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食色生香,在畢加索的故鄉馬拉加
Carol Xiao
許多人知道馬拉加都因為畢加索。他曾這樣形容自己的故鄉:“沒體會過馬拉加陽光的人,就創造不出立體主義繪畫藝術。”馬拉加的氣質很地中海,從清晨供應鮮榨橙汁和香脆吐司的Cafécon Leche 開始,到晚上擠滿人的tapas 酒館和各種不同風味的餐廳,都透露著一種信息:社交、美食和美酒是人們日常生活的中心。
沙丁魚和桑格利亞汽酒
周五下午兩點半左右,我來到老城中心的Atarazanas市場時,大部分攤檔已關門,只剩入口處現場烹飪簡餐的幾間。提前慶祝周末的馬拉加人把不大的空間擠得滿滿當當。人們或是一杯啤酒,或是用紅葡萄酒、水果和蘇打水調制成的桑格利亞汽酒,就著各式現制海鮮和面包,邊聊邊吃。
導游告訴我:“懂得欣賞沙丁魚和桑格利亞汽酒,才真正懂得欣賞馬拉加。”于是我們點了炸沙丁魚和桑格利亞,外加炸茄子片、烤海蝦和吞拿魚,再來一碟面包片,地道的馬拉加午餐開始了。在Atarazanas 市場,用最新鮮的一手海鮮,稍加烹烤,撒上海鹽和橄欖油,再來幾滴檸檬汁,就有了簡單又色香味俱全的食物。

事實上,除了美食,市場本身也是值得一看的建筑物。這里過去是船只停泊修理的海軍工廠,于1879 年由設計師Joaquin de Ruboba 原地重建。重建后的市場風格為新阿拉伯式,入口由白色大理石建造的馬蹄形拱門具有明顯特征。而市場內部的金屬框架結構與馬德里的San Miguel 市場相似。原來,Atarazanas 市場與San Miguel 以及巴塞羅那的Santa Caterina 都在同一時期建造。而市場的另一亮點,則是后方拱門上的色彩濃艷的巨型彩繪玻璃。這是1908 年重修時添加的。玻璃上的圖案代表了馬拉加城市的不同古跡,包括大教堂、吉布拉法羅山、Sagrario 教堂的入口以及三夫人噴泉等。

餐廳之星
El Pimpi 是馬拉加城里最具人氣的餐廳兼酒窖,也是40 多年來馬拉加人最喜愛的聚會點。幾乎所有馬拉加旅行指南都會提到這家餐廳,它就像大教堂、畢加索博物館一樣,成為游客心目中的必訪點。
據說El Pimpi 是馬拉加第一個成為導游的小伙子的名字,他帶到達海港的旅客們轉遍老城每一個角落,陪他們去品嘗地道的炸魚和欣賞弗拉明戈舞。El Pimpi 所在的建筑是歷史可追溯到18世紀的老市政廳,如今餐廳使這棟老房子重新煥發光彩。
導游說:“你必須到里面走一走。”瓷地磚、深木色的桌椅、老式吊燈,盡頭的木桶墻成了許多食客拍照的對象。“這些木桶里可是真的存酒的,里頭的酒全都來自馬拉加最好的葡萄酒莊MalagaVirgen。”仔細看看,餐廳的另一部分還有更多。木桶上面大多簽有名字,包括卡門·蒂森、畢加索的家族成員們,還有西班牙著名演員安東尼奧·班德拉斯。

我們選在露天的庭院里用餐,氛圍輕松愉快。餐廳的餐單也很親民,同樣有烤魷魚圈、牛肉漢堡、大蒜濃湯、油橄欖橘香鱈魚等當地人喜愛的美食。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加入面包碎、雞蛋和火腿的大蒜濃湯,口感濃稠,面包碎給予的脆感和火腿的咸香完美結合,讓人欲罷不能。
海濱美味
沿露天公園林蔭道一直往東,經過雷丁漫步道和普利艾斯大街,便能遠離旅游中心,繼續往上走,是17世紀的雷丁泉、卡萊特皇宮酒店以及卡門浴室,這里屬于自20 世紀上半葉形成的資產階級街區。從這兒開始的佩德萊卡勒霍濱海漫步道通向最具城市特色的漁港區——帕羅。
馬拉加人在港區海灘上鋪開沙灘巾,撐開遮陽傘享受日光浴。沙灘上還有幾座簡單的木質涼亭,屋頂用茅草搭蓋,兩邊用彩色條紋布擋住海風。這是用來烤制漁港新獲海鮮的地方,涼亭前的烤爐制成船型,看不見現代的燒烤工具,只見一些石塊、木頭和徐徐升起的炊煙,讓眼前的風景看起來充滿原始海濱風情。

海港邊的小屋無不有著糖果色外觀,它們幾乎都是餐廳和咖啡館,提供的食物遵循簡單美味的原則。從腌橄欖開始,吞拿魚沙拉、彩椒沙拉、烤沙丁魚和炸魷魚很快上臺。新鮮的沙丁魚每一條都大概有兩根手指粗、一個手掌長,烤得恰到好處。肉質鮮嫩,搭配撒在上面的粗鹽,是我至今品嘗過的最令人難忘的沙丁魚。而要學會像當地人一樣吃沙丁魚,則是用刀叉麻利地將魚骨兩邊的肉剝離,不用太在意里頭的細骨,配一些只用橄欖油調配的沙拉,便是一頓健康又美味的地中海午餐。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