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美術史學者薄松年先生收藏的民間剪紙首次亮相
已故美術史學者、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薄松年曾說,“民間文化是我們的根,根沒有了,民族的精神和靈魂也就失掉了載體。”薄松年先生非常重視民間美術,很早就開始了民間美術的搜集和研究工作。澎湃新聞獲悉,今天下午(3月17日),“亮相:薄松年藏中國民間剪紙藝術展”在天津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展出薄松年舊藏剪紙精品300余件,是其民間藝術畢生收藏的首次大規模集中亮相,從中可感受到民間藝術的智慧、思想與精神。
此次展覽由天津美術學院主辦,天津美術學院美術館承辦。該展也是國家藝術基金2022年度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
中國民間剪紙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曾經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甚至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即使在今天,從剪紙本身的豐富寓意和精美造型之中,仍然可以感受到民間藝術的智慧、思想與精神。
“亮相”是戲曲表演中的動作術語,指的是戲曲演員在上場、下場或表演中由運動的身段變為短時的靜止姿勢。目的是突顯角色的精神狀態與性格特征,加強戲劇氣氛。本次展覽的主標題“亮相”,即緣于戲曲人物剪紙中大量存在的“亮相”造型,體現出一種“瞬間即是永恒”的藝術魅力。不僅如此,這也是不同產地、不同題材的民間剪紙共有的藝術特征,無論人物、動物、植物還是器物,無不展現出其最具表現力的一面。

薄松年先生在書房(2016年10月5日,王志堅攝影)
薄松年(1932—2019)是知名美術史家、美術史教育家、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對中國美術史研究做出了不朽的貢獻。他的研究主要可以分為三個方面:一、中國美術史教學與通史的寫作;二、對中國繪畫史,尤其是宋元繪畫的研究;三、對民間美術,尤其是民間年畫的調查與研究。
薄松年先生在治史的同時,收藏了大量以年畫和剪紙為主的民間美術作品。其中剪紙藏品的收集始于20世紀50年代,從南京夫子廟到山東高密,從陜西寶雞到河北的大部分地區,都可見其孜孜不倦的收藏足跡。而他關于這些收藏的相關著述,又是藏品的理論化成果,藏家與學者的身份由此合而為一。

《五雷陣》毛賁:縱10.6厘米,橫7.8厘米(左) 孫臏:縱10.9厘米,橫8.5厘米(右)
河北蔚縣
早在1950年代中期,在王遜先生的鼓勵和指點下,薄松年較早地運用民俗調查的方法對楊柳青年畫進行綜合研究,可以說他是最早將民間美術作為一個完整的教學體系搬進了課堂。

青年薄松年考察民間年畫作坊
薄松年考察民間年畫作坊在20余年里,他逐一對河北、山東、河南、陜西等地的民間年畫作坊進行實地考察,大江南北,田野阡陌,處處留下了他的腳印。他以超前的思維和嚴謹的治學態度,為中國民間美術積累了大量寶貴財富,為中國民間文化遺產的搶救提供了理論依據,他這方面的研究成果集中體現在《中國年畫史》一書中。

《中國傳統民藝——中國門神》薄松年 著

《中國年畫藝術史》 薄松年著

《鴛鴦》 縱11厘米,橫10.6厘米 江蘇南京
在此基礎上,薄松年先生還編撰了許多民間美術的大型畫冊和專著, 如《中國民間美術全集( 山西卷) 》、《中國灶君神媽》、《中國門神畫》、《中國年畫》等,豐富了觀者對中國民間年畫的形象認識和系統理解。本次展覽是薄松年先生剪紙藏品的首次大規模集中亮相,同時更是薄先生學術理想與精神的亮相。

天河配·鵲橋 縱11.7厘米,橫11.7厘米 河北三河
本次展覽共展出300余件薄先生舊藏剪紙精品。根據藏品的特點,展覽主要分為四個部分:五彩門箋、百變窗花、喜慶禮花、刺繡花樣。考慮到剪紙的制作技藝和應用場景呈現,策劃小組選擇了數件與剪紙裝飾或制作有關的繡品、笸籮、粉本、熏樣等民俗實物一同展出。此外,部分晚清民國以來的剪紙作品,以及大量與民間剪紙收藏、研究有關的文獻資料,也是展品中的重要一環。

《貼有剪紙的笸籮》 長38.5厘米(口徑),寬32.5厘米(口徑),高24.8厘米
天津王樹村民間美術研究中心藏

剪紙熏樣 縱12.1厘米,橫13.4厘米
天津王樹村民間美術研究中心藏
主辦方介紹,展覽旨在系統梳理薄松年先生剪紙藏品的基礎上,對保護和傳承中國民間剪紙藝術、充分展示剪紙的歷史價值和藝術魅力、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以及民間剪紙的學術研究與展覽展示方式的探索等方面,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展覽海報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