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你什么時候開始思考 “我是誰”?小學生問倒“準清華學霸”
“高考后,不用每天做題了,時間突然放松了,卻好像沒什么目標了。”
畢業于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在今年高考中取得了688分好成績的郭玉楷,是一枚妥妥的學霸,他已經填報了清華大學,作為一名“準清華人”,高考塵埃落定后,他卻突然感覺有些空虛。
“現在知識的更替非常快,呈幾何級的速度在進行,可以說大學還沒畢業,學到的知識可能就有一半已經過時了。”7月2日,郭玉楷和同學吳楚華,選擇了回到母校廣州中黃國際黃埔小學,去重新感受一下“學習的初衷”。
郭玉楷告訴澎湃新聞(www.kxwhcb.com),小學是教育的初級階段,在母校打下的基礎對他的影響最為深遠。“一方面給老師報喜,一方面想滿足一下好奇心,看看小學生現在是怎樣地在學習,也可以從小師弟師妹身上看到一些東西,警醒一下自己,免得到了學霸扎堆的清華被淘汰了。”
回小學“充電”
今年6月25日12點,郭玉楷準時收到了自己的高考成績單——688分。“我一直成績都比較好,算是意料之中的結果。”在成績出來之前,他已經拿到了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降30分錄取的優惠。
這個被老師稱之為優秀得“一塌糊涂”的學生,在高考后卻開始陷入了迷茫。“應該說我在學習過程中一直是以清北為目標的,從小它們在我心中的形象就很高大。現在目標實現了,突然放松了,好像沒什么目標了。”
習慣于學習的郭玉楷,在暑假期間已經開始為上大學做準備,“我搜了一些關于知識迭代的資料,感覺這個時代變化是很快的,又莫名開始緊張起來。”
郭玉楷說,小學數學老師周培春曾經和他說過:“你們畢業這么多年,現在小學生學習方法都已經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了,可能好多小學生擅長的東西,連高中生都需要重新學習了。”這段話,讓郭玉楷和同樣即將進入清華大學的吳楚華決定回母校看一看。
“哥哥,你們就要上中國最好的大學了,你了解自己嗎,你是什么時候開始思考 ‘我是誰’這個問題的呢?”在回母校之前,郭玉楷設想過自己將會面臨的場景,卻沒想到會被這個問題給問“卡殼”了。
“真的沒想到現在的小學生會開始探究這些哲學方面的問題。”郭玉楷說,畢業6年,學校的硬件設施有了很大的改善,在教學模式和教學方式上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感覺現在的小學生更注重于思考,而不是一昧的學習。”在郭玉楷看來,“我是誰”是一個超越了語文、數學、外語、社會、自然等各個學科的超學科問題,但小學生們分析起來卻頭頭是道,“我們在高中的時候都沒有做過這樣的探究課,可能要到大學才有吧,但現在的小學階段就開始培養學生的思維了。”
郭玉楷坦言,在這些小學生面前,自己竟然會有一點“危機感”。“我聽我們老師介紹了現在小學生的教學模式,除了課本知識以外,老師還會引導學生運用各種知識去發現世界、了解自己,我覺得這個和我當初的小學相差是很大的。”
郭玉楷告訴澎湃新聞,小學是學生打好基礎的重要階段,“我覺得母校對我影響應該是最深遠的,因為是國際學校,當時我們就有比較多的外教課,對我學英語幫助很大。”
此外,小學階段養成的良好習慣,也讓郭玉楷受益良多,“我們小學的時候,老師就會組織我們合作把水和盒飯抬上樓,從小就讓我們明白負責任與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我高中不偏科、發展比較全面,處理事情上也不走極端,我覺得都和小時候的教育有很大關系。”
他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原本回小學更多的是希望見見以前的老師,沒想到收獲頗豐。“我和我以前的數學老師說,等以后上了清華大學,有空還是要回小學看一看,保持危機感啊。”
思考比“填鴨教育”更重要
問及學習方法,郭玉楷多次提及到“思考”。“我覺得學習最重要的不是學習知識,而是掌握有理解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他認為,一味地接受填鴨式教育作用有限,學生需要自己進行思考,把知識融會貫通。
對此,中黃國際教育小學部副校長李春也表示,學校最關鍵的應該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學習方法,而不是灌輸知識。
李春說:“知識和技能的積累非常重要,有了這種積累才能為后面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但僅僅注重知識量的積累和技能的嫻熟,還不足以達到杰出的學習效果,更重要的是掌握一種學習方法,所有的知識都要建構在理解之上。”
此外,郭玉楷表示,學習階段的閱讀量也非常重要,“因為高考對錯誤的容忍度是很低的,學生在后期要大量接觸題型,對題型和解答方法多了解,能夠幫助我們提高做題速度和準確率。”
選擇清華大學,郭玉楷也是看重清華大學開放、包容、多元的環境,“我覺得這樣的學校適合我,學生可以展現個性,自由地思考學習,獲得合適的發展。”
郭玉楷說,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無論是小學的環境,還是父母的教育,都很突出個性和自由,“我爸經常說的話就是‘守望成長’,他們不會過度干涉,小學時期為了幫我樹立良好的學習習慣,會輔導我的功課,到了初中和高中,就更多的是照顧和陪伴。”
“自由的環境才能培養健全的人格。”作為郭玉楷母校的副校長,李春對郭玉楷的感受很是認同,她告訴澎湃新聞,學校一直保持著良好的氛圍,鼓勵學生勇敢思考和表達,“很多校長都和我說過,我們的學生出去后特別敢講,我如果后背沒有挺直,學生也會直接指出來”。
她表示,除了學習成績以外,學校更希望培養擁有健全的人格、看待事物正確的方法、較好的交流能力、有一套適合自己生存和學習方法的學生,“這樣的學生無論考上的是不是清華北大,他們都是一個成功、完整的孩子。”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