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俞曉群︱五行占:馬禍之賢士不足
在《漢書?五行志》皇之不極名下,還有馬禍一項,班固稱:“于《易》,《乾》為君為馬,馬任用而彊力,君氣毀,故有馬禍。一曰,馬多死及為怪,亦是也。”
《漢書》記載馬禍四段:
其一,《左氏傳》定公十年,宋公子地有白馬駟,公嬖向魋欲之,公取而朱其尾鬣以予之。地怒,使其徒抶魋而奪之。魋懼將走,公閉門而泣之,目盡腫。公弟辰謂地曰:“子為君禮,不過出竟,君必止子”。地出奔陳,公弗止。辰為之請,不聽。辰曰:“是我廷吾兄也,吾以國人出,君誰與處?”遂與其徒出奔陳。明年,俱入于蕭以叛,大為宋患,近馬禍也。
其二,史記秦孝公二十一年有馬生人,昭王二十年牡馬生子而死。劉向以為皆馬禍也。孝公始用商君攻守之法,東侵諸侯,至于昭王,用兵彌烈。其象將以兵革抗極成功,而還自害也。牡馬非生類,妄生而死,猶秦恃力彊得天下,而還自滅之象也。一曰,諸畜生非其類,子孫必有非其姓者,至于始皇,果呂不韋子。京房《易傳》曰:“方伯分威,厥妖牡馬生子。亡天子,諸侯相伐,厥妖馬生人。”
其三,文帝十二年,有馬生角于吳,角在耳前,上鄉。右角長三寸,左角長二寸,皆大二寸。劉向以為馬不當生角,猶吳不當舉兵鄉上也。是時,吳王濞封有四郡五十余城,內懷驕恣,變見于外,天戒早矣。王不寤,后卒舉兵,誅滅。京房《易傳》曰。“臣易上,政不順,厥妖馬生角,茲謂賢士不足。”又曰:“天子親伐,馬生角。”
其四,成帝綏和二年二月,大廄馬生角,在左耳前,圍長各二寸。是時王莽為大司馬,害上之萌自此始矣。哀帝建平二年,定襄牡馬生駒,三足,隨君飲食,太守以聞。馬,國之武用,三足,不任用之象也。后侍中董賢年二十二為大司馬,居上公之位,天下不宗。哀帝暴崩,成帝母王太后召弟子新都侯王莽入,收賢印綬,賢恐,自殺,莽因代之,并誅外家丁、傅。又廢哀帝傅皇后,令自殺,發掘帝祖母傅太后、母丁太后陵,更以庶人葬之。辜及至尊,大臣微弱之禍也。
《后漢書?五行志》記載馬禍四段:
其一,更始二年二月,發雒陽,欲入長安,司直李松奉引,車奔,觸北宮鐵柱門,三馬皆死。馬禍也。時更始失道,將亡。
其二,桓帝延熹五年四月,驚馬與逸象突人宮殿。近馬禍也。是時桓帝政衰缺。
其三,靈帝光和元年,司徒長史馮巡馬生人。京房《易傳》曰:“上亡天子,諸侯相伐,厥妖馬生人。”后馮巡遷甘陵相,黃巾初起,為所殘殺,而國家亦四面受敵。其后關東州郡各舉義兵,卒相攻伐,天子西移,王政隔塞。其占與京房同。
其四,光和中,雒陽水西橋民馬逸走,遂嚙殺人。是時,公卿大臣及左右數有被誅者。
《晉書》《宋書》記載馬禍多段,取一段于下:
武帝太熙元年,遼東有馬生角,在兩耳下,長三寸。案劉向說曰,“此兵象也”。及帝晏駕之后,王室毒于兵禍,是其應也。京房《易傳》曰:“臣易上,政不順,厥妖馬生角,茲謂賢士不足。”又曰:“天子親伐,馬生角。”《呂氏春秋》曰:“人君失道,馬有生角。”及惠帝踐阼,昏愚失道,又親征伐成都,是其應也。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