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會議回顧 | 中國電影跨文化傳播研究新路徑暨廣編專業課程教材建設研討會成功舉辦
2023年3月31日下午,由華東師范大學傳播學院與華東師范大學影視創編中心主辦的中國電影跨文化傳播研究新路徑暨廣編專業課程教材建設研討會在傳播藝術樓221會議室成功舉辦。本次研討會邀請了學界、業界的知名專家就“推進中國電影跨文化傳播研究和廣編專業教材建設”共同展開討論。
下午2點,在華東師范大學傳播學院錢春蓮副教授的主持下,研討會正式開幕,華東師范大學傳播學院院長王峰教授、副院長路鵬程教授、劉弢副教授,上海戲劇學院張仲年教授、上海戲劇學院黃望莉教授、上海商學院喬剛教授、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林琳副教授、數智編導實驗室主任林勤出席會議。


(錢春蓮副教授主持研討會)
研討會開始,王峰教授進行了會議致辭。王峰教授闡明了在當下進行中國電影跨文化研究的重要意義,探討了中國電影走出去的策略。王峰教授認為,中國科幻電影近幾年的發展速度很快,也是中國未來電影工業進程中需要大力發展的電影類型,是中國電影跨文化研究的新熱點。同時,王峰教授介紹了傳播學院錢春蓮等老師在中國電影跨文化傳播領域及廣播電視專業教材上的建設成果,并向蒞臨本次研討會的各位專家表示了誠摯感謝, 期望通過此次會議的召開深化“中國電影跨文化傳播”這一立足于傳播學院大傳播平臺上的重要課題,促成傳院跟上戲、上視等友好院校更深入的交流與合作。

張仲年教授認為,中國電影跨文化傳播的研究是新時代國家文化傳播領域的一個重要命題。因此《交融與沖突》一書正是緊緊圍繞著這個命題展開了交叉學科研究,將跨文化中的傳播態勢、話語風格、策略趨勢一一道來,突出了電影傳播的類型性和針對性對策。

此外,張仲年教授指出,故事是國際傳播的最好的方式,講故事就是講事實、講形象、講情感、講道理。電影語言是世界的共和語,電影是最流利的傳播媒體,做好中國電影跨文化傳播的研究,有助于推動中國文化的國際傳播,構建生動、立體的中華文化形象。

喬剛教授認為,現代文化越來越難以定位,學界和電影人對于文化的認知仍有欠缺,故電影跨文化傳播的研究有著很高的學術價值。著作《交融與沖突》以中國電影為范例,力圖回答跨文化傳播中的一些核心問題,將電影藝術傳播立意提升到跨文化傳播,將電影學、傳播學、文化學等跨學科融合,開闊了電影學研究的視域。

同時,喬剛教授指出,課程是專業建設的核心,教材是課程的先導。錢春蓮老師的《中國電影史》教材體例非常完整有效,設計了思維導圖、重點聚焦、思考題等,使得學生在預習時能夠快速把握學習重點,這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理念的展現。廣編專業教材建設需秉持以本科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方有助于教學相長。
林琳副教授指出,錢春蓮老師研究華語電影已經接近20年,這種研究的深入性保證了著作中有詳實的資料為論點進行佐證。書中既有華語電影研究地域上的完整度,亦有海外票房的數據呈現,使得內容闡述更加全面客觀。
目前不少國內導演并不看重海外市場,林琳副教授認為可以將中國電影的跨文化傳播思想從教學端植入,在教學時給予學生啟發,培養學生的跨文化傳播意識,為今后學生進入電影行業發展打下基礎。

黃望莉教授認為,跨文化的創作和傳播對當代電影而言已經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如今的跨文化傳播不再是我們跟國際的一種交流這樣的概念,而是如何立足于自我;人類文明新形態是“我”的概念,而不是“他”的概念,而《交融與沖突》對這種跨區域的創作與傳播進行了聚焦。同時,黃望莉教授表示,《中國電影史》對中國的當代電影紛繁復雜的現象給予了一個很好的概括和總結,是一本值得向學生推薦的教材。

劉弢副教授認為,電影跨文化不僅有跨地域,還有跨類型、跨學科和跨媒介。電影的跨文化研究,包含了比較的成分,在通過比較、沖撞以后,能夠體現它的價值和意義。
因此,電影史相關教材的參編是一個與時俱進的電影理論研究工作,這項工作并非只是把每個時期的電影羅列出來,更重要的是呈現一種講話的姿態,即我們站在今天的視角上如何看待過往這些能載入史冊的電影,以及它們如何構建理論。

在會議上,上智云圖教育云平臺數智編導實驗室主任林勤還介紹了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互聯網+融合形式的新型教材的構建。同時,林勤主任介紹了《中國電影史》有別于傳統教材的兩點:一是規劃了詳細的專業導圖,使得教學體系一目了然,二是打造了視頻圖文資源二維碼,讓教學案例展示更加清晰生動,而且網絡教學資源庫還可以與時俱進,及時更新,以適應日新月異的本科教學要求,彌補紙質教材再版周期長的不足。

本次研討會,學界、業界專家從不同維度對中國電影跨文化傳播、廣編專業課程教材建設等問題進行深入探討,旨在推動廣播電視及傳播學領域的學科發展,也開啟了未來研究的更多可能性。
原標題:《會議回顧 | 中國電影跨文化傳播研究新路徑暨廣編專業課程教材建設研討會成功舉辦》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