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騰訊也入局CCUS,碳捕獲市場會火起來嗎
撰文 | Sueyl;編輯 | 郭郭
→這是《環球零碳》的第582篇原創

碳捕獲、封存與利用(CCUS)是通過從源頭或從大氣中去除二氧化碳來減少碳排放,并將捕集到的二氧化碳儲存起來或利用的一種方法。
據國際能源署(IEA)預測, 在未來的50年內,通過使用 CCUS 技術改造現有的發電廠和工廠,可減排6000億噸CO2,相當于目前年排放量的17倍。CCUS技術的大規模應用不僅可以大幅度降低能源系統的碳排放,還能幫助難減排行業實現深度脫碳。
目前世界上的CCUS項目多用于石油開采、燃煤電廠和工業生產等領域。美國、歐洲、加拿大等國是CCUS技術的領先國家。
中國也高度重視CCUS技術發展,一些國有企業、特別是化石類能源公司,正穩步推進該技術研發與應用。
CCUS動不動需要上千萬甚至數億元的投資,而且成本非常昂貴,技術要求苛刻,所以在中國,CCUS項目發展仍處于技術積累階段,尤其是初創型企業數量并不多。國內CCUS項目主要采用垂直一體化的商業運行模式,即主要由單一企業投資運營,以國企為主,私企投資相對較少。
比如華能集團、華潤集團、中石油等企業,在工業、煤電等領域投產CCUS,年處理能力在100萬噸二氧化碳左右。
然而,讓人驚訝的是,3月23日,互聯網巨頭騰訊突然聯合產業企業、投資機構等共同發起“碳尋計劃”,首期將聚焦CCUS技術群,目標是推動下一代前沿低碳技術在2030年走向規模化應用。騰訊希望能夠落地5-10個技術試點,加速5-10家初創企業商業落地。
在國外,CCUS受到一些資金實力雄厚的企業和資本青睞。早在2021年,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就宣布將捐贈1億美元獎勵最佳碳捕集技術,隨后原世界首富、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通過自己的公司Breakthrough Energy Ventures投資了多個CCUS項目,旨在推動可持續能源技術的發展。
盡管CCUS成本始終居高不下,但CCUS是人類實現碳中和繞不開的技術。騰訊入局,會給國內CCUS市場帶來什么效應?
01 我國CCUS發展如何?
目前,我國CCUS技術整體處于工業示范階段,但現有示范項目規模較小。
根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21年中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年度報告》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已投運和建設中的CCUS示范項目約有40個,多以石油、煤化工、電力行業的小規模集中捕集,二氧化碳捕集量10萬噸級規模為主。

我國的CCUS多是國企項目。
去年6月,中海油、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殼牌(中國)有限公司和埃克森美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宣布,擬共同建設中國首個海上規模化CCUS集群項目,儲存規模可最高達1000萬噸/年。
8月,中石化齊魯石化-勝利油田CCUS項目正式投產運行,這是中國的首個百萬噸級CCUS項目。
中商產業研究院報告指出,隨著成本降低、技術進步、政策激勵,CCUS技術在2025年產值規模超過200億元/年,到2050年超過3300億元/年,按保守情形估計2025-2050年平均年增長率為11.87%。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戴厚良表示,“CCUS是實現碳排放變廢為寶、效益與環保并重的一項綠色開發技術,包括CCS在內也是一項兜底技術,在碳達峰碳中和進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CCUS技術雖然已經發展了多年,但由于其成本缺陷,導致很難實現規模化,需要得到資本及產業的支持。
根據國際市場研究機構(Research and Markets) 的一項新研究顯示,2026年全球CCUS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77億美元。
今年1月首次發布的中國海域二氧化碳地質封存潛力評價結果顯示,中國海域二氧化碳地質封存潛力巨大,預測潛力達2.58萬億噸,可為“雙碳”目標實現提供重要支撐。
據預測,到2060年我國仍有14億噸左右CO2 排放需要通過 CCUS 技術進行消解。
02 CCUS發展存在的問題
目前CCUS技術的成本仍然比較高,因此在商業化應用中面臨著一定的挑戰。盡管隨著技術的發展和推廣,CCUS技術的成本已經有所降低,但是仍需要進一步降低成本才能更廣泛地應用。
中金在報告中測算過,當前國內化工行業CCS技術平均成本約為403元/噸,其中碳捕捉、封存、運輸成本占比分別為56%、24%、19%。
直接空氣捕捉方法的成本則更加昂貴。冰島的第一家商業碳去除公司Climeworks為例,目前的成本為每噸600-800美元,到2030年前該技術的成本雖然有望降至250-300美元,但與大多數重新植樹造林不到50美元/噸的價格相比來說,也昂貴了不少。
直接捕集CO2可以減少生產點的碳排放,但很難擴大規模,因為每個工廠都必須根據定制進行改造。此外,相關專家表示,它對去除過去150年來已經從其他來源排放的大氣中累積CO2沒有任何作用。
CCUS技術的應用受到地域限制,需要有合適的地下儲層來儲存二氧化碳。這意味著CCUS技術無法在所有地區應用,只能在部分地區適用。
一旦CO2從大氣中去除,有兩種基本的儲存方式:生物封存和地質儲存。生物碳封存是指大氣中的CO2儲存在植物、土壤、木材甚至海洋中。而地質碳封存是將CO2封存在地下的過程。為此,公司要么將CO2泵入地下洞穴,要么將其與液體混合,然后將其泵入多孔巖層中,隨著時間的推移,CO2可以“礦化”。
比如Climeworks,將從空氣中去除的CO2提供給合作伙伴公司 Carbfix,后者將CO2注入地下,與玄武巖發生反應。在接下來的兩年里,碳變成了堅硬的巖石。
CCUS技術在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但同時也需要進行監測,以確保其安全和可持續性。
CO2儲存是CCUS技術的一個重要環節,CCUS技術會對周邊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例如對地下水、土地和生態系統等,因此需要對儲存地點進行長期的監測,以確保CO2不會泄漏或造成環境污染。因此需要對周邊環境進行長期監測,以確保CCUS技術的安全性和可持續性。
(參考文獻詳見公眾號環球零碳)
--------
關于我們: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