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作為中央科技委員會辦事機構的科技部如何運行:瘦身后“頂天立地”

加強黨中央對科技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組建中央科技委員會,中央科技委員會辦事機構職責由重組后的科學技術部整體承擔。
3月10日上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批準了包括重新組建科學技術部等部門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
繼2018年重新組建以來,這是5年內,科技部第二次重組。
2023年3月7日,在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肖捷就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向大會作說明,披露了重新組建科學技術部的方案:組建中央科技委員會,中央科技委員會辦事機構職責由重組后的科學技術部整體承擔。劃轉科學技術部具體管理職責。調整科學技術部的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協調管理、科研項目資金協調評估等職責。
這一科技部重組方案引起人們關注。
有專家表示,科技部重組,表明政府大刀闊斧改革的決心,要加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瘦身”后的科技部將聚焦“最高主業”,并主要關注科技工作中“頂天立地”的內容。
5年兩次,科技部分別是怎么重組的?
2018年3月13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披露了科技部第一次重組的方案。
方案提出,將科學技術部、國家外國專家局的職責整合,重新組建科學技術部,作為國務院組成部門。科學技術部管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對外保留國家外國專家局牌子。其主要職責是,擬訂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方針以及科技發展、基礎研究規劃和政策并組織實施,統籌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和科技體制改革,組織協調國家重大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編制國家重大科技項目規劃并監督實施,牽頭建立統一的國家科技管理平臺和科研項目資金協調、評估、監管機制,負責引進國外智力工作等。
5年后,2023年3月7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披露了科技部第二次重組的方案。
方案提出,重新組建科學技術部。科技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居于核心地位。面對國際科技競爭和外部遏制打壓的嚴峻形勢,必須進一步理順科技領導和管理體制,更好統籌科技力量在關鍵核心技術上攻堅克難,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這次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加強黨中央對科技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組建中央科技委員會,中央科技委員會辦事機構職責由重組后的科學技術部整體承擔。根據《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精神,強化科學技術部的戰略規劃、體制改革、資源統籌、綜合協調、政策法規、督促檢查等宏觀管理職責,推動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優化科技創新全鏈條管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
劃轉科學技術部具體管理職責。把組織擬訂科技促進農業農村發展規劃和政策、指導農村科技進步職責劃入農業農村部。把組織擬訂科技促進社會發展規劃和政策職責分別劃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生態環境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部門。把組織擬訂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規劃和政策,指導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科技園區建設,指導科技服務業、技術市場、科技中介組織發展等職責劃入工業和信息化部。把負責引進國外智力工作職責劃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加掛國家外國專家局牌子。科學技術部不再保留國家外國專家局牌子。
深化財政科技經費分配使用機制改革,完善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執行和專業機構管理體制,調整科學技術部的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協調管理、科研項目資金協調評估等職責。重組后的科學技術部不再參與具體科研項目評審和管理,主要負責指導監督科研管理專業機構的運行管理,加強對科研項目實施情況的督促檢查和科研成果的評估問效。相應把科學技術部所屬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劃入農業農村部,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劃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科學技術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劃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仍由科學技術部管理。
作為中央科技委員會辦事機構:決策層級提升
業內專家普遍認為,中央科技委員會的組建,是黨中央對科技工作更加重視的表現。而科技部作為中央科技委員會的辦事機構,其決策層級進一步提升,有利于統籌科技創新的各方力量,推動健全新型舉國體制。
2022年9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七次會議召開,審議通過了《關于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的意見》。會議指出,健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要把政府、市場、社會有機結合起來,科學統籌、集中力量、優化機制、協同攻關。要加強戰略謀劃和系統布局,堅持國家戰略目標導向,瞄準事關我國產業、經濟和國家安全的若干重點領域及重大任務,明確主攻方向和核心技術突破口,重點研發具有先發優勢的關鍵技術和引領未來發展的基礎前沿技術。要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建立權威的決策指揮體系。要構建協同攻關的組織運行機制,高效配置科技力量和創新資源,強化跨領域跨學科協同攻關,形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強大合力。要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加快轉變政府科技管理職能,營造良好創新生態,激發創新主體活力。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主任劉益東向澎湃科技表示,科技部重組,表明政府大刀闊斧改革的決心,要加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中國科技發展經歷了引進吸收跟蹤跟進的中級階段,正在向原始創新、自立自強的高級階段躍升,科研難度陡然增高,如果引進吸收的科研難度是1,那么原始創新的科研難度就是100、200,甚至更高。加上嚴峻的國際競爭環境,原有的科研體系已經難以勝任。科技部重組,就是要聚焦國家戰略需求,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打造卓越科研體系,解決“卡脖子”問題,實現科技自立自強。
劉益東表示,“卡脖子”分當前和未來兩種情況:解決當前的“卡脖子”問題,比如研制高水平光刻機,我國有“兩彈一星”的成功經驗;解決未來的“卡脖子”問題,則更具挑戰性。打造以一流人才為中心的卓越科研體系,在全球科技前沿比拼、取勝,做出數量充足、分布合理的原始創新,避免未來被“卡脖子”,才能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劉益東表示,中央科技委員會加上重組后的科技部,可以全面統籌國家戰略科研力量,優化配置創新資源,大幅提升科技攻關的體系化能力。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周城雄撰文稱,專門為科技事務設立與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中央財經委員會、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等并列的中央決策和議事協調機構,既表明我國的科技創新工作已經成為黨中央直接領導的重點工作之一,也表明了科技創新工作的復雜性和艱巨性。隨著決策機構層級的提升,在科技創新方面的頂層設計將會得到有效加強,有利于全面統籌各方力量,推動健全新型舉國體制。
劃轉部分管理職責,精簡機構,不評審具體項目
重組方案提出,科技部的部分具體管理職責被分別劃入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生態環境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
對此,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教授李俠向澎湃科技表示,千頭萬緒,容易把主業給耽誤了。作為政府的職能部門,科技部的“最高主業”是為國家提供科技戰略和科技政策,從宏觀上,為中國科技界導航、引路,并進行監督、管理和協調。而相關戰略、規劃和方向,要有前瞻性和高度,路線圖要清晰。這樣的科技戰略或規劃,非常系統,非常有技術含量,不是臨時請一兩個專家組就能匆匆寫就。
李俠表示,比如美國科技政策最重要的源頭之一——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Off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OSTP),它不管成果轉化,不管錢,只負責整個科技發展的前瞻性與政府各部門的協調工作。“科技轉化可以回歸市場。”
2021年11月24日下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召開,審議通過了《科技體制改革三年攻堅方案(2021-2023年)》。會議強調,“要以更大勇氣加快轉變政府科技管理職能,堅持抓戰略、抓改革、抓規劃、抓服務的定位”。
科學技術部官網顯示,它是國務院組成部門,其主要職責包括,擬訂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方針以及科技發展;統籌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和科技體制改革。
周城雄撰文稱,重組后的科學技術部保留了國家技術轉移體系建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產學研結合、區域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科技監督評價體系建設、科研誠信建設、國際科技合作、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國家科技評獎等相關職責。這些工作綜合性強、涉及部門多,問題復雜而且累積周期較長,重組后的科學技術部作為中央科技委員會辦事機構,協調力量將顯著加強,科技創新環境將顯著優化。
此外,重組方案提出,重組后的科技部不再參與具體科研項目評審和管理,主要負責指導監督科研管理專業機構的運行管理,加強對科研項目實施情況的督促檢查和科研成果的評估問效。
劉益東表示,科技部不再參與具體科研項目評審和管理,可以避免既是領隊又是裁判員,有助于其公正、客觀地對科研項目、科技規劃的實施情況和成效進行嚴格評估,監管也將更有力度,促成“高標準,優勝出”的局面,促進我國科技的高質量發展。
劉益東同時表示,科技部對科研項目實施情況加強監管,嚴格驗收,能促成“高標準,優勝出”的局面;無論“寬進嚴出”,還是“嚴進嚴出”,都能實現“嚴出”。
此外,有專家表示,重組后的科技部,在“瘦身”的基礎上,仍然管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保留了國家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國家實驗室建設、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等職責,將更加聚焦基礎研究,著力源頭創新。
周城雄撰文稱,未來的國家科技管理部門將主要關注科技工作中“頂天立地”的內容。所謂“頂天”,是指國家實驗室建設、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等職責,這些職責的目標是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打破國外技術封鎖等。所謂“立地”,是指國家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等職責,一個國家的基礎研究,相當部分要依靠政府投入和引導。加強和聚焦基礎研究,就是鞏固和厚實我國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地基。“頂天立地”之外的科技創新工作,由相關職能部門管理或者讓市場機制發揮作用,可以更加貼近實際需求,并且更有效率。以上改革措施順應了科技發展規律,讓科技管理部門的職能更清晰、精力更集中,將更好地體現國家意志和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