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長期宅著會不會對大腦產生影響?
原創 王劍虹 漫畫神經科
母親:萌萌,我們出去逛街,媽媽給你買點新衣服吧。
女兒:媽我不想出去。
母親:那我們出去看個電影?最近速度與激情上映了,你肯定喜歡。
女兒:媽我說了我不想出去,我可以等視頻網站出來了再看。
母親:你這孩子這么那么宅呢,一個暑假都沒怎么出過門,天天就對著電腦。你這樣身體也吃不消,大腦也不動,怎么能行。
女兒:我這是放暑假,我當然得好好休息,不動腦子就是給大腦放空好不好。
母親:你別跟我頂嘴了,我最近學習了很多大腦健康的知識,正好看到說長期宅在家里對大腦到底好不好的問題,你也來學習一下,看完趕緊起床和媽媽出去走走,聽話。

前面對話中女孩的生活方式,相必會讓很多每到周末在家躺尸的精致女孩們感同身受吧!
在當代社會,宅是自己選擇的一種生活方式,作為一名靠譜的神經科醫生,我今天要和大家聊一聊“宅”這種生活方式對大腦的影響。
眾所周知,要保持大腦健康呢,需要鍛煉腦、使用腦,讓大腦保持一定的活躍度。因此,理想情況應該是:白天能量滿滿,工作效率高,夜晚香甜睡眠,修復機體。同時也要有適當的運動量,發展愛好,比如音樂、繪畫、攝影等等,有機會的情況下還可以選擇出門旅行,舒暢心情,這吖,就是健康大腦養成記。
宅在家里又怎么對大腦不好了呢?
大部分宅男宅女在家里的狀態幾乎就是追劇、打游戲等無需主動用腦的活動,降低了大腦活躍度,大腦出現惰性,從而就會出現渾渾噩噩、無法集中注意力,甚至頭暈頭痛、乏力的現象。
但一定有人會反駁小王醫生,我宅又不是只是追劇,我是補覺,是讓大腦放松。小王醫生要提醒大家噢,周末適當補覺對大腦有利的,但是白天無節制睡懶覺違背了大腦的晝夜節律,白天黑夜顛倒,長期如此,無疑是損傷大腦的。

宅的危害僅僅是讓大腦降低活躍度嗎?
其實遠遠不止:宅著通常是坐著的,已有研究表明,久坐會影響身體健康,比如增加患上2型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風險,而這些又恰恰是腦中風的高危因素。
再說個更令大家想象不到的,長期宅著容易心情不好,嚴重的甚至產生抑郁癥。在寒冷的北歐,由于冬季日照時間少,很多人患上冬季抑郁癥。原因呢就是心情其實也是在大腦管轄范圍內的,而抑郁癥就是腦部疾病。有實驗表明,當人們注視著自然風光時,大腦中與情緒穩定、同情心和愛相關的那些情感區域往往會產生更多、更加積極的活動。小王醫生在之前節目中也提到過,戶外接觸新事物還能激發靈感。
舉一個大家熟知的例子,菲爾普斯小時候就是ADHD和自閉癥患者,他媽媽是為了給他治病才送他去學習游泳的。相反,幽閉環境中大腦與壓力和恐懼相關的情感區域表現得會更加活躍一些。

出門擁抱陽光吧!
同時戶外運動也會經常曬到太陽,陽光對人的身體也有很多正面的影響,例如產生了陽光維生素——維生素d,還使一部分膽固醇發生有趣的改變,儲存在皮膚里,與陽光中的紫外線相遇,再次改變皮膚中的膽固醇,產生新的分子,傳輸到肝臟、腎臟中,此時,維生素d被激活。這種被激活的維生素d不但可以幫助我們吸收食物中的鈣,強健骨骼,還能提高免疫力。同時有證據表明,維生素d還對預防癌癥、心臟病和抑郁癥都有功效。
最后,為了我們健康的生活,除了多鍛煉用腦之外,多參加戶外活動對全身身體健康都有積極作用。
當然啦,疫情期間如果不能出門鍛煉,也可以多在自家陽臺曬太陽、鍛煉身體。好啦,今天的內容就到這里啦,一首打油詩送給大家:
宅著刷劇游戲
長期損傷大腦
出門享受陽關
出門接觸自然
大家都要多注意身體健康,少做“居里夫人”噢。
作者簡介

王劍虹
臨床醫學博士 主治醫師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
上海市醫學會腦電與神經電生理專業委員會 青年委員副主任委員
微信科普公眾號“漫畫神經科”創始人
上海市衛計委團委組織的科普宣講團(醫苑新星講師團)講師
上海市衛生計生行業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
上海市青年醫學科普能力大賽獲獎者(連續2年獲獎)
目前在國際SCI雜志上發表論文12篇,在國內權威、核心雜志發表論文13篇,主持國家、省部級和院級課題共6項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