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報告:犀牛偷獵和非法貿易下降,但仍存在重大威脅
【中國綠發會訊】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作為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成員單位,持續關注全球自然保護和治理方面的最新動態。日前,中國綠發會國際部從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獲悉一文《新報告:犀牛偷獵和非法貿易下降,但仍存在重大威脅(Rhino poaching and illegal trade decline but remain critical threats – new report)》。綠會國際部現將該文整理編譯如下,供感興趣的讀者參考。
自2018年以來,犀牛總體偷獵率一直在下降。為迎接于2022年11月在巴拿馬舉行的聯合國《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第十九屆締約方大會(CoP19),根據由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物種存續委員會(IUCN SCC)非洲和亞洲犀牛專家組等發布的新報告,其貿易數據表明, 自2013年以來,進入非法貿易市場的犀牛角的年度估計值最低。

在2018至2021年間,非洲極危物種黑犀牛的數量從5495增加到6195,增加了12%以上。圖源:?Dave Hamman Photography

由于持續的偷獵壓力,2018至2021年間,非洲總體的白犀牛數量從18067減少到15942下降了近12%。圖源:理查德·埃姆斯利博士(Dr. Richard Emslie)
IUCN SSC非洲犀牛專家組的科學官山姆·費雷拉 (Sam Ferreira)說:“犀牛偷獵的總體下降令人鼓舞,但仍存在對這些標志性動物生存的嚴重威脅。為支持犀牛數量的增長,至關重要的是繼續為各個遷徙途徑國的所有亞種進行積極的數量管理和開展相應的反偷獵活動。”
該報告發現,非洲的犀牛偷獵率從2015年的峰值5.3%繼續下降到2021年的2.3%。2018至2021年間,非洲至少有2707頭犀牛遭到偷獵,其中不僅包括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上的近危物種白犀牛 ( Ceratotherium simum ) ,還包括珍稀極危物種黑犀牛 ( Diceros bicornis ) 。在所有犀牛偷獵報道案件中,南非占到90%,這主要影響克魯格國家公園 (Kruger National Park)的白犀牛,而且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白犀牛種群所在地。結果,在此期間,整個非洲大陸的白犀牛總體數量下降了近12%(從18067到15942),而黑犀牛的數量則增加了12%以上(從5495到6195)。總體而言,從2018年估計的23562到2021年底的22137,非洲犀牛的數量每年下降約1.6%。
該報告還表明,與往年相比,新冠疫情引起的全球封鎖和限制使幾個非洲國家的偷獵率在2020年大幅降低。2020年,南非有394頭犀牛遭到偷獵,而肯尼亞則沒有犀牛偷獵記錄。但是,隨著新冠疫情帶來旅行限制的解除,一些遷徙途徑國(range states)報告了新偷獵活動的增加——例如,2021年,南非報告有451頭犀牛遭到偷獵,肯尼亞有6頭犀牛遭到偷獵。但是,這些數字仍然明顯低于2015年的峰值,當時僅南非就有1175頭犀牛遭到偷獵。
除偷獵的下降外,對遷徙途徑國和消費國的數據分析表明,與2016至2020年間進入非法貿易市場的約2378個非洲犀牛角相比,2018至2020年間,每年平均有575至923個非洲犀牛角進入非法貿易市場。然而,2019年,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據報道,扣押的非法犀牛標本的重量達到了十多年來的最高點,這可能是由于法規和執法工作的增強所致。盡管受非法貿易影響最大的遷徙途徑國和消費國與以前的報告數據保持不變,但某些國家缺乏連續的報道仍限制了更好理解犀牛角非法貿易模式的能力。
該報告還研究了亞洲犀牛種群,發現自2017年以來,脆弱的大獨角犀 ( Rhinoceros unicornis ) 和極危物種爪哇犀 ( Rhinoceros sondaicus ) 數量都在增加,而極危物種蘇門答臘犀牛 ( DiCerorhinus sumatrensis ) 每年遭受了13%的數量下降。由于包括加強執法在內的保護工作的加強,印度和尼泊爾的大獨角犀的數量從2018年估計的3588增加到2021年底的4014,而爪哇犀牛的總數量則從2018年的65-68上升到2021年底的76。與2018年的40-78頭相比,2021年估計有34至47頭蘇門答臘犀牛,這是因為其犀牛種群的小規模和孤立限制了其在野外的繁殖。
該報告發現,自2018年初以來,在亞洲記錄了11起犀牛偷獵事件(印度10起,尼泊爾1起),所有這些事件都涉及大獨角犀。在茂密的雨林中發現犀牛尸體仍然是一個挑戰,盡管記錄了大量犀牛數量的下降,但沒有關于蘇門答臘犀牛非法捕殺的報道。該報告得出的結論是,自2018至2022年間,亞洲犀牛偷獵活動下降,保持了自2013年以來的趨勢。
(本文略有刪減)
編譯/Sherry 審閱/Nicole & Daisy 責編/angel
本文來自“中國綠發會”微信公眾號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