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被夸大的民校招生宣傳:全部安排就業,高價租公辦院校場地
高考招生季,中國民辦高校虛假招生廣告再現。
近日,北京市教委發布通報,北京民族大學、北京經貿研修學院因存在虛假招生宣傳等問題,被責令停止招生。
任職于西安某民辦高校招生辦的張磊(化名)向中新社記者透露,民辦高校辦學質量參差不齊,質量高、聲譽好的學校招生相對規范,而部分知名度低的高校虛假宣傳現象嚴重。
近年,民辦高校虛假招生廣告呈愈加泛濫趨勢。張磊認為,生源減少讓高校間競爭更激烈,導致虛假招生宣傳進一步陷入惡性循環狀態。
記者調查發現,部分民辦高校在招生宣傳中存在擅自變換辦學性質或辦學層次,欺騙考生報考。張磊舉例稱,一些高校將其自設的非學歷專業、自考專業模糊稱為“國家統招”專業,并承諾畢業發放國家承認的統招生學歷證書。“學生讀了幾年,最后卻拿不到統招學生的學歷證書,這種虛假宣傳后果非常嚴重。”
被停止招生的北京經貿研修學院就是典型案例。該校屬于民辦非學歷的高等教育機構,但該校招生人員卻向考生承諾,可以拿到國家承認的全日制大專學歷,其招生廣告更是刪掉了“非學歷”的字樣。北京市曾明確要求高校招生宣傳內容不得回避、混淆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的區別。
此外,部分具有全日制甚至可以授予國家承認統招學歷辦學資質的民辦高校,近些年也因為生源不足,開始涉足自學考試的招生。面向落榜考生,他們故意模糊“自考”的培養方式,混淆頒發學歷證書的“自考”和“統招”性質。
“‘自考’就是自學考試,即使不去學校,在家也可以通過自學獲得自考學歷證書。民辦院校只是提供了一個集中學習的地方。”張磊表示,這種虛假招生宣傳欺騙了很多對招生體系不了解的學生和家長,尤其農村籍學生居多。
記者調查發現,還有部分民辦高校打著與公辦高校“合作”的旗號招生。
“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張磊表示,近年由于民辦高校虛假宣傳愈演愈烈,導致“民辦高校”聲譽下降,招生數銳減。為此,一些知名度低的民辦高校便打著與公辦院校“合作辦學”的幌子招生,甚至通過高租金租借公辦院校辦學場地,讓“合作辦學”顯得更“名正言順”,而因高額租金受益的公辦院校對此便“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北京市民辦教育協會秘書長馬學雷表示,拿到國家承認的畢業證書只有三個途徑:參加國家高考后,統一招生錄取;通過國家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獲取;參加成人教育、遠程教育。一些違法民辦教育機構所宣傳的“合作辦學”完全是子虛烏有,學生家長要注意甄別。
此外,承諾與學生簽訂“就業協議”也成為民辦教育機構招生宣傳的虛假“賣點”之一。張磊表示,多數學生入學前會格外關注就業率,部分民辦教育機構就此找到了新的宣傳噱頭。一些民辦機構推出所謂的“入學簽訂就業協議”“100%安排就業”等虛假宣傳廣告,但學生畢業后這一承諾會以各種理由無法兌現;還有一些機構與企業私下簽訂協議,學生入職不到3個月就以見習不合格為由辭退。
張磊坦言,民辦高校招生廣告雖不一定都存在虛假宣傳,“但普遍會存在夸大宣傳的現象”。除了上述招生宣傳嚴重違規行為,還會在就業前景、師資配置上存在虛假夸大宣傳。比如,他所在的高校聲稱某知名專家是該校某專業的教授,但實際上這位專家只是來該校做過一次講座;聲稱其新聞專業與某國家級媒體有合作,實際上該專業從未與這一媒體有過接觸。
“諸如此類的虛假夸大宣傳比比皆是。”張磊表示,一般民眾對于民辦高校招生詳細規則幾乎無知,對于虛假宣傳也難以辨別。他提醒考生,選擇民辦高校時一定要查清是學歷教育還是非學歷教育,是頒發國家承認的畢業證書還是自設專業頒發證書,不能只聽招生學校一家之言,“要選擇知名度高、聲譽好的正規民辦高校”。(原標題《民辦高校招生宣傳陷阱多 專業人士指出這些“坑”不要跳》)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