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孩子們“領著”父母跑過終點,這是少兒跑帶來的改變
當春天的大眾馬拉松賽季在一場場比賽中逐漸進入高潮,上海的“跑二代”們也帶著更好的狀態和精神面貌重回賽道。
4月9日清晨,在黃浦江畔的晨輝下,2023阿迪達斯少兒跑在上海浦東新區浦發銀行東方體育中心正式鳴槍起跑。1500組家庭在歡聲笑語中踏上了久違的賽道,以奔跑之名,重溫“全家齊上陣,闔家共奔跑”的快樂。
這是上海馬拉松系列賽在時隔兩年之后,重新舉辦以青少年為核心人群的路跑賽事。相比于此前接近4000人的規模,今年的這場賽事參賽人數少了一些,但“跑二代”們不僅跑步的能力更強了,對于運動的熱情也更加高漲。
4.7公里的賽道,對于孩子們不僅是競技舞臺,更是和父母一同邁步向前的交流機會,在這條賽道上,對于運動的熱情和執著正在孕育、成長。

“爸爸加油,我給你破風”
“我是真的盡力跑了,但還是跑不過他。”看著11歲的兒子湯米站上迷你馬拉松組的最高領獎臺,湯大米站在臺下露出了“老父親”的欣慰微笑。
這其實已經不是湯大米第一次帶著兒子參賽了。五六年前,熱愛越野的湯大米就會帶著兒子比賽,彼時,他自己是參賽選手,兒子就賽道邊的山林“亂竄”,久而久之,當時只有五六歲的湯米就愛上了跑步。
“當時是他自己和我說想要跑步,然后就慢慢開始一點點越跑越遠。”湯大米告訴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
他至今都記得,最初帶著兒子參加只有3公里的少兒越野賽時,他還是領跑的那一個,“一開始都是我給他加油,鼓勵他再往前沖一沖,然后這幾年就看著他一點一點越跑越快。”
直到今年,少兒跑重回上海的路跑賽道,湯大米和兒子已經完全換了位置。

“爸爸加油,我給你破風。”如今,在賽道上領跑的湯米已經可以這樣鼓勵自己的父親。在這場比賽里,他最終以18分54秒完成了4.7公里的迷你馬拉松,奪下冠軍。一路跟跑的父親雖然想在最后階段跟上兒子,但最終沒能追上。
湯米“領著”爸爸沖過終點的場景,在今年的少兒跑中并非個例。
本次比賽的關門時間設置為1個小時,在前35分鐘沖線的大部分家庭里,孩子都要跑得比陪同參賽的父母更快。
11歲的顧佳是本次迷你馬拉松組第三個沖過終點的參賽者,也是本次賽事的女子冠軍,她用時20分09秒完成了4.7公里,而她的父親也只能在身后一路追趕。
“我確實是盡全力了,但只能承認女兒的能力已經比我強了。”顧佳的父親有7年的跑步經驗,最開始也是他帶著女兒一起跑步,但如今,當女兒成了“嚴肅跑者”,她反而成為了督促父親堅持運動的那個人。
“現在她每周都會跑3次,每次四五公里左右,和她相比,反而是我松懈了,所以跑不過她。”

讓孩子們愛上運動最重要
事實上,自從上馬系列賽推出了專屬于青少年的路跑賽事,“跑二代”就在上海濃厚的路跑氛圍中茁壯成長。
和顧佳的訓練狀態相似,湯米同樣也有科學的訓練計劃,甚至還跟著專門的跑步教練在訓練。
湯大米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由于主要精力放在學業上,所以孩子跑步訓練的時間會放在周五和周末——湯米會在周五到跑步俱樂部進行力量訓練,周六和周日的跑量則大約在10公里,有時候會增加一些間歇訓練和變速跑。
“這些都是他自己想要嘗試的訓練,我們只是陪伴和鼓勵他。”讓湯大米最欣慰的是,在帶著兒子參與路跑賽事之后,兒子自己愛上了運動。
而11歲的湯米則說,自己訓練跑步并不是為了將來要成為長跑運動員,“只是真的喜歡跑步,而且可以和家人一起訓練和完賽,這是最重要的。”

這其實也是上馬系列賽一直堅持推廣少兒跑的重要原因,對于青少年跑者而言,競技和成績并不是重點,重要的是在和父母一同奔跑的過程中,感受運動的樂趣,從而愛上運動,養成運動的習慣。
這也是為什么,阿迪達斯少兒跑在辦賽過程中將“上馬品質”的高標準服務,和具有青少年特點的趣味活動結合在了一起。除了一枚展現小朋友蓬勃朝氣的完賽獎牌,阿迪達斯還為所有參賽者準備了一份精美禮品。
此外,賽事還在終點處設置了各種趣味游戲,讓小朋友們可以在完賽之后,體驗更多的運動樂趣。
賽事組委會在賽道沿途的保障服務,也是為了讓小朋友們可以安全完賽并更開心地體驗跑步的過程——賽道沿途1.5公里、3.5公里處設有飲水飲料站,賽道后半程設有噴淋站,保障小跑者們無畏沖刺。
“能夠重新參加比賽真的很開心,有很多人為我加油,這種氛圍太好了。”湯米的比賽感受,也是很多青少年參賽者的共同心聲,“我會堅持跑下去,跑步能夠給我們帶來很多積極的改變。”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