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男媽媽”成真,是技術獵奇還是未來前瞻?
生育關系著人類的生息與傳承,女性在人類的繁衍中承擔著重要的責任,成為母親是女性一生中非常重要的經歷,許多女性將生育視為生命中的某種實現,而這也是社會對女性的普遍期待。尤其是在傳統社會,組建家庭的意義主要就在于生兒育女,“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多子多福”等傳統生育觀念深入人心。
然而,時至今日,人們的生育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繁衍生育、傳宗接代已不再是婚姻的首要目的。與此同時,在現代科技的介入下,“孕育”也不再是女性的專屬,“男媽媽”技術正在成為新的流行。當男性生子不再是夢,人類社會又會發生什么?
“男媽媽”成真
在很早以前,人們就曾設想過“男媽媽”的存在。
1973年,法國導演雅克·德米就拍出了一部名叫《懷孕的男人》的電影。其中,男主馬克是一名駕校老師,因為身體不適去看醫生,卻被告知已經懷有4個月的身孕。這一消息傳開后,商人們認為馬克是人類轉變的開始,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男人懷孕,孕男將是一個全新且潛力巨大的市場,于是決定聘請馬克為廣告代言人。馬克一夜爆紅,從窮鄉僻壤到香榭麗舍大街,他成為全法國最有名的男人。
1994年,由阿諾·施瓦辛格主演的喜劇電影《魔鬼二世》,則對“男媽媽”這個題材進行了更具體的探索,電影詳細交代了男主角Alex懷孕的過程——為了試驗還沒上市的新藥“Expecting”,Alex在體內植入受精卵,并成功懷孕,原計劃是在三個月時就將胎兒取出,但隨著服藥劑量增加,Alex身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女性特質”,原本抗拒實驗的他也開始決心要將孩子生下來。
去年,奈飛推出八集劇《檜山健太郎的懷孕》更是將“男媽媽”的概念推向社會。故事中,男主檜山健太郎是一家廣告代理公司的職員,也是一個情場浪子,和數位女性保持著親密關系。在數次反常的嘔吐現象發生后,檜山健太郎去醫院檢查,檢查結果令他震驚:他懷孕了。從最初得知消息落荒而逃、斬釘截鐵要流產,到猶豫不決,直至最終接受,隨著檜山健太郎心路歷程的起伏變化,故事也由此展開。
除了在影視作品里對“男媽媽”進行構想,現實生活中也逐漸出現了“男媽媽”的形象——事實上,男性雖然沒有子宮,但可以通過相應的技術手段,將受精卵著床在腹腔內,讓胎盤依附在腸道等臟器上吸收營養,促進胎兒發育,從而實現懷孕。1997年,美國一位33歲男子就通過腹腔妊娠成功生下3.6公斤重的男嬰,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個腹腔妊娠的男性。
不過,腹腔妊娠仍然不是一種理想的懷孕方式。因為胎盤依附于非正常妊娠器官,也就是子宮,所以分娩時很可能會大出血死亡。根據數據顯示,腹腔妊娠產婦的死亡率高達25%,胎兒死亡率大于50%,畸形率大于20%。因此,給男性移植子宮就成為了科學家們的新的選擇。
2021年,就有科學家報告通過給雄鼠移植子宮和創造孕血環境,成功讓雄鼠懷孕,并順利生下幼鼠。首先,研究團隊給雄性大鼠移植了子宮,隨后,把移植子宮的雄性大鼠和普通的雌性連接起來,構成一個生命共同體。研究團隊共制造了46對這樣的連接體,接下來就是把胚胎移植到連接體中,雌性大鼠子宮內移植562個胚胎,雄性大鼠子宮內移植280個胚胎。結果是雌性大鼠子宮內有30.07%的胚胎發育正常,也就是169個,雄性大鼠子宮內有9.64%的胚胎發育正常,也就是25個。最終,連體雄性大鼠共生下了10只發育完全正常的后代。
男男生子不是夢
除了移植子宮實現男性孕育外,另一項可以實現男性孕育的技術就是基因編輯。
2018 年,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的李偉、周琪和胡寶洋課題組聯合在 Cell Stem cell 上發表論文,宣布首次實現了哺乳動物的孤雄生殖。他們利用干細胞技術和基因編輯技術,得到了和世界上首只雙父親來源的小鼠。不過,當時,小鼠出生后不久就去世了,12 只中只有 2 只存活超過 48 小時。
而現在,據《衛報》(The Guardian)報道,當地時間3月8日,在第三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上,日本九州大學的研究者報告稱,他們首次利用雄性小鼠的細胞培育出了有活力的卵子,從而使兩只雄性小鼠產生了后代。
具體來看,研究人員將攜帶男性 XY 染色體的皮膚細胞重新編程為干細胞樣狀態,即所謂的誘導多能干細胞(iPSCs)。然后刪除這些細胞中的 Y 染色體,并替換為從另一個細胞“借用”的 X 染色體,以產生具有兩條相同 X 染色體的誘導多能干細胞。隨后,將該細胞放置在卵巢類器官中培養,使其變成卵子。并將該卵子與正常精子結合受精,獲得了大約 600 個胚胎。
研究人員認為,這項研究最大的技巧,是 X 染色體的復制,研究人員表示,從技術上而言,在十年內從男性皮膚細胞中創造出可行的人類卵子在技術上是可行的。最終,這些胚胎被植入代孕小鼠體內,最終誕生了七只小鼠幼崽。這些小鼠均身體健康、壽命正常,并在成年后能夠正常繁殖后代。這項研究也是人類第一次從雄性細胞培養出活卵,并且產生健康可育的后代。
當然,基因編輯使兩只雄性小鼠產生后代也面對著巨大的技術和倫理困境。實際上,從基因編輯生殖細胞來看,基因編輯生殖細胞就已經跨越了當前基因編輯技術的使用邊界。2022年4月,因非法行醫罪被判有期徒刑三年的“基因編輯嬰兒事件”主導者賀建奎出獄。半年后,賀建奎又宣布自己啟動新的事業,在北京大興建立實驗室,主要從事罕見遺傳病的基因治療科學研究。雖然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已經過去四年多,但它在科學界引發了爆炸性的倫理爭議卻持續至今。
實際上,一直以來,基因編輯之所以未被大力推廣,主要原因就在于醫學界還無法預知其潛在的危害性,技術層面還不成熟。諸如后續可能引起的基因重組、脫靶效應、基因組突變、患病敏感性提升等問題,目前尚無法解決。
盡管研究者認為,純粹從技術的角度考慮,人類有希望在十年內用人類男性的皮膚細胞培養出有活力的卵子,實現人類的同性生殖。但就目前而言,并非培養通過自然方式產生的基因,對于人類來說是未知且不可控的,而它帶來的變化卻有肯能被未來的所有子孫后代繼承,甚至改變整個人類的基因池。
“男媽媽”流行的世界
雄性老鼠模型的成功也意味著,最終任何性別的人想要懷孕,在技術層面上都將是可行的。但問題是,我們真的準備好面對一個“男媽媽”流行的世界嗎?
生育背后,從來都離不開社會議題。尤其是現代生活中,生育和性別平等的聯系更為緊密。正如《檜山健太郎的懷孕》這部劇引發的巨大討論一樣,檜山健太郎在懷孕中第一次體會到孕吐、漏尿、溢乳、體毛增多等因懷孕帶來的“麻煩”,發出感嘆:“我從未想過懷孕如此艱難,身為一個男人,壓根沒想過,懷孕會怎樣改變生活的節奏。”
成為孕夫的檜山健太郎體會到身為女性,尤其是職場女性在職場和家庭生活中的雙重不易和不平等。英國知名女性主義學家安·奧克利曾在《看不見的女人:家庭事務社會學》中提到,雖然現代婚姻的特征是夫妻之間的地位平等和“相互性”,但是家庭任務層面的不平等仍然大量存在。男性的缺席讓更多現代女性背負公私領域的雙重勞動負擔,而男性只需要偶爾涉足家庭事務,便能營造出夫妻雙方共同承擔家庭勞動職責的假象。
女性主義者拉米斯·費爾斯通曾在自己的《性別辯證法》一書中寫到,應該通過研制人造子宮將女性從“在性和生育活動中備受專制的角色”中解放出來,面臨懷孕過程中的身心健康和就業風險,她甚至用到“解脫”一詞形容她所理解的人造子宮的意義所在。而這也是當前男性生育會帶來的影響。
一方面,除了幫助男性理解女性孕育的艱辛、困境與犧牲外,更重要的是,男性生育將會嚴重沖擊甚至顛覆當前的兩性關系。男性孕育,意味著過去男性女性一直穩固的“共生關系”將變成一種持平的“競爭關系”?;蛟S再不復“家庭”的觀念,因為每一個由夫妻雙方組成的家庭,屆時都將變成社會上一個又一個獨立的“個體”。尤其是未來,當仿生的兩性機器人開始走進人類的社會時,婚煙關系將真正迎來巨大變革,婚姻不必然取消,卻必然成為一種多元化的存在。
另一方面,雖然男性孕育或許將給男性變性者和男同性戀人員帶來懷孕的希望,但不可避免的是,隨之而來的次生問題——男性孕育一旦成真,男性孕育者的子女是否會面臨更嚴重的倫理困境,以及更大的社會歧視?
事實上,倫理,就是大多數人認同的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系和處理這些關系的規則,是過去人類的生活觀念和自然傳統的基礎,比如,天地君親師。但顯然,倫理是多變的,尤其是當現代科學技術極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過往的生活觀念和自然傳統時,以往的倫理自然會與現代人們的生活觀念發生沖突。
雖然今天“男媽媽”技術尚未到來,但我們誰也難以預料其在未來是否會出現,又會怎樣改變人類的未來。在科學角度下,生物技術對人類生育影響幾何,已經成為今天我們無可回避的現實問題。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