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以太坊完成“上海升級”:允許質押提款,徹底切斷與“挖礦”聯系
·“上海升級(Shapella)”是以太坊合并后的首次重要升級,意味著以太坊質押提款功能的開啟,也意味著以太坊將最終切斷與加密“挖礦”的聯系。
·“上海升級”對DeFi(去中心化金融)的未來發展有重要意義:推動以太坊網絡去中心化進程,也將助力開啟“金融即服務(Farming as a service)”的DeFi 3.0時代。

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 Buterin(最右)在“上海升級”觀看派對上發表講話。
以太坊區塊鏈于標準時間(UTC)4月12日22時42分完成一次重要升級,允許用戶提取數百億美元的原生代幣以太幣(ETH)。本次升級被稱為“上海升級(Shapella)”,是以太坊合并后的首次重要升級,也是其共識機制從工作量證明(PoW)轉向權益證明(PoS)的必要步驟。
本次升級完成,意味著以太坊質押提款功能的開啟,質押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市場情況決定是否繼續質押,也意味著以太坊將最終切斷與加密“挖礦”的聯系。
歐科云鏈研究院研究員畢良寰向澎湃科技(www.kxwhcb.com)表示,以太坊“上海升級”對DeFi(去中心化金融)的未來發展有重要意義,本次升級帶來的“贖回機制”是推動以太坊網絡去中心化進程的重要舉措,也將助力開啟“金融即服務(Farming as a service)”的DeFi 3.0時代。
以太坊終于可“提款”
自2020年以來,用戶可以質押以太幣,但不能提取。此前,至少擁有32枚以太幣才可以進行質押,如果驗證者試圖惡意破壞網絡,他們所質押的32枚以太幣或其中一部分將會被沒收。
截至4月初,約16%的以太幣總供應量(價值約370億美元)被鎖定在協議中。質押意味著在加密錢包中持有代幣或硬幣以支持區塊鏈的操作,即處理交易、存儲數據和向區塊鏈添加新塊。
在以太坊合并之后,質押在信標鏈上的以太幣仍然無法提取出來,只能繼續獲得利息獎勵。質押者無法靈活地使用或交易他們鎖定在信標鏈上的以太幣,也無法退出質押過程。這對于質押者來說是一個很大的不便和風險,也限制了以太坊網絡的流動性和擴展性。
此次“上海升級”將允許用戶提取質押的以太幣,解鎖近兩年多質押在網絡上的1600多萬枚以太幣。但并非是一次性解鎖總量,而是將提取代幣的驗證者在數周到數月內分流,從而防止出現“流動性懸崖”。據悉,質押的利率還會根據質押的總量流失而抬高,從而給市場帶來新增的質押量增長,以構成動態的平衡。畢良寰表示,通過本次升級的“贖回機制”,PoS區塊鏈的全面運作才能成為現實,這意味著質押者最終可以擁有個人資金的控制權。
科技媒體《連線》報道稱,本次升級從根本上改變了交易驗證和網絡安全的方式。在以太坊新的PoS系統下,“挖礦”成為歷史。此前投入的算力越大,越容易獲得以太幣,而現在一種類似抽獎的方式成為新的方法:在PoS中,不需要消耗電力來進行運算,而是通過抵押Token(通證)來獲得打包區塊的權利,當一筆交易發生時,系統會對打包區塊和驗證區塊的節點進行獎勵,獎勵來源是增發或者解鎖的Token。這意味著,某人在網絡上鎖定的以太幣越多,他們“中獎”的幾率就越大。
畢良寰表示,除了“贖回機制”外,Shapella升級還旨在提高區塊鏈的交易速度和降低成本,同時推動DeFi的發展。Shapella升級中包含的內容提案改進可以幫助推動以太坊上的擴容技術——Layer 2(第二層)的發展,從而讓交易更快且交易成本更低。
Shapella是Shanghai與Capella的合并詞匯。以太坊升級依舊遵循此前的命名規律,執行層的升級使用 Devcon大會舉辦城市的名字命名,共識層的升級使用星系的名字命名,Capella是御夫座北部最亮的一顆恒星。
可能帶來的隱患
雖然“上海升級”帶來了新功能,但也可能存在一定隱患。
除質押外,“上海升級”還包括一些其他的改進和修復,其中可能會影響到以太坊網絡的手續費和收入分配。例如,減少退款的提案EIP-3529可能會導致一些合約或交易手續費增加,從而影響用戶的使用成本和體驗;授權委托調用的提案EIP-3074可能會引入一些新的安全風險和攻擊手段,需要用戶和開發者更加謹慎和注意。
據悉,在最近的一次代碼測試中,交易確認所花費的時間比預期的要長得多,因為許多處理該過程的計算機都沒有進行軟件升級。盡管如此,以太坊開發者在無縫軟件更改方面有著良好的記錄。還有一種風險是,在更廣泛的以太坊區塊鏈中,持有質押以太幣的一些節點可能丟失了訪問代幣的密鑰,導致用戶被拒之門外。
此外,自合并以來,以太幣一直受到包括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在內的監管機構的審查,該機構表示,某些提供加密貨幣質押收益的服務相當于非法證券發行。此次“上海升級”,通過允許解除以太幣的質押,可能會導致加強審查。
該事件在加密領域備受關注,或將對以太幣的價格產生重要影響。年初至今,以太幣價格已由1200美元附近上漲至1900美元附近,漲幅約為50%。在“上海升級”被觸發時,以太幣的價格基本持平。
“挖礦”能源爭議
“上海升級”證明了大規模的區塊鏈可以從一個系統轉移到另一個系統,引發了一場辯論,即目前比特幣仍支持“挖礦”的做法是否具有可行性和可持續性。劍橋大學的數據顯示,比特幣網絡在2022年消耗了107太瓦時的能量,相當于荷蘭整個國家的消耗量,而其中只有約四分之一來自可再生能源。
在合并之前,以太坊消耗的能量大約是比特幣網絡的三分之二。根據荷蘭銀行(Nederlandsche Bank)數據科學家、加密排放數據來源公司Digiconomist的創始人亞歷克斯·德弗里斯(Alex de Vries)的分析,以太坊放棄挖礦減少了至少99.84%的能源消耗。
“能源消耗問題是比特幣的致命弱點。”德弗里斯說,“一個簡單的事實是,隨著比特幣價格的上漲,能源消耗問題也會變得更糟。礦工賺的錢越多,他們在硬件和電力等資源上的支出通常就越多。”
但許多比特幣愛好者對將比特幣網絡描述為高耗能和碳密集型的說法提出質疑,他們表示,“挖礦”已經越來越多地由可再生能源驅動。而且,他們認為PoS傾向于中心化,將影響力和財富集中在富人手中,而避免中心化恰恰是加密貨幣創建的初衷。
如今,“挖礦”領域由大型公司主導,其中一些是上市公司,如馬拉松數字公司和Riot區塊鏈公司,它們運營著龐大的設施。其中最大的礦場功率可超過700兆瓦。
2021年6月,國家發改委、中國人民銀行等多部門聯合印發通知,要求加強虛擬貨幣“挖礦”活動上下游全產業鏈監管,嚴禁新增虛擬貨幣“挖礦”項目,加快存量項目有序退出。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