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各種“近視康復”騙局還能玩下去嗎?
原創 黃思宇 醫學界
葉黃素、藍莓等產品只能作為輔助,用來治療近視并不現實。只要孩子做到飲食全面、健康,就不需要額外補充。
撰文 | 黃思宇
新華社“新華視點”近日報道,山西太原一位家長帶視力下降的女兒到當地一家視力養護中心做治療,機構宣稱通過穴位按摩可將視力從4.5提升到5.0,但在接受每個療程3800元、共三個療程的治療后,她的女兒視力不僅沒有改善,反而從4.9下降到4.6,屈光度也達到了200度。
太原這位家長并非個例,2018年就有報道,杭州一位父親帶10歲的兒子到視力康復機構進行了一年的視力訓練,每次用iPad訓練一個多小時,共花費20萬元,結果兒子的視力不升反降,單眼視力只剩0.3。
國家衛健委調查顯示,2020年,我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2.7%,且發生較早,近視率攀升速度快,6歲兒童近視率為14.3%,高中生近視率已高達80.5%。這催生出一些專門針對兒童和青少年、宣稱能進行近視康復的機構和產品。
在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眼科醫生王韌琰看來,近視就像一輛只能往前開的車,一旦搭上這輛車,只能盡量踩剎車,讓它跑慢點,不可能讓它倒車。2019年,國家衛健委聯合多部門發布的《關于進一步規范兒童青少年近視矯正工作切實加強監管的通知》也指出,在目前醫療技術條件下,近視不能治愈。
“新華視點”最新調查發現,部分商家通過渲染“近視焦慮”、虛假廣告宣傳等兜售相關產品和服務,價格不菲,效果存疑,有的還存在危害青少年健康的風險。
電流刺激、穴位按摩能提高視力?
在某主流購物網站上搜索“近視治療儀”,可以找到價格266元至7220元不等的產品,部分高價產品還可以免費試用或租借使用。
一款名為“博視力”的近視治療儀介紹稱,該產品采用基于中醫經絡學說的全息療法,通過微電流刺激促進眼部血液循環,從而改善視力。評論區有買家稱,給近視的孩子使用后,“視力提高了很多”,還有買家稱,孩子“左眼50度,右眼100度,原來看黑板有點模糊,現在都很清楚了”。
但對于經皮電流刺激改善近視,王韌琰表示目前國內外尚無定論。對于中醫手段治療近視,她表示,臨床上確實觀察到,一些近視的兒童經過扎梅花針、穴位按摩等中醫治療后,裸眼視力短期內會有提高,但不會持續太久,一旦治療停止,孩子的裸眼視力會再次下降。
“實際上,這可能只是通過改善眼周循環緩解了視疲勞,但檢查孩子的度數和眼軸長度就會發現,近視并沒有好轉。”王韌琰說。
另一種常見的近視治療儀是宣稱可以模擬自然光的哺光儀。一款哺光儀介紹稱,通過650納米激光照射,每天兩次,間隔四小時,每次三分鐘,可以模擬自然光,對眼睛進行哺光,從而治療近視。
實際上,哺光儀近年來越來越多地應用于臨床上治療兒童和青少年近視。王韌琰說,臨床上確實觀察到哺光儀對近視有療效,但由于目前缺少大樣本、長時間的哺光儀臨床研究,醫生向家長建議使用哺光儀時依然持謹慎態度,也不會將其作為近視的首選矯治手段。
“任何醫療器械要應用于臨床,都需要先進行大規模的試驗驗證安全性和有效性。如果要應用到臨床,安全性比有效性更重要。”王韌琰說,“雖然哺光儀目前觀察到的副作用和并發癥較少,但只要發生一例,對孩子視力的傷害將是災難性的。”
王韌琰介紹,哺光儀會直接照射眼底黃斑,如果孩子已經有眼底黃斑病變或損傷及其他眼科禁忌癥,可能造成極大的視力損傷,并且這種視力損傷很可能是不可逆的。因此,臨床上用哺光儀治療時,如果發現眼底黃斑發生相較于基線的變化,會立即停止治療,或予以相應的輔助治療,以及時止損。在開始哺光儀治療前,醫生也會對孩子進行全面的眼科乃至全身評估,并要求接受哺光儀治療的兒童定期復查,以監測療效和安全性。
“每種近視治療手段都有一定的風險,即使是效果和安全性都已得到大規模試驗驗證的低濃度阿托品眼藥水,也會影響睫狀肌調節功能和瞳孔大小,使用前后都要對孩子進行評估和監測。”王韌琰說。
預防宜增加戶外活動,矯治首選光學手段
“我的孩子戴了這么久的眼鏡,為何近視度數還是越來越深?”在兒童近視門診,王韌琰經常遇到家長發出類似的疑問。
2019年,國家衛健委聯合市場監管局、中醫藥局、藥監局等多部門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兒童青少年近視矯正工作切實加強監管的通知》,第一條便寫道:在目前醫療技術條件下,近視不能治愈。而據王韌琰觀察,兒童近視不僅無法治愈,還存在難以延緩進展的特點。
王韌琰介紹,近視的發生機制較為復雜,目前存在多種假說。近視的發生原因則基本可分為外因和內因,外因包括缺少戶外活動、用眼強度過高、照明條件差等,內因以遺傳因素為主,和中高度近視關系較大。由于發病因素多元、復雜,單一的治療方法很難保證延緩近視,只能嘗試或聯合多種矯治方式,找到最適合個體的方案。
“所以我們建議有視力問題的孩子早一點開始干預,試錯的成本才會更低。”王韌琰說。
王韌琰介紹,針對兒童近視的臨床手段分為預防和矯治兩種。對于學齡前兒童,如果觀察到眼軸增長較快、遠視儲備減少較快,尤其是有近視家族史,就會建議干預,首選行為上的改變,如增加戶外活動時間,這也是國內外一致認為對預防近視效果最佳的手段。對于學齡兒童,首先考慮目前的視力能否滿足日常需求,如果已經影響生活和學習,導致學習效率降低,首選角膜塑形鏡(OK鏡)、多焦點框架眼鏡、多焦點軟鏡等光學手段進行矯治,既能滿足視力需求,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延緩近視。
“近視在病理上的主要改變是眼軸增長。由于眼軸增長,較遠的光線經過折射后無法落在視網膜上,而是落在視網膜前,導致觀看遠處時視物模糊。視力矯正的原理,就是通過凹透鏡的調節,讓較遠處的光線經過折射后能夠落在視網膜上。”王韌琰說。
門診中,王韌琰還會遇到想給近視的孩子購買葉黃素、藍莓提取物等補充劑的家長。但在她看來,只要孩子做到飲食全面、健康,就不需要額外補充。葉黃素、藍莓等產品只能作為輔助,用來治療近視并不現實。“更需要注意的是讓孩子少吃油炸食品,它是經過研究證實的近視高危因素。”王韌琰說。
指導專家
王韌琰 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眼科主治醫師
來源:醫學界
責編:田棟梁
編輯:趙 靜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