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論】實體書店需要“全方位”扶持

近日,江蘇無錫出臺推動文化事業(yè)高質量發(fā)展文件,明確表示,對新引進有一定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實體書店,經營面積不小于1000平方米的,給予不超過50萬元的一次性開辦獎勵。對經營面積不少于200平方米的新開辦的專業(yè)特色書店,給予不超過20萬元的獎勵。
近些年,不少城市都出臺了支持實體書店發(fā)展的政策,也拿出了不少真金白銀,但對單家實體書店最高獎勵50萬,無疑是引人注目的。這對于書店運營者來說,是一筆非常可觀的啟動資金,也顯示了無錫在引進書店方面的誠意。相信在真金白銀刺激之下,無錫的實體書店有望迎來一波增長。
揆諸當下,各地之所以都對實體書店心心念念,是因為書店特殊的氣質可以中和商業(yè)氣息,為當地注入一抹文化意蘊,也讓城市的氣質更加柔和、典雅。這也是地方拿出財政經費補貼實體書店的內在邏輯——實體書店對于提升城市形象有著特別的意義。
但客觀來說,實體書店即便受到多方呵護,行業(yè)整體還是難言景氣。這兩年,鐘書閣、言幾又等網紅書店相繼陷入困境,一些規(guī)模更小的獨立書店更是相繼關門。這些消息讓廣大熱愛讀書的市民倍感惋惜,“實體書店未來路在何方”更是多次引發(fā)熱議。
數據也可以佐證這種趨勢。2022年底,中國書刊發(fā)行業(yè)協會發(fā)布的《全國實體書店經營情況調研報告》顯示,在2022年上半年,9.56%的實體書店沒有收入,32.09%的實體書店收入在10萬元以下。無法回避的是,如今實體書店普遍面臨不小的經營壓力。
這就要求地方政府部門在獎勵、補貼之外,還要看得更長遠些,即如何支持書店的持續(xù)運營。幾十萬元的一次性補貼固然誘人,但書店想長期開下去乃至成為文化地標、精神風景,找到穩(wěn)定的盈利模式更加關鍵。想想那些網紅書店橫空出世時,無不是萬眾矚目、風光無兩,但經營出了問題后,也只能黯然離場。
因此,各地在拿出補貼的同時,或許也可以在稅費減免、租金優(yōu)惠等方面出臺一些措施,保障書店的長遠運營。2016年,11部門聯合印發(fā)《關于支持實體書店發(fā)展的指導意見》,提到“對實體書店創(chuàng)新經營項目和特色中小書店轉型發(fā)展,通過獎勵、貼息、項目補助等方式給予支持”,各地不妨多一些細化落實。
正如那句被反復引用的話——“有了書店,城市就不會孤單”。少了書店的城市,再喧鬧也終究有一種缺憾。讓一盞讀書燈常亮,需要的不僅是引進來,還要讓它們行得踏實、走得長遠。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