村干部應當認識1000位社區居民”的要求,組織居村委會成員常態化開展“四百”活動(走百家門、知百家情、解百家憂、暖百家心),引導廣大社區工作者在巡查走訪中進一步掌握社區情況底數、關愛服務重點群體,健全聯系服務群眾工作機制,修煉好群眾工作的“基本功”。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