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關成華院長解讀機構重組、科創中心建設等兩會熱點話題
2023年3月4日,全國“兩會”隆重開幕。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關成華教授應邀接受北京衛視、《新京報》、《佛山日報》等媒體采訪,圍繞重新組建科學技術部、投資拉動北京經濟發展、制造業推動科技創新以及民營企業科技創新主體的作用等“兩會”熱點話題進行深入解讀。
01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擴大有效投資,提高民間投資積極性。3月7日,北京衛視(BRTV)《北京您早》欄目播出新聞《擴大有效投資 重大項目帶動首都高質量發展》,邀請關成華院長深入解讀投資對優化供給側結構和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作用。

02

3月7日,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提請審議,根據國務院關于提請審議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議案,重新組建科學技術部。此次改革有何深意?
在接受《新京報》的采訪中,關成華院長稱,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處于關鍵期,世界不同國家都把科技創新作為重塑產業形態、實現經濟復蘇和爭奪戰略制高點的關鍵戰略選擇,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是我國掌握競爭和發展主動權的前置條件。在此關鍵時期,黨中央國務院提出對國務院機構進行改革,重組科技部。總的來看,本次改革的總體思路是提升了科技創新的地位,進一步強化了創新在推動全局發展中的作用,對于新時代我國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具有重要價值和實踐意義。
根據國務院關于提請審議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議案(簡稱“議案”),科技部新型舉國體制、科技創新全鏈條管理、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等職能將進一步加強,戰略規劃、體制改革、資源統籌、綜合協調、政策法規、督促檢查等宏觀管理職責將得以強化,國家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國家實驗室建設、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技術轉移體系建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產學研結合、區域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科技監督評價體系建設、科研誠信建設、國際科技合作、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國家科技評獎等相關職責將仍然保留。此外,原有的一些細分職能由農業農村部、發改委、生態環境部、衛健委、工信部、人社部等其他相關部委承接。與此同時,財政科技經費分配使用機制改革進一步得到深化。
關成華院長指出,此次國務院機構改革是非常重大的一次改革,力度空前。通過這次改革,理順了國務院不同職能部門的關系和細分職能,有效避免了多頭管理,各個機構實際運作的效率會有明顯提升;施政、決策的過程會更加順暢,避免各種梗阻現象的發生;在應對各種問題時會更加迅速,應對能力也會有明顯提升。我國科技創新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將邁上新臺階,應對國際風險挑戰的能力也將會更強。
另一方面,新的改革議案更加強調科技部對全國科技創新管理的統籌協調職能,重點承擔宏觀及部分中觀層面的科技創新管理工作。具體相關產業、行業的細分管理職能劃歸其他相關部門負責。整體來看,不同部門間職責分工更加清晰、更加明確,新的分工更有助于科技創新發展事業中具體工作的推動和落實。
再者,科技創新的發展和進步需要管理體制創新的與時俱進,科技體制機制創新對整個管理工作的推動具有極大的意義。本次科技體制改革全面發力、縱深推進,敢于涉足深水區、闖難關、破藩籬,為新時代科技創新事業奠定了新基礎、開創了新局面,必將深度激發廣大科研人員的創新活力,為加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更多新動能。
03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強。完善新型舉國體制,發揮好政府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中的組織作用,突出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
對于制造業大市的佛山而言,怎樣結合制造業推動科技創新?怎樣發揮好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科技創新主體的作用?佛山市新聞傳媒中心全國兩會報道組記者就此專訪關成華院長(全文如下)。

立足制造業
對接國家重大科研平臺
創新是第一動力。對于佛山而言,創新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環。
今年1月,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報告(2022)》公布了中國城市及地級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排名。佛山在288個城市樣本中排名24位,在除省會及副省級城市以外的地級市中位居第6位。“佛山創新能力已躋身國內地級市前列。”在關成華看來,佛山這些年立足制造業,在搭建科技創新平臺、引入創新人才方面作出了很多努力,科技創新成效明顯。“制造業是創新的源頭活水,制造業之于一個國家,如同雙手之于個人——假如一個人缺乏動手能力,那么大腦各方面也會退化。”關成華認為,有了制造業這個基礎,科技創新才能有點子、有思路,這是佛山作為制造業大市科技創新的一大優勢。同時,佛山地處的粵港澳大灣區正在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是全國科技創新最活躍的地區之一,佛山在共享資源、創新協同、吸引人才等方面有較大的優勢。
同時,關成華也指出,當下各地科技創新所面臨的挑戰不小。從客觀大環境來看,近幾年,全國各地采取的推進科技創新政策趨同性較強,無論是搶人才還是搶政策,城市之間的科技競爭開始“內卷”,想要出奇兵、出奇效比較難。此外,由于部分國家對我國科技創新打壓,加之此前疫情的影響,我們與世界上的先進科技創新國家、地區、企業的溝通合作受阻,“開放創新”面臨挑戰。
“佛山要進一步提升科技創新競爭力,要放眼大灣區、放眼全國、放眼世界。”關成華建議:第一,佛山要積極對接國家的重大科技戰略與重大科創平臺,特別是要對接如北京等高校與科研院所比較集中的城市的創新資源及科技創新型頭部企業;第二,密切與前海、南沙、橫琴三大平臺的協同合作,加強與深珠、港澳等地的產業創新合作,促成三大平臺和港澳的一批創新成果在佛山落地轉化;第三,佛山要縱深推進廣佛全域同城化,加快打造有利于廣佛創新資源要素自由流動、深度融合、集聚發展的創新廊道和生態圈層;第四,要立足制造業,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不斷以科技創新賦能產業鏈關鍵環節,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和綠色化轉型;第四,佛山企業要大膽“走出去”,通過并購等手段引進歐洲、日本等制造強國的先進技術和先進管理方法,在與外部的合作中,不斷提升佛山制造業的綜合競爭力。
打造“大營商”環境
讓企業敢創新能創新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佛山是民營經濟大市,企業擁有較強的創新活力。近年來,部分企業存在不敢創不敢投的心態,如何加強引導,進一步激發企業創新動能?
關成華認為,民營企業普遍具有布局分散、規模不大承受創新風險能力相對較弱等特點,這也決定了民營企業的創新往往集中在那些“短平快”,可以快速出成果的部分,在基礎創新方面有所欠缺。
關成華認為,首先,要尊重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保證民營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依法維護民營企業的權益,降低民營企業創新的風險,保護民營企業,尊重與愛護企業家;其次,要健全多元化投融資渠道,放寬民間投資市場準入,以金融助力民營企業的創新發展;再次,進一步發揮好地方政府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中的組織作用,有針對性地組織行業領軍企業或其參與建設的科技創新平臺承擔攻關任務,完善“揭榜掛帥”“賽馬制”“軍令狀”等項目組織形式,力爭在核心技術、高端裝備和關鍵零部件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最后,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在創新平臺運行管理機制、財政支持方式、績效評價機制、知識產權激勵、固定資產管理等方面深化改革,發揮市場在科技創新要素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為企業、科研院所等科技創新主體提供條件、提供環境、提供便利,引導更多企業圍繞國家、省、市戰略需求作出積極貢獻。
佛山正在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推動高質量發展。關成華建議,佛山要打造良好的創新生態,持續營造“營商營才營生”融合的“大營商”環境:
一是“營商”,通過制定實施各種政策,吸引更多企業來到佛山投資入駐,并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市場環境。二是“營才”,要包容各類人才,打造人才友好型城市,讓他們能在佛山安居樂業,發揮一技之長。要采用靈活的用人策略,鼓勵柔性引才,做到人才“不求為我所有,但求為我所用”。三是“營生”,以人為本,做好民生保障。一個城市能否吸引企業、能否吸引人才,關鍵是要有好的教育、好的醫療等民生保障。讓老百姓安居樂業,社會才能又祥和又有活力。
“總之,推動科技創新,企業是主體,人民是中心,政府是總負責”,關成華總結道。
04

“任何時候中國都不能缺少制造業。”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引起熱烈反響。
在接受《佛山日報》的采訪中,關成華院長提出,隨著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持續發揮效應和新階段疫情防控措施落實,全國經濟強勁復蘇,在這樣的特殊時刻強調制造業的作用與擔當,對于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而言是一個風向標,也可以激發廣大企業家投身實業的熱情。
現代制造業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試金石,只有發展制造業,進一步壯大實體經濟,才能避免產業空心化。制造業還能吸納大量就業人口,讓大家安居樂業,有利于社會長治久安。此外,制造業是創新的源頭活水,有制造業作為基礎,科技創新才能有點子、有思路。
關成華院長還建議,作為制造業大市,佛山要進一步推動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在全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中展現擔當。要深入開展產學研合作,促進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教育鏈“四鏈”融合。佛山地處科技創新較為活躍的粵港澳大灣區,還要主動對接橫琴、前海、南沙三大平臺,在產業協同配套中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此外,佛山要積極“走出去”,學習先進地區推動制造業發展的辦法,不斷提升制造業的綜合競爭力。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