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圓桌|在房地產業新發展模式中,住房租賃將唱主角

在4月12日舉行的“新發展模式下的住房租賃”論壇上,中國房地產估價師與房地產經紀人學會會長柴強表示,過去,我國城鎮住房短缺,快速城鎮化,大規模房屋拆遷等不斷產生大量的住房需求。房企高負債、高杠桿、高周轉可以快速做大,甚至彎道超車,形成了以三高為主要特征的數量擴張型發展模式。近年來,支撐房地產業快速增長的原有動力減弱,三高發展模式難以為繼。
柴強認為,房地產業新發展模式的核心內容是從解決住房有沒有,轉向解決住房好不好。同時,實行租購并舉兼顧好住房保障,有效盤活存量優化增量,平衡好開發建設和運營管理。開發投資和租賃投資均要有活力回報,能良性循環可持續發展。在房地產業新發展模式中,住房租賃將唱主角,特別是房地產開發建設,不再都是一賣了之,而是逐漸增加長期持有、出租經營的比重。做好住房租賃有助于推動房地產向新發展模式平穩過渡。
浙江工業大學副校長虞曉芬指出,“2021年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了探索新的發展模式,2022年又提出推動房地產業向新模式平穩過渡。新模式包含哪些目前沒有權威官方解釋,但是大家肯定形成共識的,一個要去除三高,還有一個肯定要支持租賃市場的發展。所以,促進租賃市場發展是我們住房領域最重要的一個工作。”
在虞曉芬看來,從供給端來講因為租賃住房項目稅收貢獻少,所以地方政府項目落地普遍不到位。從市場化運作來講,由于租售比偏低,投資回報率達不到合理回報,所以重資產的開發與持有的意愿是偏低的。從需求端來講,核心是沒有實現租購同權,沒有獲得感。
不過,柴強在論壇上提到,我國住房租賃發展還有很大空間。城鎮化帶來的人口流動是未來城鎮住房租賃需求的重要影響因素。2022年末,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5%,我們認為,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5%才算基本飽和,未來還有10個百分點的提升空間。大約1.4億農業人口轉移到城鎮,未來新市民和青年人大多需要租房住,人口越來越多在城鎮間流動,特別是大城市,因為大城市就業機會多,收入較高,城市越大租住率越高,研究表明未來10到15年,我國城鎮化常住人口達到75%,城鎮居民將其收入三分之一用于住房消費。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搞好城鎮住房租賃反過來可以推動新型城鎮化進程,推動農業轉移人口適齡化,進而推進租賃住房發展。
對于租賃企業而言,自如董事長、CEO熊林在會上提到,現在,中國企業單純的規模擴張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需要通過質變推動量變。住房租賃行業本質是存量經營行業,存量經營行業和房屋出售等行業不同,更聚焦未來收益的可持續性和上升空間。此前很多租賃企業無以為繼,正是因為模式的選擇透支了未來3到5年的發展。而在經過10年粗放式增長后,住房租賃企業必須向著更健康持久、長周期的運營模型轉型。
此外,演講嘉賓認為,我國住房租賃行業已進入規范化發展階段,新一代的租賃住房需求日益旺盛,住房租賃市場增長空間依然很大。保障性租賃住房REITs試點項目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應,將推動租賃住房REITs范圍進一步擴大。隨著租賃住房用地、金融支持等政策的繼續發力,住房租賃行業將取得更大發展,在助力房地產業向“低負債、低杠桿、高品質”的新發展模式轉型上積極發揮作用。住房租賃企業要抓住新發展階段發展機遇,借助數字化技術,積極探索商業模式創新和管理創新,探索深化政府、產業、金融多方融合方式,不斷提升運營效率;要深入挖掘市場客戶需求,打造企業標桿項目,促進住房租賃市場向專業化、品牌化發展。嘉賓同時指出,要警惕長租房市場存在的行業過度資本化、客群加速“士紳化”、規模趨于巨型化等發展陷阱,推動長租房真正成為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的示范領域。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