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滴滴量產自動駕駛網約車計劃浮出:聯手新能源車企,首款車型后年投用
滴滴量產自動駕駛網約車計劃浮出水面。
4月13日,在滴滴自動駕駛開放日上,滴滴自動駕駛發布首個自動駕駛自動運維中心,以及首款自動駕駛概念車DiDi Neuron。滴滴還宣布,首款量產車型計劃于2025年接入滴滴共享出行網絡,實現全天候、規模化的混合派單。
首款概念車亮相,內置機械臂
發布會現場,滴滴發布首款概念車DiDi Neuron,引起關注。

澎湃新聞記者在現場觀察到,從空間來看,Neuron取消駕駛位,最大限度解放了乘坐空間。在車輛總長度不變的前提下,相較普通網約車內部空間提升50%,腿部空間提升86%,乘客可以在車內“一鍵躺平”。在功能方面,Neuron擁有車內機械臂,可以為用戶提供提行李、遞水、叫醒等服務。車內搭載大屏交互系統,設計了會議、游戲、影音、街景介紹、氛圍選擇等模式。

在車輛硬件方面,全車設置21個相機、14個雷達,通過將輪轂電機和無人網約車結合,四個輪胎能夠靈活轉向,能實現更小半徑轉彎、斜向行駛等功能,應對網約車常見的狹窄道路的掉頭、錯車場景。
記者了解到,今年年初,滴滴自動駕駛在國內推出24小時無間斷自動駕駛服務,同時打造首個自動駕駛自動運維中心——慧桔港,能自動化滿足車輛在運營過程中的需求,自動出車、接單、回港,機器人還可智能化地對車輛進行沖洗、充電、檢測、維修、保養,停放等,全流程自動化率已達90%。
自動駕駛量產車將于2025年接入網絡
活動現場,滴滴自動駕駛COO孟醒公布自動駕駛量產新進展。
滴滴透露,正在結合新能源整車企業能力,共同定義和量產自動駕駛新能源網約車,已在Robotaxi產品定義、車型平臺選擇及座艙與智駕系統開發等方面合作。首款車型將于2025年接入滴滴共享出行網絡,實現全天候、規模化的混合派單。
值得注意的是,滴滴還展示了自己在硬件研發的能力,首次發布兩款自動駕駛核心硬件——“北曜Beta”激光雷達和三域融合計算平臺“Orca虎鯨”。

滴滴自動駕駛和北醒公司聯合研發的滴滴北曜Beta,是國內首個2K圖像級高精度激光雷達擁有每秒300萬高點頻、超512線、橫向120°及縱向25.6°的超大視場角等性能特點。此外,北曜Beta增加了可調節分辨率功能,支持常規模式、視場角聚焦高清、局部高清、全局高清等四種模式,不僅200m外感知輪胎等低反射率物體清晰的輪廓,還可以根據場景需求自適應地調節局部區域或全局的分辨率,提升激光雷達在不同環境下的感知效果。

Orca虎鯨則是滴滴自動駕駛研發的行業首個量產化的三域融合計算平臺,打造車載超級中央計算單元(SCCU),將智能駕駛域、智能座艙域和網聯域三域融集成至一體。相比于上一代硬件,虎鯨計算平臺成本下降88%,整車空間體積減少74%,核心元器件數量減少了61%,線束數量減小了33%。這也意味著自動駕駛車的后備箱能再多容納一個20寸行李箱,與此同時,整車裝配時的人效比提升7倍。
值得注意的是,滴滴在自動駕駛領域布局已久。公開報道顯示,早在2015年5月,滴滴便與比亞迪合資成立立滴新能源(現改名為亞滴),提供租車與司機培訓等成套服務解決方案。
2016年,滴滴組建自動駕駛技術與應用研發部門,目前擁有高精地圖、路人及車輛行為預測、路線規劃與控制等多個專業團隊,并在全球多地開展研發、測試,規模約400余人。
2020年6月,滴滴子公司滴滴自動駕駛宣布與北汽合作,共同研發高級別自動駕駛定制車型,專門用于 RoboTaxi(自動駕駛出租車)運營。同年11月,滴滴正式發布定制網約車D1,該車由比亞迪代工,滴滴主要為其提供數據、設計等支持。這輛已正式下線投放的D1被業界多數觀點認為是滴滴在造車領域的敲門磚。
當時,滴滴創始人、CEO程維曾表示,滴滴的定制網約車會一直迭代,到2025年力爭該車普及100萬輛搭載自動駕駛功能的產品。更顯激進的一個目標是,滴滴計劃到2030年讓新一代定制網約車力爭去掉駕駛艙,并實現完全自動駕駛。
在發布會現場,滴滴自動駕駛創新業務負責人韋峻青介紹,滴滴還將L4級自動駕駛乘用車解決方案拓展至干線物流貨運領域,并發布創新業務貨運KargoBot,并研發混合無人化解決方案HDS(Hybrid Driverless Solution)。該方案由配備人類駕駛員搭載輔助駕駛方案的領航車輛,以及多輛L4級自動駕駛卡車構成,能大幅提升商業運營中各類長尾場景和復雜交互的處理能力。
目前KargoBot擁有超過100臺自動駕駛卡車,已在天津和內蒙之間開始了常態化的試運營。截至今年3月,KargoBot累計物流收入已經突破了1億元。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