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城市美育日千余場活動舉辦:市民文化節步入社會大美育時代
“游春人在畫中行,萬花飛舞春人下。”4月8日,2023年上海市民文化節在明媚的春光中拉開大幕。市民們在公園里、水岸邊、街區、商場、劇場里、巴士上,與藝術邂逅,與美邂逅。
當天,已走過十年的市民文化節首次以“城市美育日”的面貌揭開新一年的“面紗”,為市民奉上三道“大餐”:“群眾文藝大匯演”“城市美育大放送”和“云上劇場大集錦”,千余場特色活動讓市民收獲線上線下的多彩美育體驗。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長方世忠表示,今年全市將打造100個“社會大美育”課堂,推出5000場藝術普及教育活動,“希望通過這樣一種嘗試,讓社會大美育真正在我們這座城市的文化發展和市民素養提升方面開花結果。”
無數市民“圓夢”舞臺
當天下午,一條長長的紅毯鋪進九棵樹上海(未來)藝術中心大劇場,上海市民文化節主角——約500名民星與基層工作者們攜手走過紅毯,這些民星是歷年來市民文化節各項賽事的百強代表。
“非常幸福,回味無窮。”走過紅毯,奉賢區南橋之聲合唱團指揮孫萬全難掩興奮。奉賢區南橋之聲合唱團成立已經10多年,從2013年就開始參加市民文化節市民合唱大賽,幾乎每次都進入了“百強”,團員們也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奉賢區南橋之聲合唱團走紅毯
市民文化節走過10年,無數懷揣藝術夢想的普通市民從這里登上舞臺。這個舉辦365天、面向2400萬市民,人人可參加、人人可出彩、人人能享受上海城市文化發展成果的節日,成為無數人圓夢的地方。
兩鬢斑白的清華大學上海校友會藝術團當天登上九棵樹藝術中心大劇場的舞臺。“2023年上海市民文化節‘城市美育日’主題活動暨上海市群眾文藝大匯演”在這里舉行,這是十年來首次大規模,覆蓋全市的群眾文藝作品匯演活動。

清華大學上海校友會藝術團
“在征服宇宙的大軍里,那默默奉獻的就是我;在輝煌事業的長河里,那永遠奔騰的就是我……”一首《祖國不會忘記》代表了清華大學上海校友會藝術團的心聲。這群“老清華人”大都是理工專業出身,畢業后分散奔赴祖國東北、西南地區奉獻青春,有些人到年邁時才回到故鄉上海。“我們曾把自己的功績留在祖國的土地上,希望祖國不會忘記。”合唱團副團長陳陳說。
十年一瞬,市民文化節承載著無數普通市民的情感與夢想。在這個平臺上,走出了大量為群眾度身定制的優秀群文節目,也讓越來越多人走進劇場,了解藝術,愛上文化生活。
美育活動全城綻放
四月春風花草香,在這個周六,各種特色美育活動在城市的各個角落綻放,市民走出家門都能與美來一場不期而遇的邂逅。
早上,李向陽、沈雪江、黃阿忠、丁設等知名藝術家及市民朋友共同登上“何以愛長寧”旅游大巴。途經華政步道、中山公園20路車站、最終抵達上生·新所,沿途游覽長寧多個網紅打卡點,聽老建筑“講述”城市歷史的變遷。在上生·新所,藝術家們進行了一場固體油畫寫生活動,描繪城市的春光。

“何以愛長寧”旅游大巴抵達上生·新所
“坐上大巴,感覺在文化中旅行。”長寧區美術家協會主席黃阿忠說,盡管路程很短,大家卻可以看到一路目之所及,老建筑煥發青春,文化演出無處不在,“我們要用畫筆、用色彩迎接這個春天!”
跟隨藝術家同行的市民則很多是全家出動。“希望能給小朋友提供美育教育,讓他從小對這座城市的建筑有所了解。”汪女士就和女兒女婿外孫一起登上大巴,一路看來,她對幾條歷史風貌街區有了更深刻的了解,3歲多的小外孫則迷上了華政的草坪會。
“活動可以幫助市民了解、見證一件藝術作品從構思到完成的創作過程,借此推動市民用藝術觀察生活、品味生活,進而內化為一種藝術生活的方式。” 長寧文化藝術中心展覽部主任徐潔告訴記者。
無獨有偶,以戲劇為區域文化品牌特色的靜安區也啟動了一輛戲劇巴士,匯集流動的“戲劇售票亭、戲劇化妝間、戲劇小舞臺、戲劇小超市”等功能,駛入新落成的大寧路街道社區文化活動廣場。市民可以登車報名參加2023年上海市民文化節的“中外家庭戲劇大賽”,也可以登車妝扮體驗戲劇人物造型進行拍照打卡,或是不期而遇某位戲劇嘉賓、一場公益演出,來一場充滿驚喜的戲劇春游。
文學沙龍在寶山顧村公園櫻花林“緋紅的輕云”下舉行,市民們聆聽著來自春天的詩樂,從櫻花到春天,從春天到生命,向青春致敬,向生命致敬。當天,名人書畫沙龍、非遺市集、藝術街角繽紛音樂季等活動在顧村公園舉行,引來眾多游客駐足。
各區推出全年美育計劃
“城市美育日”當天,市區文旅單位行動起來加入美育行動,“社會美育大課堂”點位代表在九棵樹上海(未來)藝術中心授牌,各區紛紛推出全年美育計劃。市區兩級專業文化場館聯動推出“社會大美育課堂”活動近90余場,永不落幕的市民文化節由此步入社會大美育時代。
“站在新十年的起點上,以什么交出我們的答卷?我想答案就是社會大美育。”徐匯區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蔣艷說。8日上午,人文“匯”萃 向美而行——2023年上海市民文化節“城市美育日”暨徐匯區社會大美育五大行動發布儀式在徐匯文化新地標——徐家匯書院隆重舉行。
當天的開幕儀式上,成立了“匯美育大聯盟”,來自區域內美術館、博物館、圖書館、劇場、院團等28家單位發布了全年不少于4000場美育課程,實現徐匯區域美育“從孤島到暢通、從分散到融通、從割裂到貫通”的轉變。這標志著徐匯區以“城市美育日”為新的起點,正式拉開了2023年上海市民文化節徐匯區系列活動的序幕。

徐匯成立“匯美育大聯盟”,并發布了“社會大美育五大行動”
儀式現場,徐匯區還發布了“社會大美育五大行動”:通過發布一張《美樂課堂表》、繪制一份音樂地圖、推出一條音樂旅行路線、舉辦一系列音樂特色展演、拍攝一部梧桐音樂宣傳片,推出“音樂街區·美樂行動”;推進“場館免費開放日”“公教普及課堂”“名師美學沙龍”“帶你看展覽”“移動美術館”五個版塊的內容,實施“美術館·美藝行動”;探索“戲曲+”跨界模式,實施“戲曲院團·美戲行動”,推動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和藝術普及;充分發揮光啟博物館聯盟、匯悅讀書香聯盟的紐帶作用,拓展“家門口的博物館”“燈塔書房”等品牌項目,探索博物/閱讀+美育外延與內涵,實施“博覽天地·美學行動”;通過組織策劃一系列競演展示活動,打造“人人參與、人人出彩”的夢想舞臺,實施“出彩的你”尋找行動。同時,徐家匯書院與西岸美術館將通過跨界合作,聯袂打造美育實踐創新發展模式。
寶山區則全新推出“2023寶山社會美育生長計劃”,持續開展貫穿全年度的美育系列活動,形成多元、多極、多層、多向的輻射新格局。聯手上海玻璃博物館等十余個市、區級文化藝術場館,正式發布第一批“社會大美育”研學基地。
嘉定區在遠香湖畔以一場嘉文有約·四時有趣——“最是橙黃橘綠時”二十四節氣中式美學系列的首場活動,推出33項“社會大美育”課堂項目,囊括300多場活動,“我們助力打造人人便參與、人人可體驗、人人有收獲的社會大美育體系,豐富的美育資源,等待著市民朋友們去體驗、去感受。”嘉定區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朱旭表示。
在九棵樹上海(未來)藝術中心大劇場,一片歡呼聲中,2023年上海市民文化節正式啟動。市民文化節就此邁上新征程,與千萬市民共赴下一個美好的十年。未來,以“社會大美育計劃”為牽引,這個真正屬于百姓的節日必將孕育出更多“人人出彩”的新成果,書寫更加生動的人民城市文化答卷。

2023年上海市民文化節正式啟動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