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從自家“水電煤”到大家的“痛堵難”,市民的關注點不斷更新
從1993年起,每逢夏日就有一個電話熱線,將受困于“急難愁”問題的上海市民,與職能部門連在了一起,這就是新民晚報夏令熱線。
今年的夏令熱線已經是第26屆了,7月16日起,上海大調研將攜手夏令熱線,聚焦市民身邊事,解決市民煩心事。

“老大難”早已不再難
翻閱夏令熱線開通頭幾年的報道,水、電、煤、房、電話,是出現頻率最高的五個“老大難”。
1993年是夏令熱線開通的第一年,市民們對“用水難”、“用電難”問題叫苦不迭:一戶人家開龍頭,其他人家就沒水;化工局大樓斷水6天;廣西南路44弄石庫門里常唱“斷水曲”;黃浦區牯嶺路不少五樓居民“半夜忙家務”,因為經常半夜才來水;家住威海路的居民花7290元買了冷暖空調,卻因為“無表位”,裝不了“大火表”,成為擺設。
你知道嗎?
1993年,夏令熱線收到的第一個投訴電話是關于拖拉機的——家住安順路的市民反映,家附近一條不允許機動車通行的小路每晚拖拉機來往不斷,居民夜不能寐。如今,安順路早已沒了拖拉機噪聲的煩擾。在這條約2公里的道路旁,不僅生活配套設施一應俱全,而且交通四通八達,公園綠意盎然。
1995年夏令熱線開通第一夜接到248個求助電話。其中六成“電煩惱”——風扇轉勿動、電燈勿亮;三成“水卡喉”——無水或涓涓細滴叫人憂。一夜間,投訴電壓低和斷電的里弄、新村多達93個。房地局局長來到夏令熱線,被延吉五村居民點名接聽電話,因為“搬入10年,屋漏了10年”。
1996年,夏令熱線開通第一天供電熱線12小時內接到報修電話3562個。喉嚨嘶啞連水都顧不上喝的接線員有一句口頭語——“忙得像卓別林一樣”。

“老大難”投訴不計其數,記者曾經的最大愿望是“夏令熱線別太‘熱’”。

但夏令熱線依然火熱。城市在發展,“老大難”解決了,新矛盾又出現。
城市發展了,新問題出現了
城市大發展的腳步越來越快,申城面貌也在不斷刷新,與此同時,一些新的投訴領域漸成熱點。
隨著市民的閑暇生活日益豐富,眾多飯店、夜排檔生意火爆,惹得周邊居民無法安睡;城市日新月異,建筑工地多了起來,一些施工隊挑燈夜戰搶進度,打樁鉆地聲令人徹夜難眠;重型車輛疾馳如雷……
1999年開線之初,噪聲污染成為市民投訴的頭號“被告”。

小區停車難,連同維修難到位、違章亂搭建、環境衛生差等一系列物業焦點問題,成為夏令熱線在2000年后頻繁遇到的“燙手山芋”。在破解新難題的過程中,許多市民逐步理清了關于“物業管理”的種種觀念誤區,認識到業主才是小區的主人,物業企業受業主委托來管理小區物業,雙方并非“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

在新建小區、老式里弄、城郊結合部遍地開花的群租,讓小區居民叫苦不迭,引發出環境、治安、消防等一系列問題,連續多年位居夏令熱線投訴排行榜前列。隨著本市出租房屋管理新規出臺,執法部門加大了打擊力度,群租頑疾近幾年已有明顯好轉,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市民們不只關心“自家小事”了
從早期的電煩惱、水卡喉、屋頂漏,到后來的停車難、群租亂、噪聲煩……夏令熱線聚焦的問題,一度集中在市民自家的困難事。
隨著城市設施的逐漸完善和管理服務水平的提高,居民家中小環境的舒適度越來越高,市民關心的熱點也從“自家事”擴大到“大家事”——區域環境、城市管理等事關百姓群體利益的話題,成為新的焦點。很多熱心市民從單純“投訴”發展到積極“諫言”,并提出有效改進措施。

曾有熱心市民給夏令熱線寫信,希望管好大型綠地。他發現,有的市民流著汗沖進噴泉或將雙腳伸進人工湖,既不文明又污染水體;有人隨意踐踏草坪、毀壞綠化;還有人直接在綠地里“方便”。報道引發全市范圍大討論,主管部門也及時回應,承諾建立長效管理機制,“保護城市綠肺人人有責”逐漸成為社會共識。

小攤價格低,符合部分市民“淘便宜貨”的消費習慣;區域商業網點布局不合理;部分菜市場在舊區改造中被拆除,部分新建居住區菜市場配置不到位;對用地轉變用途缺乏監管……
以上種種,都助長了亂設攤。依托市容環衛、綜合建設和管理工作聯席會議平臺,有關部門聯合行動,對癥下藥,重拳出擊,集中整治嚴重影響交通秩序和市容環境的亂設攤行為。


外灘在2009年大規模改造后引進流動飲料車,以1元/瓶的實惠價格售賣飲用水逼退無證攤販。記者2016年7月下旬調查報道,流動飲料車雖然標價1元,實際卻賣2至3元。報道當天,黃浦區外灘風景區管理辦公室出臺整改措施,嚴肅處理加價賣水者,責成售水企業按1元/瓶明碼標價,并保證供應。如今,外灘觀景平臺上6輛流動飲料車的飲用水實際銷售價格仍為1元/瓶,還都增加了微信、支付寶等支付方式。

每年送出“民生大禮包”、領導接電話
從2006年起,夏令熱線有了新特色——新民晚報攜手市建交委及其所屬的“12319”城建服務熱線,整合水務、市政、供氣、房地、綠化、交通、市容環衛等職能部門多種行業熱線資源,市區聯動、各職能部門聯手,快速有效解決民生難題。
當各部門協同管理形成合力后,一些“多頭管”的問題不再是“都不管”的難題。
市民戴女士曾反映場中路一家單位持續3年向馬路排放污水,夏令熱線曝光后,市水務局、寶山區緊急排水管理處和寶山區公路署等多個部門當天到現場察看,第二天就擬定整治方案著手解決。
政府所有工作的出發點和立足點,都是為百姓辦事。夏令熱線架起百姓與政府間的橋梁,既為百姓訴求找到傾訴渠道,也顯示政府直面問題的胸襟。
與市建交委合作主辦夏令熱線后,各職能部門每年夏天都會送出“民生大禮”,承諾為民辦實事,努力跨前一步,主動服務。
各部門主要領導每年到夏令熱線指揮中心接電話,傾聽市民呼聲,迅速落實處置方案,并開展各類便民服務活動。輪流接聽電話的還有區長,各區均建立了以主要領導為責任人的處置責任體系,把本區群眾需要當第一選擇,把群眾滿意當第一標準。
你身邊有什么急難愁問題嗎?有什么關于城市管理的意見和建議嗎?7月16日起,夏令熱線開通啦!歡迎撥打24小時熱線電話12319。
(原標題為《從自家“水電煤”到大家的“痛堵難”,25年來市民夏季關注列表更新了啥?》)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