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米老鼠,真的老了
迪士尼很急,米老鼠老了。

4月6日,華特迪士尼公司官網宣布,任命阿薩德·阿亞茲為公司史上首位首席品牌官,向首席執行官羅伯特·艾格匯報,立即生效。
該公司表示,阿亞茲將負責“在全球范圍內管理和提升迪士尼品牌”,并監督今年慶祝公司成立100周年的活動。
提升迪士尼品牌,是個什么套路?
這個老牌公司的品牌不是已經家喻戶曉了嗎?
答案或許要從迪士尼近期的一些動作中看到端彌。
裁員,是最引人關注的動作。
3月28日,迪士尼CEO羅伯特·艾格表示,規模更大的第二輪裁員將在4月進行,在夏季開始以前將進行第三輪裁員。
三輪下來,預計將裁減7000多人,其中,Hulu北京、元宇宙項目部門幾乎全軍覆沒。
隨即,漫威娛樂董事長艾克·波爾馬特就被解雇。
財報顯示,2023財年第一季度,迪士尼總營收為235.12億美元,同比增長7.76%,凈利潤12.79億美元,同比增長15.85%。
在此次大裁員前后,漲價也成為了迪士尼的一個槽點。
2022年12月,迪士尼中國宣布,上海迪士尼度假區門票將于今年6月23日起漲價;3月,上海迪士尼樂園暫停了年卡發售。

為什么業績上漲的迪士尼要開啟大規模裁員?
據悉,為應對線下業務萎縮,迪士尼大力投入線上流媒體業務。
數據顯示,2018年到2022年,迪士尼內容總投入高達1144億美元,而在此期間,迪士尼總營收是3446億美元。迪士尼在流媒體業務投入的金額占這些年總營收的三分之一。
這項曾經被定位為“迪士尼未來”的業務,如今業績表現卻不理想。
截至2022年12月31日,迪士尼媒體和娛樂發行(DMED)季度收入為147.76億美元,同比增長僅1%,經營虧損為1000萬美元。
另外,Disney+首次出現訂閱用戶下降,有240萬訂閱用戶流失,數量遠高于預期。

流媒體不行,卻要瘋狂押注流媒體;樂園是迪士尼皇冠上的寶石,卻在漲價趕客,這一番操作背后,到底隱藏了什么?
對此,紅星新聞記者張露曦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貧道以為:
流媒體業務本身不賺錢,能夠收入、支出打平就很不錯了。關鍵是后期授權衍生變現。
事實上,迪士尼本身也是如此考量,今年2月的業績會上,艾格不再大談流媒體的用戶增長,并宣布不再提供訂閱用戶數預期指標、重申2024年流媒體盈利的目標。
盈利如何實現?不一定是會員費,那只是毛毛雨,迪士尼的野心更大。
以2022財年為例,雖然這一財年迪士尼流媒體業務營業虧損達40.15億美元,但迪士尼整體持續經營凈利潤為31.93億美元,同比增長58%,其中,樂園、體驗和產品業務營業利潤為79.05億美元,同比增超100%。
虧不是問題,問題是虧的沒效果。

迪士尼做流媒體的核心任務本就應該是擴大IP影響力,這一策略轉變更像是回到正軌。
成熟的動畫公司,內容本身和衍生的營收占比差不多為三七分。迪士尼樂園達成了這種效果,可需要流媒體再助推一個宇宙速度。
“突破盈利場景”是流媒體行業平衡增長和盈利的共性問題。雖然奈飛、愛奇藝都在做不同的探索:互動劇集、影游聯動、一魚多吃……但目前這些探索的盈利模式還沒完全成型。
但迪士尼比奈飛更有緊迫感,盡管它擁有更加龐大的IP庫存,然而這也成為了它的負擔,因為:
米老鼠老了,鋼鐵俠也老了,就連鄰家小哥蜘蛛俠也老了。
目前而言,迪士尼旗下IP的目標用戶年齡都偏大。

要回到Z世代、去找存在感,難度很高。
于是,加注流媒體,將有可能解決迪士尼的老齡化問題。
至于門票漲價,其實不是個事。
迪士尼的漲價幅度都是精算過的,基本是在目標用戶的承受范圍內漲。
而且迪士尼不是做回頭客生意的,消費者從外地到上海去趟迪士尼,不會因為多個幾十元就不去。

作者 張書樂,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中經傳媒智庫專家,資深TMT產業評論人,新出版有《自媒體寫作從入門到精通》(清華大學出版社)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