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敦刻爾克,三重到訪
張海律
一年前,克里斯托弗·諾蘭在那部從技術到藝術都追求全面卓絕的大片《敦刻爾克》中,以沙灘的一周、海上的一天和空中的一小時,完美再現了敦刻爾克大撤退中那些普通英雄的故事。一年后,我來到敦刻爾克及其周邊城鎮,也在一天中,遍歷了空中、海上和陸地。

空中:乘坐滑翔機俯瞰大歷史
1980年代出廠的4座灰黃色Robin單螺旋槳飛機,從一塊毗鄰比利時的農田中轟鳴著啟動、沖刺,直入云霄。風力不大也不小,小黃蜂顫顫巍巍地晃動了好幾下后,才算在約500米高的空中找到了平穩的氣流。
眼前,是被水道和公路一塊塊切割開的農田、農舍、城區建筑、工廠和碼頭,還有敦刻爾克綿延幾十公里的沙灘,以及下午6點時的灰藍色大海。天光依然明亮,不過稍許陰霾的氣象,并不允許我們看到海峽對岸、僅26英里遠的英格蘭。我雖然有英國簽證,飛機卻并沒有交通工具入境手續。否則,這小家伙的滿油續航時間可達3小時,“轟炸”倫敦再返航毫無壓力。
機長開始通過麥克風,介紹著地面景觀。我往各方向旋扭了好幾次頭戴式耳機音量鈕,卻只能隱約聽清一些關于年份和功能的詞語。幾分鐘之前,在地面調試電臺和耳麥時,機長就曾問過我是否能聽清他的聲音。當然,那時發動機還沒開始肆意歌唱,而機長就坐在我旁邊。

“發電機行動”(Operation Dynamo),是敦刻爾克大撤退的別名。如今還能可見的戰爭遺跡,被清晰標識在航線圖上。首先是草叢中一片Zuydcoote野戰醫院,1940年5月,曾有過待撤離的一萬盟軍傷兵待在這兒。接著是曾經滿布碉堡的防御線,6月4日,盟軍撤退最后一天,曾燒毀了大量帶不走的重型武器,這條防線后來也成為德軍大西洋鐵壁的最堅固部分。
盟軍反攻時,哪怕早在1944年底就深入到比利時和荷蘭一帶,對防御堅固的敦刻爾克卻一直只能圍而不打,直至1945年5月9日,納粹德國宣布投降后的第二天,才被捷克斯洛伐克和加拿大聯軍解放,也讓這個地方成為被納粹占領最久的法國城市。
飛到海面時已是低潮時分,退潮后的海灘上,清晰可見一艘沉船Crested Eagle號的殘骸。包括部隊征用和自愿前往救援的英國民用船只,一共有933艘各式艦艇參與了大撤退行動,雖然非常成功撤走被圍困40萬盟軍中的34萬人,為將來反攻留足實力,卻也損失了近200艘艦船。如今只能在退潮時,瞥見其中兩艘。
我們在曾經的沙丘堡壘上空饒了個三角。這個1878年為抵御普魯士帝國而建成的防御設施,可容納450名士兵,到了真正需要它的1940年5月,卻毫無還手能力,德占期間的1944年,還有8名法國抵抗組織成員在此被處死。
貼著海灘飛行的最遠處,是港口的東堤壩。大撤退時,延展出去以讓吃水深船只能靠近的部分,曾是木條加臨時填充混凝土,并被涂抹成白色以便讓海面船只能從遠處看到,所幸,德國空軍并沒能把它徹底炸毀。
20多分鐘,我從空中俯瞰了一段恢弘的大歷史。大黃蜂嗡嗡轟鳴著,重新貼近農田,螺旋槳卷起的狂風,讓外出聚會的野兔們嚇得沖回各自洞窟。

海上:蒸汽船的昔日榮光
“我們必須極其小心,不要把這次撤退蒙上勝利的色彩,戰爭不是靠撤退來取勝的……德國人拼命想擊沉海面上數千艘滿載戰士的船只,但他們被擊退了,他們遭到了挫敗,我們撤出了遠征軍!”
大撤退剛一結束,丘吉爾就在英國下議院做了一次謹慎樂觀的演講。電影《敦刻爾克》和《至暗時刻》對此也有所表現。確實如丘吉爾所言,不能把“發電機計劃”蒙上勝利色彩:雖有近34萬英、法、比軍隊獲救,但也有殿后的4萬法國軍人被俘,近3萬多盟軍士兵死傷。其中,被征用的“蘭開斯特里亞號”豪華郵輪,就在撤離中被炸沉,至少有3500名英軍士兵葬身大海,死亡人數超過泰坦尼克號,卻鮮少在后世的文學和影視作品中被提及。
一艘往返海峽4次、拯救了1673名官兵的螺槳蒸汽船伊麗莎白公主號(Princess Elizabeth),退役后回到了港區,直至近年,才被改造為不再航行的餐廳,安靜地停在Estacade碼頭,與對面長方體的“極地海港購物中心”面面相覷。不過當時官兵瑟瑟發抖著依偎在一塊的甲板,已經被寬大的餐桌和白凈的桌布取代,容納量驟降到80人。
《敦刻爾克》殺青那天,劇組主要成員也登上“伊麗莎白公主號”舉辦慶功宴。船之所以叫做“伊麗莎白公主”,是因為游艇出廠的1926年,當今英國女王還只是公主。不過,西方心中國胃的我,注定與諾蘭劇組的口味大相徑庭,當服務生上來一大組各年份奶酪時,我狠心地把它們擱在桌子遠端,餐廳伙計自我解嘲,“還好這些奶酪時對岸英國的?!?/p>

陸地:沙灘和博物館
我不是克里斯托弗·諾蘭的粉絲,總覺得《蝙蝠俠:黑暗崛起》、《盜夢空間》這些全球性高口碑燒腦電影,太過嚴謹和飽滿,缺乏一些飛揚的藝術靈氣?!抖乜虪柨恕贩浅M怀龅卣蔑@了他強大的計劃、統籌和導演能力,但也帶著拿大投資做實驗的任性。不過,當向導Emmanuel從背包里掏出彩色劇照和黑白歷史圖,對著此時此刻的場景,一一將外景地指給我看時,我還是深深欽佩諾蘭追求嚴謹的態度和行動力。
電影中,凡是涉及敦刻爾克的部分,都實打實采用了當下城市的街道和沙灘。和歐洲大多數歷史名城一樣,敦刻爾克沒有追趕現代化建設浪潮,因而低矮屋舍的街區得以保留。不過電影拍攝時,還是需要加上不少遮掩,以避免手機店和地產中介廣告的穿幫。
為拍攝電影開頭英軍士兵在法軍保護下,穿過街巷,逃往海灘的場景,敦刻爾克一部分居民區被封鎖了,住戶只能等到當日攝制結束,出示證件后才能回家,“感覺又回到了父輩經歷過的德占時期”,一些居民表示。

大撤退時,德軍炸了煉油廠,雖然切斷了盟軍能源供給,卻也阻擋了自己空軍的轟炸視野。拍攝期間,劇組為還原真實轟炸而燃起濃煙,招致稍遠公路上行駛車輛的抱怨。沙灘上被道具組挖出很多一米寬的沙坑。劇組認真清理干凈周圍的碎石后,埋下炸藥,群演們由服兵役的帶著,四五個一組,躺在沙灘好幾天,不是睡著就是曬傷或凍病。到后來,陌生男子們只能相擁取暖,如同過去戰壕里的士兵,建立起深厚的友誼。諾蘭每天總拖到下午五六點才來拍攝,據說他想要的,就是演員們疲憊和絕望的表情。
此外,為還原當時軍大衣里裝著煙盒和干糧的鼓脹感覺,服裝組在道具軍服里塞了些木頭。幾天后,群演們預感還將在沙子里挨餓受凍一整天,就干脆丟了木頭,塞進餅干和巧克力,這樣可以隨時偷吃。
敦刻爾克當代藝術中心巨大的展廳,在拍攝期間被劇組征用,作為大型更衣室和倉庫。除了拍攝時被群演們丟棄的木塊,還擺滿模仿撤退大軍的紙板人模。后來,這個空間被布展成電影外景展示。劇組同意這么做的唯一條件是:展覽免費開放。館長本想著趁著電影上映熱潮,展上個把月再輪換,后來訪客劇增,直到現在,都還沒撤展的想法。
空中看到的沙丘防御工事范圍內,原本就有一家“1940發電機行動博物館”,如今,這里因為電影的拍攝和上映而重新開放。博物館內除了以軍事展品和故事板展現大撤退的來龍去脈外,也紀念著為解放敦刻爾克而犧牲的一批捷克斯洛伐克官兵。
老館長從來不在乎游客觸碰戰利品。據說前一周從中國來了一個旅游團,人人越線,抱著機槍飄揚起頭巾做出壯烈表情。見到這樣的場面,老館長很開心。或許戰利品本來就算不上文物。又或許即便78年過去了,如今的沙灘上,依然能輕易撿到遺留武器彈藥,以至于這些展品算不得稀奇。去年,還曾有一顆地雷被拋出并引爆,向導Emmanuel前不久帶孩子在沙灘上玩耍時,也撿了幾顆子彈殼。
很難判斷一部電影作品究竟能給一個目的地帶來多少旅游轉化率。但可以確認挽救城市旅游業的,一部是1950年代的《羅馬假日》,一部就是諾蘭的《敦刻爾克》。要不然,這座法國第三大海港,可就真是多佛海峽南岸一座冰冷的工業城市了。

敦刻爾克飛行俱樂部Aerodrome
本身是一家私人航校,位于市區以東12公里的農田中。2架Robin DR400及2架Piper PA28,可以從淺草中那條638米長50米寬的跑道起飛。乘坐俯瞰體驗,最短15分鐘,單人55歐,雙人或三人75歐;最長30分鐘,單人110歐,雙人或三人135歐。乘坐體驗甚至自己駕機起落信息:www.aeroclub-dunkerque.com
伊麗莎白公主號
如今作為餐廳的螺槳蒸汽船伊麗莎白公主號,上層甲板可容納80位客人。參觀者既可以僅上來喝杯茶,也可以品嘗39.45歐元的“1940套餐”。具體菜單見官網:www.princesselizabeth.eu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