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裸辭,地攤,與我的理想生活
原創 謝家銘 讓一部分青年先X起來

題圖來源:《瞬息全宇宙》
作者|謝家銘
口述 | 柒月
29歲,在工作六年之后,我選擇從互聯網公司裸辭。
之前,我一直從事數據分析工作。事實上,這并非我第一次裸辭。
裸辭的起因并非是遭遇了邁不過去的坎,只是和我想要的生活不吻合。
不止是一份穩定的收入
或許是因為工作強度過大,經常連續加班到凌晨,周末也要背著電腦隨時待命,精神始終處于一種緊繃的狀態。我渴望自由地去享受生活,但我無法平衡好這一切。
或許是因為在工作中難以實現自我價值,被邊緣化的感覺始終存在,毫無成就感可言,讓我無法提起勁頭。
或許是因為工作中和同事對接,無法有效溝通,每天消耗著我巨大的情緒和精力。
每當我發現自己身處一種痛苦之中,便會試圖逃離,通過休息一段時間調整自己,上班對我而言不應該僅僅只是意味著獲得一份穩定的收入。
當然,有人或許會認為工作中的困難或磨練都是未來的寶貴財富,要迎難而上,去不斷克服、戰勝它們。
但這些問題對我帶來的傷害,也是客觀存在的,包括身體和情緒。

杭州一小伙因連續加班,騎車逆行被攔下跪痛哭。? 《1818黃金眼》
為什么一定要去死磕,故意和自己過不去?
其實并非所有工作都會讓我不適,曾經我遇到過一家公司,那里工作的氛圍和節奏都很舒服,但因為經營問題,整個業務線都不得不停掉。
我通常不會選擇邊工作邊找下家,我沒有辦法同時處理兩件事,做到無縫銜接。在職跳槽,通常要2-3個月時間,我不喜歡把戰線拉得過長。
一旦這份工作讓我感到痛苦,已然發現待不下去的時候,我沒辦法說服自己忍受這么長時間。這可能和我個人性格有關,但當然,也有人對于痛苦的忍耐力很強。
通常,我都會先辭職,之后再找工作,或者休息一段時間去探索些別的事情。去年我就曾去云南待了一段時間,那段經歷讓我很放松。
裸辭雖爽,但也會孤單
選擇裸辭,必須要事先想明白一些問題,包括自己現有的積蓄能夠支撐多長時間,對于自己在職場中競爭力的評估,以準確衡量自己何時能夠找到適合的工作。
裸辭有風險,很多人顧慮在面試時談薪資沒有優勢,未來處于一種不確定狀態下會產生焦慮,以及空窗期太久會影響到正常的生活。
這些因素客觀存在。我也始終認為,裸辭雖然爽,但千萬不要盲目,不要頭腦一熱便決定不干了,要保持基本的理性。
我也曾遇到過一些問題。當你不上班時,突然一下子擁有了大把的空閑時間,如果你對這些時間的掌控力度不夠,那很可能日子在不知不覺間就溜走了。
當你這一天過得不夠充實,那焦慮自然難免。
但這一次,我沒有選擇繼續找工作。工作了六年時間,我發現自己可能不太喜歡被束縛在格子間。之前或許是年齡小,看待事情的想法和方式還不成熟,更多的是想生存下去。
但現在,我想去探索更多的生活方式,想去折騰一下。

生活應該是曠野,而非軌道。其實短視也是一種人生智慧。? 《心靈奇旅》
我的朋友同樣也裸辭了,現在每天和我一起在做一些事情。她之前是在互聯網公司擔任產品經理,選擇裸辭的原因和我相似。
做這樣的決定,有一個志同道合的朋友陪伴和支持,對我而言非常重要。
這條路上一個人走是有點孤獨,但兩個人一起就會好很多。
面對社會時鐘的婚姻壓力
事實上,我幾乎很少見到有人能找到完全符合內心向往的工作。通常,興趣只有是興趣的時候,才會對人產生吸引力。一旦變成工作,可能就不得不面對很多瑣碎。
所以,要把工作和興趣稍微分開一些,而不要混為一件事。
有人可能會希望通過努力賺錢去享受更好的物質生活。但我并沒有覺得哪種生活方式就一定是對的,要看每個人想要什么。
但社會時鐘確實會給人施加一種外在壓力,告訴我們在每個年齡段應該做什么。

豆瓣“逆社會時鐘”小組簡介。? 豆瓣
我也會經受被這些評判標準衡量的時候,結婚就是其中之一。對于女性而言,29歲在父母眼里也到了應該結婚的階段,在婚姻市場中也是一種“貶值”的處境。
我是一個比較隨性和自由的人,如果遇到適合的人,我不會抗拒,但倘若遇不到,我也不會特別焦慮,我做好了一輩子不結婚的準備。
其實,父母在這件事上還是比較支持我的。母親也經常說,如果找不到一個特別合適的人,寧愿不嫁,也不能隨隨便便去結婚。
我對自己沒有太大的要求,對另一半也只是希望情緒比較穩定,性格溫和,和我向往自由的步調一致。當然,年紀越大,心動這個事情變得難說,但整體我處于比較隨緣的狀態。
自由的工作,驟減的收入
我對自己有一種“盲目自信”,我覺得自己以后不通過朝九晚五上班,也是能夠掙到錢,會有一份比較滿意的收入。
目前,我一部分精力在單身社群的運營上,之前工作期間就開始做,已有兩年時間,社群規模在一萬多人。我經常會在周末組織露營、桌游、讀書會等活動,把男女生聚在一起,目的就是幫助大家脫單。
每次線下活動的參與人數在30人左右,特殊情況也會有一百多人。我們會對參與者收取一部分費用。有很多對戀人是在我們的撮合下才走在了一起。
工作日的時間,我和朋友則嘗試擺攤賣三明治,起因只是裸辭之后,時間過于充裕,我們不想每天一睜眼就到了中午,所以便希望能夠對自己的時間有合理的利用。
目前,柒月的擺攤計劃因被多次警告已中止。? 小紅書-柒月
朋友廚藝很不錯,所以我們就行動了起來。賣三明治的收益并不高,售價是六元,平均利潤只有兩三塊,早上很緊張的情況下也只能做20個,單靠這個去養活自己是有困難的。
剛開始擺攤的時候確實會有些社恐,不敢開口叫賣。也會遇到城管來巡查,看到城管來,就要及時躲開。
原本我們計劃直接開一個輕食店,但考慮到前期投入過多,與我們輕資產的想法不符,所以便自然想搞一個家庭私廚,主要接附近小區住戶和公司的訂單。
每天也就五六單,平均每單能賺十幾塊錢。但好在我們自己也要做飯,可以順帶著多做一些。下訂單的都是回頭客,對我們的味道很滿意。
整體來看,我們當前的收入是遠遠比不上工作的時候,降幅接近了60%,并且很不穩定。目前的支出略微大于收入,所以還是會消耗一點原有的存款。
但如果沒有大額的支出,日常花銷還是可以應付的。我并不認為會影響到我的生活質量,我本身的消費欲望就比較低,收入減少,支出自然會相應減少。
問題出現一個,再去解決一個
現在,我的情緒更加平和,心態也很穩定,對于目前的生活狀態還是比較滿意的。我努力的方向便是爭取能夠早日趕上上班時的收入。
我有給自己列出一份行動清單,包括我最近想做的10件事,選擇這些事情并無特別的原由,只是一些自然浮現在腦海的念頭。目前只完成了一小部分,但當你一旦完成一件事的時候,就會有一種成就感。
我的家人目前并不知曉我現在的生活方式。他們那輩人和我們的想法是不一樣的,如果你明知道雙方很難契合,那就沒有必要去尋求他們的理解和支持,否則只能讓這件事變得更加糾結,帶來一些無謂的麻煩。
當然,享受到自由,伴隨而來的就是不確定的風險。
但我自己是一個樂天派,問題出現一個,我解決一個就好。我不會去設想三年五年之后,或者十年之后我是一個什么樣子,現在討論這些沒有任何意義,因為事物發展是瞬息萬變的。

“你患得患失,太在意從前,又太擔心未來”。? 《功夫熊貓》
我只想把當前的路走好。倘若我現在遇到了什么難題,那就專注于把它解決掉。我相信最后也一定能夠解決,事實也是如此。
生活給我什么,我接著就好。
-----------------------------------
采訪后記—問答環節:
Q1:你的這些想法是否要建立在擁有一定物質基礎的情況下?
并不是,事實上,我并沒有可以值得揮霍的條件。例如,我在杭州并沒有住房,目前仍然在租房。當然,倘若身背房貸,可能也不會考慮裸辭。
但是,即使現在不上班,我的首要前提是必須能夠保障自己的生存,這些靈活性的勞動,要能夠滿足我日常的支出。
其實,我對金錢的追求并沒有那么高,只是夠花就好。我更看重的是人生的體驗和經歷,我自己的slogan就是我想去看看這個世界,多去外面走走,和這個世界對話。
如果有可能,我會選擇去一些地方,然后在那里分別住一段時間,感受一下當地的風土人情,這就是我理想的生活。
Q2:有人說:“從小吃不了學習的苦,長大就要吃生活的苦。”相比于在辦公室做文字工作,是否會擔心做這些體力活“不體面”?
很多人通過教育改變命運,試圖換取從事一份光鮮亮麗的工作,可能這份工作就是成為一名白領,坐在辦公室從事腦力勞動。
在父母眼里,體力活確實不如腦力工作體面,他們或許會認為我們供你讀了這么多年的書,為什么最后去擺地攤了。
我承認這確實關乎體面,但我并不認為有任何高低貴賤之分,或許我們也可以把做體力活變成比自己上班還要棒的事情。
事實上,現在很多大廠的年輕人,他們是在從事體力和腦力的雙重勞動,這種消耗可能會讓人更疲憊。而做一些純粹的體力活,可能還會讓人獲得精神層面的放松。

澎湃新聞:“在不確定性的時代,不要徒勞無功去追求一個標準的但虛妄的確定性。”? 小紅書-彎彎啊哈哈
Q3:是否有想過先努力攢錢到35歲,實現財富自由后再躺平?
沒有,這種想法其實忽略了人的欲望其實是在變化的。當你掙得越多,胃口自然會越大,你的性格就決定了你的欲望是難以滿足的,即使自己攢到了原來的目標,你已經很難再回到當初的那個想法。
Q4:你怎么看待“人總是善于美化自己從未走過的道路”?
這句話確實是對的。體力活長期做下去,身體上的苦和累一定會有,所以我們不要過于聚焦某一個特例。
現在年輕人因為工作壓力很大,可能裸辭就給了大家一個精神上的突破口,進而開始美化,但是看看父母那輩人在農村里種地的生活,這是生活所施加的無奈,那種強度沒有幾個年輕人受得了。
現在是大家有很多選擇的機會,有能力去試錯,所以可以多去探索一下。當然,如果長期從事體力工作,收入又很微薄,我個人認為這條路對于年輕人并不會有什么吸引力。
Q5:有的人可能會想著我在工作中一定要成為怎樣的人,走到什么樣的位置,你如何看待這種想法?
確實會有人目標感很強,會要求自己在某個領域做的很好,然后為此而行動。
但其實還有另一種方式,就像李雪琴提出的“塑料袋理論”,大意是說東北上了年紀的人,很喜歡去撿很多裝東西的塑料袋,撿的過程中并不會知道有什么用,只是撿起來放進盒子里。但當你有一天在需要裝東西的時候打開那個盒子,你總能會發現,在那些不知何時收集到的塑料袋中,一定能找到一個派上用場的。
李雪琴的“塑料袋理論”。? 《2021有一說一》
這段話對我的啟發很大,我很討厭“規劃”二字,現在也已經不太會預設我未來一定要朝著哪個方向走。我現在就是一個在撿塑料袋的過程,遇到什么就欣然接納,或許有一天就會用到它,最后就是一種水到渠成的感覺。
例如我現在做自媒體,無論結果如何,至少我嘗試了,包括單身社群、擺攤等等,這些都是我人生中撿到的塑料袋,我其實并不清楚他們最后到底有什么用。
Q6:你會擔心自己的這些折騰,到最后一事無成嗎?
并不會,因為我體驗了這個過程就足夠了,至于結果是好是壞,對我來說并不重要。
我的目標是努力不上班,但如果實現不了,我也無所謂,我不會目的性很強的必須要找到一條可行的路徑去實現,到養活不起自己的那一天,我也可能乖乖回去上班。
同樣,我并不會特別迫切地去自我證明,我這條路一定能走得通。生活方式沒有好壞之分,未必我就比其他人走的路更好。
自己的人生是自己在走,一個人在過,沒有必要執著于和別人去對比。因為一旦要比較,那他就不會松弛。
只要自己能自洽就足夠了。如果這段時間自己很累,甚至很痛苦,那就去做讓自己開心的事情。
一輩子只有短暫的幾十年,為什么一定要和自己擰著來?
撰文/謝家銘 排版/小麥 監制/尚逸遙
原標題:《裸辭,地攤,與我的理想生活》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