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國電影資料館安溪數字資源中心揭牌,更好保護音像遺產
3月25日,中國電影資料館安溪數字資源中心在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正式啟動。該中心由安溪縣委、縣政府支持建立,目前已完成一期工程建設。啟動儀式結束后次日,“影藏大千,文化地方”研討會在當地舉行,來自國內不同行業領域的多位專家學者齊聚安溪,共話影視發展、暢談文化創新。
啟動儀式
圍繞影視賦能、地域表達、產教融合等熱點話題,專家們以主旨演講和沙龍座談的形式進行了研討和交流。從電影的文化賦能屬性切入,針對城市和地方的地域性文化表達廣泛展開討論。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主任孫向輝表示,“此次中國電影資料館安溪數字資源中心一期順利落成促成了中央級文化資源向南引流,鄉鎮文化發展激活了創新動力,開辟出文化與數字科技融合的新沃土。”

沙龍現場
主持了多年老電影修復工作的上海戲劇學院教授、電影學者石川發表主旨演講,圍繞膠片電影修復后的再價值化問題展開,結合國內外不同的實踐案例探討再價值化的途徑與效果。“對于電影膠片這樣一個脆弱的文化物質基礎,應該怎么去保護它?在法國國家電影資料館創始人蘭布魯瓦看來,電影的生命在于不斷放映,膠片本身的脆弱需要不斷的放映才能顯示它的價值,它客觀上提出電影必須處在不斷反復的保護維修和延續條件下,它才能作為一種文化物質遺產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他說,國際三大電影節開設經典單元實際上也就是掌握了傳統影片進入市場的定價權,國內是從2008年開始,舉辦了首次的電影文化遺產保護的學術研討會才將相關概念引入,落實到實踐上是在2012年,開始籌建上海電影博物館,并以此為平臺打造公共文化產品,將電影文化遺產包括電影膠片、道具、服裝、器材、電影人的手稿日記等保存并舉辦展覽。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尹鴻教授以《電影的文化賦能》為題介紹說:“一個城市,一個區域要被認知,首先是識別,有了識別才會有知名度,然后才會產生區域標志,只有這些區域標志代表這個區域的特點才會創造出區域品牌,包括產品品牌、非遺品牌,最終它會創造出一種人文性格。”在尹鴻看來,電影是一個“雷聲大雨點小”的行業,雨點是它的直接經濟價值,也就是直接票房價值,“雷聲是電影的影響力價值,聰明的決策者都善于利用電影的影響力價值去投入電影,這是電影能在全世界受到關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廈門大學電影學院副院長、教授李曉紅介紹了廈門大學電影學院建院的發展情況與經驗。“電影人才的培養它是需要產業環境的,它需要有強大的實踐基礎的保證。”據了解,2018年,中國電影金雞獎落戶廈門帶動廈門注冊影視公司數量達到2000多家,使整個福建省影視產業環境向好發展,為廈門大學電影學院的建設提供產教融合上的支持。“廈門大學電影學院的建設是一個多學科的集合,也是與地方政府的一個良性互動的結果。”
隨著安溪數字資源中心一期順利落成并即將正式開啟運營,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生聚創基地、中小學生電影實訓基地和高校學習實踐基地,以及影視工作室、電影數字修復中心等各類項目也在活動中正式揭牌。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