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當學霸母親停止“雞娃”
原創 葉子 我們是有故事的人

- 世 相 故 事 -
在戶口本上,我們是母女;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是無話不談的好朋友。當我放下“望女成鳳”的包袱、用更多時間和精力雕琢自己的人生后,女兒在我眼里不再是學習的附屬品,她和我一樣,有血有肉、有自己的靈魂和喜好。
”
-1-
開學的前一天晚上,讀三年級的女兒撲在書桌前馬不停蹄地趕作業。雖然老師布置的寒假作業只能用“少得可憐”來形容,但她仍有少量題目留到最后一刻才做。
我在書桌的另一側聚精會神地看書寫字,完全沒融入她那邊的緊張氣氛中,甚至當她遇到不懂的題目問我時,我也只是簡明扼要地告訴她解題思路,然后又重新投入到自己的文字世界里——這和以前的我判若兩人。
女兒剛上小學那年,我們家好像是女高音培訓基地,動輒便能聽到我撕心裂肺的叫喊聲,無非就是訓斥女兒寫字不認真、做題不動腦、聽講不專心,翻來覆去的幾句話每天要來回念叨幾十回。有的時候我火氣太大,嗓門太高,自己的腦袋和耳朵都在嗡嗡作響,而一臉驚愕的女兒更是心驚膽戰地看著我,八成心中暗自琢磨眼前這個幾近發瘋的女人是不是真是她媽。
也不是沒考慮過送她去教育機構,不過我怎么想都不甘心:堂堂985院校畢業的碩士研究生還輔導不了一個一年級的小學生?外面老師再出色再優秀再有經驗又怎么會有我這個當媽的了解孩子?憑借這股莫名的傲氣,我始終秉持“校內上課,回家輔導”的教育方針,給她買了一沓課外習題冊和名校名卷,立志親手將女兒培養成穎悟絕倫的小學霸。
可惜,女兒似乎不是學習這塊料。每天放學回家,如果不是大人監督,她一定會忙著吃零食、看小說、聽故事,而絕不會主動碰書包;對于老師布置的作業,她只求做完不求做好,常常審題不清、寫字潦草,看得我七竅生煙、暴跳如雷;而對于我布置的課外作業,她更是退避三舍、敬而遠之,張口就是不能做題的上百種借口,原本一刻鐘可以完成的課外作業在一次次談判、爭吵、恐嚇和妥協中演變成了一小時都沒結束的拉鋸戰,她累我也累。
當然,作為新時代的母親,自詡開明、寬容的我也并不總是扮演虎媽的角色,曾嘗試采用寓教于樂的形式激發她對學習的興趣,比如玩過家家游戲。我一人分飾語、數、英老師和傻瓜學生一、二、三的多人角色,而她則永遠都是那個成績出眾、老師欣賞、同學仰慕的班長大人。
在眾星捧月的歡樂氛圍中,她終于認認真真地完成了校內外作業。但如果要讓她靜下心來訂正錯題漏題,我還得手工繪制若干張獎狀,給她“完美主義者”的榮譽稱號。每次上課結束,我都筋疲力盡,感覺被扒了層皮,好在控制了音量、保護了嗓子,也算值了。
然而好景不長,女兒很快就不吃這一套了。開始的時候,我剛說“準備上課”,趴在沙發上邊吃零食邊翻漫畫書的女兒馬上一個鯉魚打挺坐起來,飛快地跑到臥室里換上她最喜歡的衣服,將頭發梳得油光锃亮,然后背著書包昂首闊步邁進書房;沒過幾個月,她的耳朵開始自動屏蔽“準備上課”這幾個字,即便最后被我連哄帶騙送進了書房,也很快棄筆投降,無精打采地說:“我不想再玩這個游戲了,我討厭寫作業。”
有一次我被她的消極怠工氣得不行,情不自禁又將嗓音提高八度,沖著她劈頭蓋臉一頓訓斥。至此,我徹底放棄了吃力不討好的過家家游戲,重新回到以前那個“恨鐵不成鋼”的雞娃模式。這種模式雖然累人,卻讓我倍感親切,因為我周圍不少親戚朋友都同我情況類似,教娃作業全靠吼,而網上各種輔導娃學習輔導到崩潰的漫畫更是讓我產生了強烈的共鳴,覺得不吼娃的母親算不上合格的母親。

-2-
每當我理直氣壯地用“別人家的娃也是被吼大”的這種心理暗示來證明自身行為的合理性時,腦海里一直有個振聾發聵的聲音在沖著我吼:為什么要這么雞娃?有必要嗎?我對娃吼的聲音和大腦對我吼的聲音如相互碰撞的巨浪,給我內心帶來了地震般猛烈的沖擊。
我從小在父母的打壓教育下成長,一路走來都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雖然我取得了較高的學歷,但走出校園后一直找不到生活的意義,也沒有從工作中發現樂趣,很多時候恨不得讓人生重新來過。捫心自問,我真的愿意讓女兒重蹈我的覆轍嗎?
可是,我沒有順其自然的勇氣。打開朋友圈,全是別人家的娃學習優異、比賽獲獎的照片;同學家長聚會,別的家長都在談自家孩子上了什么興趣班,校外考試過了幾級。我的孩子對舞蹈、鋼琴、繪畫、圍棋等市面上流行的課外活動統統不感興趣,如果學習成績再不好,我這個當媽的不就成了廢物?
網上的確有大把親子教育專家的經驗傳授,鼓勵家長要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的個性,仔細聆聽孩子內心的聲音,用心體會孩子的感受。可三十幾歲的我對自己的人生都感到一片茫然,在硝煙彌漫的職場上充滿了百般糾結與無奈,又怎么會對孩子有耐心呢?
事實上,工作上的無力感讓我更迫不及待地想在孩子身上找到存在感。我需要她成功,需要她優異,因為這體現了我存活于世的全部價值。
一天晚上,女兒怎么聽也聽不懂一道在我眼里簡單透頂、在她眼里復雜無比的奧數題,我氣急敗壞地沖她飆了十分鐘的高音,她流著淚問我:“媽媽,你是不是很后悔生下我這個笨蛋?”
那一刻,我沉默了。我說不出“我是為你好,才會對你兇”這樣的話,因為我只不過是遵循傳統,順應潮流做一件連我自己都不知道為什么的事情。雖然我從骨子里反感父輩的教育模式,厭倦周圍人的內卷,但這是一條我最熟悉、最常見的路。
走一條我未曾走過、看過的教育之路,會不會導致她誤入歧途,長成被社會淘汰的膿包?我不敢想象。

-3-
轉機出現在當我愛上寫作的時候。學生時代,我沒有顯示出任何寫作天賦;高考結束到三十幾歲的這近二十年里,我都沒再練過筆;現在,突然感受到內心的召喚,有意靠寫作為生,這能行嗎?我不知道,只是順著直覺的指引,一邊工作一邊寫作,利用一切碎片時間奮筆疾書。我將喜怒哀樂盡情宣泄在潔白的稿紙上,長時間沉浸在激情澎湃的文學世界里,忘記了憂愁和困惑。
不知不覺中,我和女兒的關系也在慢慢得到改善。當我自己作為一個寫作新人在這條漫長的旅途上獨自摸索行進時,我會因語言匱乏而抓狂,因結構凌亂而沮喪、因頻繁退稿而傷心,會因這樣那樣的寫作障礙而試圖放棄。縱然我純粹是出于愛而寫作,也時不時大腦放空、不愿提筆,這些都是人之常情,我無法勉強自己,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女兒的心境。
最重要的是,我在寫作中找到了屬于自己的身份:我是一個母親,但更是獨立的個體,我有自己熱愛的、愿意全身心投入的事情。我不必擔心自己的某個決定會阻礙女兒一生的發展,因為我相信,這世上很多人都是在一邊生活一邊調整方向;我還相信,比為女兒鋪一條萬無一失的平坦大道更具現實意義的是做一個活出自我的母親。
寫作給了我披荊斬棘、乘風破浪的勇氣,讓我相信自己有能力面對一切未知的困難和挑戰,包括放手讓女兒走自己的路。
我不再用繁多的校外作業填滿她的課余生活,而只規定每晚就寢時間;我不再關注她的學習成績,而是常常和她一起打鬧嬉戲;每天晚上入睡前,我們不再復盤當天的學習內容,而是交流彼此的所思所感。她愛聽我讀白天寫的故事,有時將自己假想成里面的主人公,猜測情節如何發展;她也會向我傾訴校園里的點點滴滴、學業上的煩惱,我不加評判地仔細傾聽,在她需要我幫助的時候為她指引方向,但不會像以前那樣用力拉她走到我自認為正確的軌道上。
在戶口本上,我們是母女;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是無話不談的好朋友。當我放下“望女成鳳”的包袱、用更多時間和精力雕琢自己的人生后,女兒在我眼里不再是學習的附屬品,她和我一樣,有血有肉、有自己的靈魂和喜好。
我甚至覺得撫養女兒和寫作有共同之處:一旦我的小說開了頭,接下來的人物發展往往偏離最初的設計思路,不受大腦控制地按照自身邏輯走下去,哪怕“他們”最初是我創造出來的產物——或許,這是寫作的、生活的常態。
我知道,我在未來還會面臨林林總總的突發狀況,我目前積累的經驗、培養的自信可能不足以應對她在青春期的叛逆和反常,但生活就是因為不可預測才倍加值得珍貴。正如我每次跨過寫作中的一道坎,水平就會有所提高一樣;每次解決完母女間的問題,都會讓我們的關系更親密。
有時,回望那個為了學習而拼命朝女兒咆哮的自己,我都忍不住想笑。但是,我當時那么脆弱茫然,所作所為似乎都是不得已的選擇;也許,正是需要走這么長的曲折路,我才能領悟到,當個不雞娃的媽,也要靠自身的修煉啊!
原標題:《當學霸母親停止“雞娃”》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