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科院副院長高培勇:供給側改革更重要的在于改革的行動

近年來,經濟發展的新常態、新發展理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逐漸成為當下中國經濟呈現出的新面貌和關鍵詞。
7月6日,2018APEC工商領導人中國論壇在北京拉開帷幕。澎湃新聞(www.thapaper.cn)當天從論壇上了解到,此次論壇匯聚全球智識,主題為“全球經濟與中國發展新周期”。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經濟研究所所長高培勇在論壇主旨演講中指出,中國的經濟理念、經濟思想和經濟戰略一直在不斷地進行調整當中,相對以往中國的經濟,工作的理念思想和戰略已經發生了一系列極為深刻而重大的變化,這些變化集中體現在有關經濟工作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概念、新判斷的表述上。
例如,從指導思想方面來看,高培勇說,“以往我們對于經濟工作的聚焦點處于追求當時經濟發展的國情背景,我們是放在經濟的規模及其增速上的,所以,幾乎所有的經濟工作自然要圍繞著GDP的規模和GDP的增速轉。”
“從黨的十九大以后,我們對外鄭重宣布,中國的GDP發展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而在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們注重的是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等等這一系列的問題。”
高培勇表示,在這樣一種背景條件下,對于經濟工作的導向就不再是或主要不是GDP的規模和GDP的增長速度,而是效益優先,而是質量,這樣一種轉變對于理解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的布局是極為重要的。”
從宏觀經濟政策來看,高培勇指出,今天中國所倡導的宏觀經濟政策的主線索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既要靠政策,也要通過改革的行動,或者說更重要的在于改革的行動。
他進一步解釋稱,談論當前中國經濟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特別是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經貿形勢,僅僅通過政策層面的調整,在政策層面上做出自己的反應是遠遠不夠的,應在制度層面作出變革,在體制機制層面作出調整。
“當前中國的宏觀經濟政策總體表述可用如下幾句話加以概括,就是堅持新發展理念,緊扣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建設現代化的經濟體系。”高培勇總結道。
他希望,不管是從研究層面關注中國經濟形勢的變化,還是從企業的經營層面、從政策的操作層面來理解認識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整,恰當地解讀好中國宏觀經濟政策變化的一個十分關鍵的問題是,要全面的調整理念、思想和戰略,以大不相同于以往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作出解讀和判斷。
2018APEC工商領導人中國論壇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中國國際商會和APEC中國工商理事會共同主辦,以探討世界經濟增長和中國發展機遇為主要目標,積極創建各方與經濟、金融、科技等管理機構的對話與交流,為新時代工商界搭建一個充分參與、推動創新、合作共贏的國際平臺。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