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宋慧喬在《黑暗榮耀》殺瘋了:復仇有多爽,現實就有多悲涼
東野圭吾在《惡意》中曾說:“有些人的恨是沒有原因的。于是,你的優秀、你的天賦、你的善良和幸福都是原罪。”
這種沒有來由的恨,在韓劇《黑暗榮耀》中得以極致體現。
劇一開始,就上演了觸目驚心的一幕——以妍珍為首的校園霸凌五人組,將滾燙的卷發棒緊貼在受害者文東恩的皮膚上,他們享受著滋啦作響的聲音,無視皮開肉綻、潰爛流膿的慘狀,只當這是一種玩樂和消遣。

圖/文東恩(少年)
文東恩拼命求助卻無濟于事,正如妍珍所說,“沒有人會保護你,不管是警察還是學校,甚至是你爸媽都不會。這用四個字來表達是什么,弱勢群體”。
面對公權失衡、財閥壟斷、階級分明的現實,文東恩認定只能通過自己的方式復仇。自此,她遠離了正常有序的生活,放棄了璀璨明亮的夢想,在黑暗中緩緩蓄力,匍匐前行。

18年后,文東恩終于以雙手不沾鮮血的縝密布局,完成了一記完美的絕殺。
看著入獄的妍珍,她甩下一句惡毒的詛咒:“只能希望監獄成為你的地獄,希望你的余生都毫無頭緒地在這地獄里慢慢活到老。”
沒有原諒,沒有和解,也沒有救贖。這場“以惡制惡”的爽利復仇,為觀眾帶來絕對的爽感,讓普通人壓抑已久的幽暗情緒得以釋放。

圖/文東恩(宋慧喬 飾)
這也是復仇劇經久不衰的原因,它符合人們的“公正世界假設”,即善惡終有報,暫時的不公平只是因為“時候未到”。
然而,在社會正義體系失靈的現實中,這種期盼未必可以實現。
《黑暗榮耀》更像是為那些遭遇霸凌后無法反抗的人們“出一口氣”,它沒能重現受害者深淵,也不真正解決問題,終究還是停留在了“精神勝利”的層面。
由此,小卷君為大家推薦5本現實主義的復仇作品,希望能讓你從多重角度理解“惡”的含義,也可以在昏暗艱澀的人生中,看到屬于自己的“晚霞”。

圖/《黑暗榮耀》劇照
《德米安》
赫爾曼·黑塞 著

在《黑暗榮耀》中,《德米安》貫穿全局。
在第一季開始,文東恩的復仇幫手姜賢南,曾分享過這本書中的名句——“飛鳥奮力欲破殼而出,蛋殼即世界。欲新生者必先摧毀世界。”,只不過,她記錯了書名,說成了《來美安》。

到了第二季結尾,鏡頭再次轉向這本書,那時她們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了復仇,也似完成了書中的某種驗證——“我們生來不應該害怕別人,如果你害怕某個人,那是因為你賦予了他強大的力量。”

《德米安》的故事,同樣始于一場霸凌。
不同的是,被霸凌者埃米爾·辛克萊從小生活在溫暖而美好的光明世界,只因一個謊言,讓他深感絕望和無助。同學德米安出現后,不斷引導他克服內心的恐懼,幫助他打破傳統認知,重新定義“善”與“惡”,讓他對世界的運行有了全新的理解。
從此,辛克萊不再彷徨,越來越堅定地朝著自己的內心前行……
你我之輩著實是孤獨的,但我們還有彼此。
一旦我們接觸了事物的另一面,我們就注定會走上一條不再平凡的道路。
《魚獵》
史邁 著
“惡意是有重量的,只會向下,不會向上。”
這是一個堪比《少年的你》《沉默的真相》的懸疑故事,一份媲美《七月與安生》的女孩情誼。
大海,沙灘,少女,鮮血。
漁村少女俞靜“意外”昏迷數天,醒來后性情大變,說自己名叫“何器”。
何器是俞靜的好友,半年前被人殺死在海邊。
那個冰冷的夏天到底發生了什么?
一張探求真相的“漁網”徐徐展開。
細膩的文學表述,強烈的情感沖擊,起伏的人物命運,牽動著讀者的內心,豆瓣網友@瘋了恩珠 看完后真誠感嘆:
是一段充滿海風的腥辣故事,可以說是一場復仇,也可以說是不斷接近真相所經歷的成長和自我救贖,有女生之間的友誼,各自的懦弱和勇敢,有校園暴力,重男輕女,畸形家庭教育,勢力勾結,權力交織……
有著非常豐富的細節但并不雜亂,一切進展都有跡可循。我太喜歡充滿畫面感的語言了,厲害的是還十分精準。
校園暴力、重男輕女、青少年犯罪,種種隱秘的社會問題在小小的漁村輪番上演,讀著讀著,似乎可以隱隱聞到一股血腥味。
而這本書最大的意義就是告訴我們,面對惡意,要學著勇敢,學著反抗。縱使前路黑暗,也有微光照耀。
《告白》
湊佳苗 著
“沒有一人完全善,也沒有一人完全惡”。
一本陰暗、殘酷的推理神作,也是湊佳苗成名之作,榮獲第6屆本屋大賞(書店大獎)第一名,入選全美圖書館協會亞歷克斯獎。
故事始于一場令人震驚的校園犯罪。中學女教師作為一名單親媽媽,獨自撫養著女兒,有一天,四歲的女兒突然在學校游泳池內溺斃。
她沒有選擇報警,經過私下調查,她發現女兒是被自己班上的兩個學生殺害的,由此展開了自己的復仇計劃。
書中最驚艷的,是羅生門式的敘事結構,復仇者、兇手及其家人的輪番告白,抽絲剝繭般揭開案件真相的過程,步步驚心,讓人欲罷不能。
當倫理和正義出現分歧,你選擇站在哪邊?
當校園和未成年成為不法的保護傘,我們該何去何從?
以暴制暴,究竟是對善的維護,還是對惡的張揚?
讀完這本書,你會有更清晰的答案。
《無人幸免》
剛雪印 著
在復雜的網絡世界中,每個人都可以抒發自己的觀點,卻無法預料一個微小的舉動,會產生怎樣的連鎖反應。
故事開篇,就令人毛骨悚然。
在一個老舊住宅小區里,驚現一具缺耳女性尸體,現場血光四濺,恐怖異常。
案發之后,天才神探駱辛迅速對案件展開偵查,牽扯出一樁惡意捏造的網絡丑聞。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隨即又出現了多宗動機不明的失蹤案。
這些失蹤者,有的瘋狂追星、有的約會成癮、有的惡意捏造、有的沉迷游戲、有的深陷網貸泥潭……
當真相被揭開,故事的警示意義也隨之顯現:在這個網絡信息時代,不經意的惡意會被無限放大,會被迅速傳導,會被循環反復,如果不常懷敬畏,不加以及時遏制,終歸會落在每一個人身上,無人幸免。
《凝視深淵時》
徐瑞 著
“比起令人發指的犯罪手段,人心里原始的惡才更恐怖。”
書中十個血淋淋的罪案故事,看似遙遠,其實就發生在日常生活中,讓人有種身臨現場的感覺。
獨居女孩在家遭襲,行兇者自稱對她仰慕已久,但二人素未謀面;
雨夜郊外孕婦被害,腹中胎兒被取走,已歸案的兇手對警方大擺迷魂陣;
男孩遭到綁架,綁匪發來神秘AI語音,父親籌集贖金卻意外中毒……
這些故事,涉及我們社會各種共通的頑疾:未成年犯罪,網絡詐騙,隱私侵犯,精神控制……
每一樁罪案的發生,正是受致命的惡意所驅使,只有正義的凝視才能與之對抗。
讀完這本書,可以讓我們提升防備心,更好地保護自己,也讓我們反思,如何紓解心中的小惡,避免釀成大禍。
寫在最后:
復仇的終點,往往是同歸于盡。
比起“以暴制暴”的私人復仇,我們更希望社會能提供更多正義的救助,讓那些滿目瘡痍的受害者,重新感受到愛與希望,勇敢地從廢墟中走出來。
原標題:《宋慧喬在《黑暗榮耀》殺瘋了:復仇有多爽,現實就有多悲涼》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