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朝市與橫丁,在八戶吃遍庶民食堂
TammyLi
街道沉靜,晨光寥落,早上六點,日本東北海岸線上的八戶市尚在沉睡,唯有港口旁的館鼻岸壁朝市,熙熙攘攘。堆滿金槍魚、甜蝦與海膽的刺身飯活色生香,爐火上的扇貝滋滋作響,魚攤的大媽以洪亮的聲音為自己筑了一座巴別塔,分貝聲穿透了語言的桎梏,直達每一個蠢蠢欲動的吃貨心底。

館鼻岸壁是日本最大的朝市,也是八戶市九個農貿市場中人氣最旺的一個。這個市場是季節性的,每年只在3月到12月的周日清晨開放,對,是不折不扣的清晨,如果九點去,多半只能看到攤販們收攤歸家的背影。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成了一句再貼切不過的比喻——剛剛收網歸來的漁民們把今早的漁獲們鋪滿一地,農夫們也運來了新鮮的蔬果和奶制品,還有哪里熱鬧就沖哪里去的流動小吃車,烤扇貝挨著冰淇淋,海鮮飯擠著炸雞排,甚至還有人販賣餐具、綠植和二手汽車,攤位和攤位摩肩接踵,沿著港口旁的小路蔓延出800多米。

游客們大多排著海鮮飯的隊,雖然在日本的幾乎每一處朝市,都可以吃到新鮮的海鮮飯,沒什么太稀奇的地方。但每次來朝市逛,還是忍不住這一口美味誘惑。剛剛劃開的海膽呈現柔軟的淺橘黃色,飽滿的魚子紅亮油潤,臥在粒粒分明的醋飯上,光用看的就讓人口水大流,甚至無需芥末和醬油,就這樣吞下去也絲毫沒有腥氣。
不過本地人大排長龍的卻是一家鯖魚可樂餅店。小小的一個只要80円,合人民幣五元不到。熱騰騰的可樂餅拿在手里暖呼呼的,新鮮的魚肉被打成魚茸摻入了薯泥中,而且依據入口的鮮香程度來看,含量還頗為不少。八戶的鯖魚很有名,有日本最肥美之稱。這是由于這里的海域富含微生物,因此產季捕獲的鯖魚體內脂肪通常高達30%以上,八戶人甚至為本地產的鯖魚取了一個特別的名稱,稱之為“鯖魚中的上腹肉”。同時八戶也是日本魷魚產量第一的城市,當地人吃魷魚的方式千變萬化,除了魷魚刺身、烤魷魚、魷魚咖哩飯、魷魚意大利面等傳統料理外,還有用新鮮魷魚、海膽和鮑魚制成的海鮮佃煮、魷魚煎餅、魷魚面包等各種特色美食。而館鼻岸壁朝市的吉祥物,也是一家卡通魷魚人。他們通常會在朝市上來回巡邏,和游客互動一番。不過,我想象了一下,如果在買魷魚面包時身后突然探出來一顆魷魚腦袋,大概是會忍不住大吃一驚的吧。

作為全日本蘋果產量最高的地區,八戶的朝市上當然也有蘋果,紅的綠的在攤位上堆成小山。蘋果算是青森最著名的名片,地位大約相當于我國山東出產的紅富士。在日本出口的蘋果中,青森蘋果占到了90%的絕對優勢比例,種類也有富士、津輕、世界一號等。比起包裝得漂亮而昂貴的超市貨,朝市上的蘋果全都樸素地裝在木筐里,也都提供免費試吃。這,大概可以算是早起的另一個福利了。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朝市里幾乎所有的攤販,無論是烤扇貝的還是賣蘋果的,全都是白發蒼蒼的老年人,日本社會的老齡化可見一斑。

如果想見到八戶的年輕人,或許入夜后的屋臺村彌勒橫丁會是個理想的去處。“橫丁”是日語“小巷”之意,這些充滿了昭和懷舊風情的窄窄的巷子,通常也是居酒屋、酒吧和小吃店聚集的地方,上班族們下了班總愛來喝一杯,越夜越熱鬧。
屋臺村彌勒橫丁里的每戶店家都極其迷你,最多只有10個座位,也許因為小,因此布局多是半開放式的,頗有日劇場景的氛圍。


隨意地走進了一家店鋪,老板娘并沒有因為我不諳日文而拒絕接待,而是指了指墻上的手寫菜單示意我這些是本店特色。關東煮、烤雞翅、炸豆腐、還有新鮮的花枝生魚片,每樣都是小小的一碟,用來配酒卻是再合適不過。
惦記著想吃青森特有的煎餅湯,便打開翻譯軟件向她比劃起來。老板娘立刻點頭,果然,都說八戶是煎餅湯的發源地,怎么可能吃不到?
所謂的“煎餅”,指的其實是日本的仙貝,一種圓圓大大又很薄的日式煎餅,平常可以作為充饑的干糧單吃,但八戶人相當有創意,他們將煎餅沾拌著湯料理而食,會拿來拌湯的煎餅通常較硬,但一旦吸飽了濃郁湯汁,會變得稍軟而擁有豐富層次的口感。湯底則是雞湯熬煮的高湯,加入了蔬菜、雞肉和菇類熬煮,非常鮮美。

另一間八戶市的老字號酒吧——王子洋酒吃茶吧,雖然并不在屋臺村彌勒橫丁,不過散步過去也不遠,并且頗為值得。這家家族店鋪自1957年開業至今已有61年歷史了,現任老板佐佐木先生穿著一身鮮艷復古的裝扮,仿佛是店里的活招牌,而酒吧內的裝潢也與這身造型相呼應,暗色調的空間里,放滿了一串串鮮艷的假花,墻面上泛黃的海報也能看出歲月痕跡,天花板上的“名片海”,更是人們到此一游的記號。店里最有名的便是一款名叫“神社加油”的雞尾酒,一杯500円,是為了慶祝每年夏季舉辦的三社大祭被列入日本無形民俗文化財而創作出的,老板介紹說,每賣出一杯“神社加油”,他便會捐100円給主辦單位作為支持。

當然要點一杯來嘗嘗,杯子里色彩繽紛,老板說,藍是八戶海的藍、綠是海岸巖石的綠,紅是夏天花朵的紅,加在一起,便是夏日祭典的熱鬧與歡騰。輕啜一口,心里暗想,也許下次,當我拜訪八戶時,便能見到三社大祭的盛況了吧。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