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司法部:證明事項清理要防漏洞,不能造成整個辦事鏈條的斷鏈
司法部部長傅政華6月29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清理證明事項,堅持的原則就是“誰設定、誰清理、誰主管、誰負責”,加強源頭清理。同時要防止“斷鏈”,取消這個環節,不能造成整個辦事鏈條的斷鏈,事情不能辦不成。
國務院辦公廳6月28日下午公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證明事項清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傅政華介紹,本次清理的對象是法律、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設定的證明事項,要求在2018年底前完成清理工作。
“六個一律”
傅政華介紹,專項清理的重點有三個:一是國務院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設定的證明事項。初步統計,現在有效的部門規章是2700多部,規范性文件的數量更多,其中一些部門的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在沒有法律和行政規定的情況下,設定了證明事項,或者在法定證明事項之外增加了證明材料,這些都與立法法以及“放管服”改革的精神相違背。由于地方無權清理這些事項,所以需要由制定部門予以清理。
二是地方政府部門和有關機構設定的,或者增加的證明事項,有關部門和機構在辦理群眾和企業申請許可、登記、社會保障事項時,擅自增加證明事項,要求申請人出具與其單位簽字或者蓋章的證明材料,或者提高證明要求,這些都給群眾和企業帶來了麻煩,都是反映最多的問題,地方做過清理,但這些清理仍然不徹底,還沒有達到讓群眾滿意的程度。
三是法律和行政法規設定,但是可以被代替的證明事項,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可以通過法定證照、書面承諾、網絡核驗證明或者可以被其他材料涵蓋的以及代替的需要由地方和部門提出取消的建議,并且通過修訂法律、行政法規予以取消。
傅政華介紹,集中清理提出了六個“一律”。一是沒有法律法規規定的一律取消,這是最硬的一招,法律法規沒有的,各部門、各地都不能擅自增加。二是能夠通過個人現有的證照證明的一律取消。三是能夠采取申請人書面承諾方式解決的一律取消。四是能被其他材料涵蓋或者代替的一律取消。五是能夠通過網絡核驗的一律取消。六是開具單位無法調查核實的一律取消。同時明確,對規章和規范性文件設定的證明事項,可以直接取消的要做出決定,立即停止執行,同步啟動修改和廢止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程序。對應當取消但是立即取消存在困難的,應當采取必要措施,但是要確保最遲在2018年年底前取消。
誰設定、誰清理,防止“斷鏈”
對于取消證明事項后的監管問題,傅政華介紹,從“要”的方面入手,加強源頭清理,也就是從需求側入手,要圍繞部門要證明來加強源頭控制。通過改革推進部門“不能要、不再要證明”,只有部門不再要證明了,群眾才不會再去開那些證明,也才能從根子上解決問題。所以清理證明實際上是一個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的過程,是一個政府職能轉變的過程,真正牢固樹立為民宗旨的過程。在清理過程當,堅持的原則就是“誰設定、誰清理、誰主管、誰負責”。
傅政華說,防止“斷鏈”,加強后續管理。一個證明往往是企業和群眾辦事鏈條當中的一個環節,取消這個環節,不能造成整個辦事鏈條的斷鏈,事情不能辦不成,所以必須在取消證明的同時明確后續的辦理辦法。防止出現漏洞,使群眾辦事能夠更加便利、更加順暢。如果取消證明以后,可以通過內部核查、通過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通過書面告知承諾等方式,“我們認為既可以優化服務,又可以跟上監管。在清理工作當中,我們認為主要是政府和各個職能部門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牢固樹立為民理念,具體方法和途徑都是能夠找到的,問題也都是能夠解決的” 。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