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斥資逾77億,隆基綠能投建鄂爾多斯30GW N型電池產能
隆基綠能(601012.SH)3月13日公告,公司董事會當天審議通過《關于投資建設鄂爾多斯年產30GW高效單晶電池項目的議案》,預計總投資額超過77.7億元(含流動資金)。
鄂爾多斯項目的背景可追溯至一年前。隆基與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伊金霍洛旗人民政府于2022年3月12日、2022年8月14日簽訂《投資合作協議》和《投資合作協議補充協議》,就公司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蒙蘇經濟開發區投資建設年產46GW單晶硅棒和切片項目、30GW高效單晶電池項目及5GW高效光伏組件項目達成合作意向。
根據公司測算,上述30GW單晶電池項目建成達產后,預計實現年均營業收入1798991萬元,年均凈利潤292177萬元(基于市場情況合理預測,不構成業績承諾)。
該項目最為外界關注的是其電池技術路線選擇。公告披露,項目將導入公司研發的高效N型TOPCon電池技術,量產電池轉換效率將達25%以上。項目實施有利于豐富產品線,實現產品多元化,進一步提升高效電池產能規模。在租賃廠房和配套設施具備生產使用條件的前提下,預計今年8月開始投產。
當天隆基綠能的另一則公告宣布,擬設立全資子公司隆基綠能光伏科技(西咸新區)有限公司,作為陜西省西咸新區年產100GW單晶切片項目及年產50GW單晶電池項目的實施主體。該項目披露于今年1月,總投資預計超400億元。
隨著光伏電池技術迭代競逐日益激烈,技術路線之爭此起彼伏。在各大龍頭中,隆基是對不同電池技術路線研發布局最為全面的企業,但當其他新老光伏企業紛紛擴產N型TOPCon或異質結產能時,隆基的新產能技術選擇在很長時間里“秘而不宣”。
率先打出的是一張差異化牌——HPBC是隆基首個大規模量產的新一代電池技術,主要針對分布式光伏市場。去年9月,隆基西咸樂葉年產15GW高效單晶電池項目正式投產,標志著HPBC進入量產階段,該項目規劃產能后被調高至29GW,疊加泰州4GW 產能,后續HPBC 產能將達到33GW。
去年11月舉行的新品發布會上,隆基綠能董事長鐘寶申對澎湃新聞等媒體澄清說,網傳的“P型IBC”是HPBC技術的曲解,HPBC的中文名稱為復合鈍化背接觸電池。自2018年開始,隆基累計投入超10億元,使之得以投入市場。隆基綠能中央研究院副院長李華介紹,相比于市場上更熱門的異質結和TOPCon技術,HPBC采用了完全不同的結構。除美觀度和可靠性優勢外,HPBC的電池穩定效率在三者中最高,未來量產效率可達26.5%以上,相應的組件效率可以做到接近24%。
針對地面電站的新電池技術官宣則遲遲未見真容。直至最近,隆基綠能公布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顯示,“鄂爾多斯電池項目將采取 N-TOPCon技術,用于滿足地面電站客戶的需求,預計從2023年第三季度開始進行設備安裝。”至于西咸50GW電池技術路線,該公司稱目前仍未確定,“后續產能擴張的技術路線將根據公司研發成果而定。”
澎湃新聞注意到,去年11月,隆基援引德國哈梅林太陽能研究所(ISFH)認證報告宣布,由其自主研發的硅異質結電池轉換效率達到26.81%,該紀錄以可量產設備、技術和全硅片大面積創造。自2021年6月至2022年11月,隆基綠能高效晶硅異質結電池研發團隊多次打破并刷新原先的硅異質結電池世界紀錄,從25.26%提升到26.81%。
異質結沒有成為隆基地面電池技術首選的原因,是因為TOPCon的“火候”更為成熟。
隆基綠能此前接受機構調研時回應稱,“以公司將在鄂爾多斯投產的N 型TOPCon為例,早在2016年公司就開始了相關技術的研究工作,并搭建了中試線,在2021年發布了基于N型TOPCon技術的Hi-MO N組件;因此,公司有大量的測試數據,對該技術的掌握非常成熟。”
據澎湃新聞了解,業內共識是,在當前時點,TOPCon電池的產業鏈配套更為成熟,異質結則仍處在量產工藝降本過程中。目前異質結的單GW設備投資是TOPCon的近兩倍,仍須邁過多道環節的技術攻關期。
這種技術成熟性直接體現在出貨量數據上。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中國光伏標準技術委員會主席宋登元此前向澎湃新聞介紹,2022年TOPCon電池的出貨量預計在25-30GW,在國內電池片總產量中占比10%左右,異質結電池出貨量僅2個多GW。由于目前TOPCon技術沒有解決不了的技術瓶頸,預計隨著產量的增加,各個生產廠家的技術投入,效率提升會加速,成本快速下降,搶占市場先機。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