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畢淑敏:正視死亡,珍視當下

圖片來源:https://www.pexels.com/
“人生就是一個向著死亡的存在,一個人年輕的時候就思索死亡,和他老了才思索死亡,甚至知道死到臨頭都不曾思索過死亡,是完全不同的境界。”
曾為內科醫生的畢淑敏,關于“死亡和生命”從未停止過思考。希望這些文字能夠啟迪更多讀者正視死亡,珍視當下。思考未必能給我們終極答案,但會讓我們漸漸懂得如何以敬畏和感恩之心面對自己、他人和這個世界。
正視死亡,珍視當下
文丨畢淑敏
本文選自《寫下你的墓志銘》,標題為編者所加。
對生命悲觀 ,但不厭倦生活
有人問我,對自己的才能有沒有過懷疑或是絕望?
我是一個 “泛才能論” 者——即認為每個人都必有自己獨特的才能,贊成李白所說的“天生我材必有用” 。只是這才能到底是什么,沒人事先向我們交底,大家都蒙在鼓里,本人不一定清楚,家人朋友也未必明晰,全靠仔細尋找加上運氣。有的人可能一下子就找到了;有的人費時一世一生;還有的人,干脆終身在暗中摸索,不得所終。飛速發展的現代科技,為我們提供了越來越多施展才能的領域,例如愛好音樂,愛好寫作……都是比較傳統的項目,熱愛電腦,熱愛基因工程……則是近若干年才開發出來的新領域。有時想,擅長操縱計算機的才能,以前必定也悄悄存在著,但世上沒這物件時,具有此類本領潛質的人,只好委屈地干著別的行當。他若是去學畫畫,技巧不一定高,就痛苦萬分,覺得自己不成才。比爾 · 蓋茨先生若是生長在唐朝,整個就算瞎了一代英雄。所以,尋找才能是一項相當艱巨而重大的工程,切莫等閑視之。
人們通常把愛好當作才能,一般說來,兩相符合的概率很高,但并不像克隆羊那樣惟妙惟肖。愛好這個東西,有的時候很能迷惑人。一門心思憑它引路,也會害人不淺。有時你愛的恰好是你不具備的東西,就像病人熱愛健康,矮個兒渴望長高一樣。因為不具備,所以就更愛得癡迷,九死不悔。我判斷人對自己的才能,產生深度的懷疑以至絕望,多半產生于這種“愛好不當”的漩渦之中。因此在大的懷疑和絕望之前,不妨先靜下心來,冷靜客觀地分析一下,考察一下自己的才能,真正投影于何方。評估關頭,最好先安穩地睡一覺,半夜時分醒來,萬籟俱寂時,摒棄世俗和金錢的陰影,純粹從人的天性出發,充滿快樂地想一想。
為什么一定要強調充滿快樂地去想呢?我以為,真正令才能充分發育的土壤,應該同時是我們分泌快樂的源泉。

圖片來源:https://www.pexels.com/
遇上人生的低潮期,最好選擇安靜地等待。好好睡覺,像一只冬眠的熊。鍛煉身體,堅信無論是承受更深的低潮或是迎接高潮,好的體魄都用得著。和知心的朋友談天,基本上不發牢騷,主要是回憶快樂的時光。多讀書,看一些傳記。一來增長知識,順帶還可瞧瞧別人倒霉的時候是怎么挺過去的。趁機做家務,把平時忙碌顧不上的活兒都趁此時干完。
有人問我,對生活,你有沒有產生過厭倦的情緒?
說心里話,我是一個從本質上對生命持悲觀態度的人,但對生活,基本上沒產生過厭倦情緒。這好像是矛盾的兩極,骨子里其實相通。
也許因為青年時代,在對世界的感知還混混沌沌的時候,我就毫無準備地抵達了海拔 5000 米的藏北高原。猝不及防中,靈魂經歷了大的恐懼,大的悲哀。平定之后,也就有了對一般厭倦的定力。面對窮兇極惡的高寒缺氧、無窮無盡的冰川雪嶺,你無法抗拒人的渺弱和生命的孤單。
你有 1000 種可能性會死,比如雪崩,比如墜崖,比如高原肺水腫,比如急性心力衰竭,比如戰死疆場,比如車禍槍傷……但你卻在苦難的夾縫當中,仍然完整地活著。而且,只要你不打算立即結束自己的生命,就得繼續活下去。
愁云慘淡畏畏縮縮是活,昂揚快樂興致勃勃也是活。我盤算了一下,權衡利弊,覺得還是取后種活法比較適宜。不單是自我感覺稍愉快,而且讓他人(起碼是父母) 也較為安寧。就像得過了水痘,對類似的疾病就有了抗體,從那以后,一般的頹喪就無法擊倒我了。我明白日常生活的核心,其實是如何善待每人僅此一次的生命。
如果你珍惜生命,就不必因為小的苦惱而厭倦生活。因為泥沙俱下并不完美的生活,正是組成寶貴生命的原材料。
人生如帶
人類送往太空的禮品,有一盤錄有聲響的帶子。其他星球上的生物,有一天將憑著這帶子認識我們地球人。能在這樣的帶子上留下痕跡,該是至上的光榮。
人生的節奏越來越快。好像有一只無形的狼犬追逐著我們,每人都在和冥冥之中的某種速度競賽。
有一個主宰一切的幽靈,擰緊我們的每一寸筋骨,驅使我們向前。這是怎樣一種至尊無上的力量?它就是生命的不可重復性。
每個人誕生的時候,都是上帝之手涂抹干凈的一盤磁帶。伴隨我們的生命,它開始緩緩地轉動。錄下大自然的風雨,錄下慈父母的教誨,錄下前人心血的結晶,錄下遠方未知的問號……
在帶子的盡頭,是沙沙走動的無聲無息的空白。每個人都頑強地想留下屬于自己的聲音。帶子很莊嚴,它默然向前,不理睬人們的嘆息與挽留。它只保存一代又一代人類最精彩的聲響,使自身更臻完美與輝煌。
與人類永恒的傳送帶相比,我們每個人渺小如蟻,孱弱如絲,輕淡如煙,消逝如水。帶子輸送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們走進宇宙的深處,那是一去不復返的軌道。

圖片來源:https://www.pexels.com/
帶子不斷清洗著嘈雜的聲音,毫無商榷地拒絕重復。帶子只承認最新鮮偉大的發明,在歷史的沉積中,變得越來越堅硬。要在上面留下痕跡,越來越艱難了。
你必須用人類迄今為止最優異的養料滋潤自己的頭腦,你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巨人屹立著,并不因為你的弱小而彎下臂膀;巨人沉默著,他們敞開自己,卻不肯攙扶你。攀登巨人幾乎費掉我們畢生的精力,許多人在這樣的探索中凝固,成為巨人的一部分,悲哀地失去了自身。
當那些最勇敢最智慧的人們,攀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時,迎接他們的是嚴寒與荒涼。面對紛繁的星空和遙遠的黑洞,你踏出高貴而孤獨的腳步。你極可能走錯,湮滅如灰塵。
帶子是不保留探索者的腳印的,它淡然地看著一位位先驅者撲倒,只為成功者留下位置。宇宙用死亡限制人們的步伐。人類每一個嬰兒的降生,都是歷史的一次重新開始。智者離開時,卷走了他們沒有訴諸文字的所有發現。
歷史不記錄回聲。人的生命是長度固定的鎖鏈,為了對抗死亡,為了在重復學習之余留出創造的空間,只有在每一個生命之環上負載更多的希冀與沉重,人類日益變得匆忙與緊張。
做人是越來越累了,我們已無暇再創造語言與文字這類服務于全人類的精神奢侈品,我們已在忙亂中迷失最初的意愿。人們越來越頻繁地聚散,物品越來越快地更迭。我們以為過程就是終極,我們在旋轉,以為是前進。
帶子沉默著。冷靜甚至冷酷地等待著我們。它只記錄最優秀的聲音。假如世間喑啞,它就耐心地等待。
本文摘自:《寫下你的墓志銘》
畢淑敏 著
生活書店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推薦閱讀

《寫下你的墓志銘》
畢淑敏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生活書店出版有限公司

畢淑敏,祖籍山東,1952年出生于新疆伊寧,童年在北京度過,17歲赴西藏阿里地區當醫務兵,1980年轉業回北京。1991年獲文學碩士學位,2003年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碩士、博士方向課程結業。國家一級作家、內科主治醫生、心理醫生。
畢淑敏在三聯生活書店出版了8本書
“四弦散談”系列叢書:
《教養的關系花園》
《心理醫生附耳細說》
《我喜歡遼闊的地方》
《寫下你的墓志銘》
《教養的關系花園》

畢淑敏 著
ISBN: 9787807681397 定價:42.00元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生活書店出版有限公司
每個個體都是來自社會最小的細胞——家庭,家庭賦予個體的點滴,會持續不斷地在一個人的生命過程中滲透出來。如何培養/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一個自律的人,不僅關乎個體發展,更關乎整個社會的進步。正如某位哲人所說:每人都是一個神,然后才有奧林匹斯神界的歡聚。磨礪后代/自己擁有一顆不卑不亢,敢愛敢恨的心;養成一種真誠坦然,堅韌上進的品質,如此,便是教養的證據。
要做一個體面美好的人,先要在自己周圍,締造起佳美的關系。這需要學習,需要受教育。教養不會從天而降,習得很重要。
——畢淑敏《教養的關系花園》
《心理醫生附耳細說》

畢淑敏 著
ISBN: 9787807681373 定價:45.00元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生活書店出版有限公司
“自戀/自愛”是一個健康人格的基礎,不愛自己的人,也無法擁抱這個世界。作為專業的心理咨詢師,心理學家畢淑敏深知人類心靈深處的諸多煩惱癥結。我們透支的身體和心靈需要時常養護,這本助人自助的散文作品,幫助讀者成為自己的心理醫生。
人生苦短,人世苦寒。唯有自己周而復始澎湃不息的血液,才能攜帶不竭的熱量,在烘熱了自身之后,向這個世界散發出微薄的暖意。
——畢淑敏《心理醫生附耳細說》
《我喜歡遼闊的地方》

畢淑敏 著
ISBN: 9787807681410 定價:45.00元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生活書店出版有限公司
畢淑敏作為一名作家,她的閱讀生活、成長經歷、創作歷程本身充滿了傳奇。一名作家的成長、閱讀和創作史,就是她的生命史。本書節選的這些出自作家畢淑敏筆下的“生命日記”,將會給很多喜閱和有自我提升意識的人提供一個觀照己身的鏡子,無論你是否有志成為一名作家,她的故事都足以打動和激勵你循著更寬廣的方向拓展自己的人生。
人的放松和寧靜,很大一部分來自安全的早期經驗。我要感謝我的父母和師長,讓我知道自己雖然渺小,但仍是有價值的存在。
——畢淑敏《我喜歡遼闊的地方》
《寫下你的墓志銘》

畢淑敏 著
ISBN: 9787807681397 定價:42.00元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生活書店出版有限公司
“人生就是一個向著死亡的存在,一個人年輕的時候就思索死亡,和他老了才思索死亡,甚至知道死到臨頭都不曾思索過死亡,是完全不同的境界。”曾為內科醫生的畢淑敏,關于“死亡和生命”從未停止過思考。希望這些文字能夠啟迪更多讀者正視死亡,珍視當下。思考未必能給我們終極答案,但會讓我們漸漸懂得如何以敬畏和感恩之心面對自己、他人和這個世界。
人生就是一個向著死亡的存在,一個人年輕的時候就思索死亡,和他老了才思索死亡,甚至知道死到臨頭都不曾思索過死亡,是完全不同的境界。
——畢淑敏《寫下你的墓志銘》
“我們的心靈”系列叢書:
《與自我狹路相逢》
《心靈的萬千氣象》
《修養情緒的處方》
《與自我狹路相逢》

畢淑敏 著
ISBN: 9787807682745 定價:46.00元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生活書店出版有限公司
很多心理疾患都源于真實自我的隱藏、扭曲甚至是喪失,源于自我對基本問題的忽略。學習誠實地面對自我,靜心地對基本問題進行認真思考和重新審視,是梳理復雜問題的關鍵。《與自我狹路相逢》的第一部分,通過八個心靈游戲讓讀者在游戲中重新認識“習以為常”的自己,游戲本身都不難,但都事關自我的根本,以小學生的心態踏實做完這幾個游戲,認清什么叫“自我”什么叫“做自己”,把根的問題解決了,生命樹干的蟲洞、枝杈的斷裂和樹葉的枯萎也會隨之修復。第二部分中的文章大都是作者對日常與心理相關的人事物問題的思考和探討,是作者學習心理學知識的心得體會也是作者在學習和生活中積累的經驗處方。讀者自查之余,有心人能透過游戲和處方反觀“鏡像的自我”,發現未知的自己。
《心靈的萬千氣象》

畢淑敏 著
ISBN: 9787807682738 定價:40.00元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生活書店出版有限公司
《心靈的萬千氣象》是“我們的心靈”系列的第二本,書中記錄了畢淑敏作為心理醫生接診期間接觸的各種真實案例,按照心理咨詢不可透露來訪者信息的原則,作者將來訪者的故事改頭換面后,用溫煦而理性的筆觸編織成一個個生動的故事處方。
閱讀者既是看故事的人,也是故事中人;既是待療愈的來訪者,也是可以自療的學習者。《心靈的萬千氣象》中幾乎每一篇文章都有心理診療情景的還原,讀者能夠站在咨詢室外,了解咨詢師如何以“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催產術提問法和專業的聆聽,抽絲剝繭地幫助來訪者認清心理困境及探究出路。有心卻無力或無條件走進心理咨詢室的人模仿此種對話法,也有望幫助自己走出不甚嚴重的心理困境。
《修養情緒的處方》

畢淑敏 著
ISBN: 9787807682721 定價:48.00元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生活書店出版有限公司
《修養情緒的處方》從何為人體健康、如何評定自身心理健康狀態、如何正確認識阻礙幸福人生的負面情緒等方面,以理性克制又不失溫度的語言,從專業的心理學角度談論正確呵護身心健康應具備的認知和方法。對于很多有自療自助意識的讀者,這本書說理清晰,理論功底扎實,所附的問卷和量表也容易操作,可謂自我醫治負面情緒提升健康的良方。
由楊紫、井柏然等主演的電視劇《女心理師》同名小說:
《女心理師》


畢淑敏暢銷小說作品,同名電視劇由柯汶利執導,楊紫、井柏然等主演。探尋人性的幽暗之處,在關系的寒冷中尋找和煦,在殘酷中爭取柔和。
她是來訪者的心理師。
她也是自己的心理師。
小說以女主人公賀頓的成長為線索,講述了她從“打工女孩”蛻變成“女心理師”的經歷,講述了她與幾個男人糾葛的情感,講述了她在自己的心理診所中接待形形色色來訪者的故事。來訪者最隱秘的人生故事在賀頓的診室中一幕幕展現,那些需求、欲望、焦慮、痛苦,甚至仇恨從何而來?心理師賀頓在他們的講述中,在他們的情緒中小心翼翼地探查,她能在來訪者的內心深處投進一束光嗎?而她又能走進自己最隱秘的內心世界嗎?
—END—
原標題:《畢淑敏:正視死亡,珍視當下》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